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關係心理學書籍,透過本書讓更多我們能認識社會的意義,生存的意義和生命的意義,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正確關係。能夠更好的處理內心的矛盾和增強社會對生命的認知感,從而樹立良好的目標,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
書中囊括了生活方面的很多問題、如兒童教育、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社會交往,親密關係!從書中學到阿德勒關於有意義生活的定義:“奉獻乃生活真實的意義。”使我從側面思考人生另一考量的意義,是除了追求快樂和不斷進步成長外的新高度。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優越感、社會感、安全感、價值感。童年時的經歷會伴隨影響著我們一生。無論是家庭、工作、社交我們都離不開與人合作。為什麼說懂得顧及他人感受的人情商比較高,因為人人都渴望被接納,被重視被尊重。自卑不可怕,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封閉了自己。
走出孤獨的最好方法就是培養個人的社會感,合作精神。本書結合很多案例,說明了沒有社會感和合作精神的人的不幸遭遇,很多人導致精神疾病,有些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作者認為培養人的社會感和合作精神是解決犯罪問題的根本之道,這一點,不敢苟同。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但是實踐起來會遇到各種困難,要實現一個完美世界並不容易,有些事情也不是人類自己就能解決得了的。不管怎樣,人還是應該積極進取,努力融入社會生活中,儘自己所能為全人類的福祉貢獻力量。
自卑既是人類奮鬥和成功的基礎,也是我們所有心理困擾的由來。每個人都有自卑感,正是因為自卑感,我們才會努力超越自己,追求成功,實現自己。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人總是生活在關係中,關係塑造著自我,影響著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而職業、社交和親密關係,是人生在世所必須面對的三個重要問題。個人在這三個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態度,會產生正確和錯誤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意義。
孤獨,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難以消磨的情緒。有些人會為其所困,痛苦不堪。有些人與之相伴,樂在其中。
當孤獨感成為一種常態,危機工作生活的時候,就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並設法走出孤獨,走向坦蕩廣闊。
本書主要是作者運用孤獨十五講,用通俗的語音,從社會性出發,透過童年經歷,性格情緒的分析告訴我們什麼是孤獨,人為什麼會孤獨,怎樣走出孤獨。與世界心靈相通,具備存在感,安全感。
透過閱讀本書,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劣根,希望其中的很多思想將來幫助我們實現從索取型人格向奉獻型人格的轉化。
本書是值得潛心閱讀,並去努力踐行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