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晚上,李溫婉正在準備第二天的訂婚典禮。
明天,她就要和自己男友一起走向婚姻,她的內心,充滿了憧憬。
可一個電話,卻徹底擾亂了她的思緒。
那是一個來自於前男友的電話。
“小婉,我覺得,我們之間還欠一個了結?”
李溫婉心中一凜,立刻明白了他說的意思。
所謂“了結”,其實是她和前男友在分手前的一個約定。
她與前男友在一起3年,一開始感情十分融洽,一度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可隨著交往深入,兩人性格上的不匹配也開始逐漸顯現。
時不時的爭吵與冷戰,時不時的怨恨與埋怨,終於將這段感情推向了深淵。
分手那天,兩個倔強的人,明明心裡都充滿了不捨,可誰都沒有挽留。
臨走前,前男友突然提出了一個建議。
“要不,我們找個時間一起打個分手炮吧?”
“如果那時我們還有感覺,就繼續在一起吧?”
李溫婉同意了, 因為不捨,也因為迷茫。
不捨,是因為她沒有盡力去挽留這段關係,有點遺憾;
迷茫,是因為突然恢復單身,一下子失去了方向。
可她沒有想到,前男友竟在她訂婚前夜,打來這個電話……
萬般糾結後,李溫婉輕嘆了一口氣,換了衣服,出了門。
“我不想傷害誰,我只是,想給曾經的戀情劃上一個句號。”
她這樣安慰自己……那天晚上,她“出軌”了。
臨走前,前男友拉住了她,李溫婉看著他的眼睛,內心有些忐忑,她怕他的挽留……
可事實是,那些幻想中還未結束的感情,其實早已變了味。
“溫婉,我們以後還可以再約嗎?”
聽到這句話,李溫婉眼中的柔情漸漸凍成冰霜。
“請不要聯絡我了。”
她默默抽回了自己的手,堅定的走出了房門。
分手,已經是一段關係的終結。
並不需要分手炮,來渲染它的悽美。
分手炮,不僅不能挽救一段感情,反而會讓人徒增迷惑。
而迷惑,往往是一個人生活崩壞的開始。
“感情裡,一定要懂得取捨。”
愛就愛,大聲的吶喊出來,義無反顧的抓住它。
不愛就不愛,請果斷放手,不抱有絲毫的幻想。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2014年,潘美麗(化名)在集市上,偶遇了18年前的初戀情人李某。
曾經的初戀,多年不見,而今偶遇,心情自然有些微妙。
兩人交換了電話號碼,還經常透過電話和QQ聊天。
或許是餘情未了,又或許是鬼迷心竅,兩人的關係,最終越過了安全線。
瞞著家人和孩子,潘美麗和李某多次在賓館發生關係。
本以為無人知曉,可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
兩人的聊天錄音,無意中被潘美麗的丈夫沈某聽到了。
沈某暴怒之下,毆打了妻子,並帶著兇器趕到李某家中,殺害了李某一家三口。
雖然沈某最後受到了的法律的制裁,可兩個家庭,卻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逝去的感情,就讓它逝去吧。
真正的愛情,是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以對的方式,遇到對的人。
一旦錯過,就不要再試圖喚醒。
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你是否會因此而開啟一個潘多拉魔盒。
珍惜當下,才是對自己生活的負責。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
“分手了,前男友找我打分手炮,這是舊情復燃嗎?我該怎麼辦?”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
“如果是分手炮,就不要幻想什麼舊情復燃了。
分手炮,顧名思義,就是一拍兩散,不帶有半點責任的性愛。
約炮都還要調情,讓你高興了才行呢,分手炮,簡直連約炮都不如。
生活的確需要儀式感,但不需要這種對女生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儀式感。
他想從中獲得什麼?
對感情的救贖嗎?對彼此的慰藉嗎?早幹嘛去了?
面對這種拖泥帶水,藕斷絲連的行為,理智的女性們。
請一定大聲說不!”
一場愛情的悲劇,並不會因為一個所謂的“儀式”而變得美好。
已經結束的感情,從分手那刻,就已經劃上了句號。
蘇格拉底說: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我們要的不是舊情復燃,也不是餘情未了,而是一段煥發著新生的感情。
感情,永遠應該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