首頁>情感>

成年人還是比較喜歡看那些青春校園影視劇的,劇目裡甜蜜卻飽受校方禁止的校園戀總能引起我們記憶裡的一些共鳴。

問題在於,學校是明確禁止早戀的,但到了青春期,身體的變化——再次發育,激素分泌,卻使得少年們心裡對“愛”產生了懵懂的認知。對於愛,他們開始蠢蠢欲動。

我認為,作為一個正常人,少年們擁有正常情愫表達的權利,因為這是成長的必然。學校不應一味地透過各類高壓手段禁止,而是應該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孩子們認識到什麼是“愛”,如何在當下的年紀正確地表達,愛的尺度如何把控。

這一系列問題,最終都要回歸到兩個教育上來,一個是生理上“性的教育”,一個是心理上“愛的教育”。他們應該明確當下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對於愛也不應單純壓制。

愛情是什麼,愛情不是單純的欣賞,也不是成績差異造成的憧憬嚮往。愛情是簡單又複雜的情感集合體,讓你得到的時候欣喜,讓你失去的時候難過。這種欣喜,用一個形容,就是“心花怒放”。這種難過,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心灰意冷”。

所以,讓少年們理解愛,是一件很難的事,但再難也要進行,而不是透過禁止早戀來單向的迴避。他們應該向往愛情,也應該明白強留不住的愛情不必強求,該勇敢的時候多份勇氣,該放手的時候多份坦然。

如果擁有了愛情,身體上的行為也不應越界,出於傳統的心態,我覺得拉拉小手就已經稱得上幸福了。但萬一呢,越界了,如何把控,如何避免更糟糕的事情發生,這就要看學校和家庭在性教育上的力度了。

性教育也是教育,學者們應該出於客觀教學的嚴謹心態來看待。這是一門學問,老師們首先不能怯了場,簡單地跳過去。家長們也不應該抱著敷衍的心態,認為年紀到了他們自然就會懂,但也許懂了的時候他們就痛了。

總之,該重視的時候切莫忽視。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讓快樂的多巴胺伴隨你,談戀愛的好處真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