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惡如仇,從字面的意思來看,說明這個人對壞人壞事很憎恨,可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人會勸你別成為這樣的人,要成為一個心胸豁達的人。
很多時候,心胸豁達的確是件好事,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認嫉惡如仇,因為有些時候,它們也會讓人獲益匪淺。比如,對曾經瞧不起自己的人嫉惡如仇,反倒會促進自身的進步,對一切都保持足夠的警惕,走好自己的路。
真正有本事的人,大都有些“嫉惡如仇”,一路走來的不易只有自己最清楚,選擇什麼樣的處世態度與他人無關,也許看上去有些憤世,但是在別人所不解的背後,多是一個人在艱苦歲月裡的堅持。
越有本事的人,反而越“嫉惡如仇”,而且多體現在這些方面:一路艱苦奮鬥的不容易,自身的實力和底氣,以及對人性的理解。
可能會有人覺得,既有本事,還嫉惡如仇,會不會不現實?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難理解,就像侯耀文先生曾評價徒弟郭德綱:他一路艱辛走來,勢必嫉惡如仇。
一路走來的不容易一個人在最落魄的時候,最容易被人瞧不起,甚至是遭受別人的打擊和非議,這時候就會面臨兩種抉擇,一種是去討好別人,可這樣難免會讓自己一直處於停洩不前的狀態,另一種就是嫉惡如仇,越來越努力的去提升自己。
越有本事的人,越不會屈服於他人之下,反倒是以一種嫉惡如仇的處世態度去努力拼搏,終有一天可以有所成就。
有人會勸你大度,甚至以別人瞧不起你,也是一種前行的動力,可若是沒有了嫉惡如仇,這種瞧不起就不會是動力,很可能會徹底壓垮一個人。
凡事都存在兩面性,在心胸豁達和嫉惡如仇上的選擇,我想對於那些已經有所成就的人來講,也是一種無奈,如果不是因為選擇了嫉惡如仇,或許就很難有現在的成就。
所以說,一路艱辛走來的人,若是沒有選擇嫉惡如仇,或許就很難成為有本事的人,反過來講也是如此,越是有本事,就越“嫉惡如仇”。
擁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有本事的人,自然不會缺乏足夠的實力和底氣,也恰恰是因為擁有了這些,才擁有了嫉惡如仇的資本。
當一個人經歷了很多磨難之後,多半已經把自己打磨成了很優秀的人,已經不再會被別人瞧不起,面對自己曾經不喜歡的人或事,也有了討厭的資本,自然就會展現出一種“嫉惡如仇”的模樣。
說白了,這種“嫉惡如仇”更像是歲月沉澱的產物,一路靠自己摸爬滾打,其中經歷自然不必多言,擁有了足夠的實力和底氣,沒有必要再偽裝出一副豁達的模樣,這也是一個人從落魄到厲害的本質。
反觀那些不懂得“嫉惡如仇”的人,也很難從困境中掙脫出來,自然也無法具備足夠的實力和底氣。所以說,任何東西都是相輔相成的,倘若一個人沒有了嫉惡如仇,自然也就不會變得如此厲害。
看清了人性有本事的人,早已經歷過了歲月的洗禮,對於人情世故也早已瞭然於心,尤其是已經看清了人性。
沒有人可以輕易的成功,在往上攀爬的過程中,勢必會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以及一些人的故意刁難,人情冷暖在一個人努力的過程中,會顯得尤為清晰。
在成為有本事的人之前,早已經看透了人情冷暖,一次次被信任的人傷害,一次次被無情的打擊,誰才是那個真心想幫助你的人呢?或許這世間的伯樂就是如此難覓。
郭德綱沒有成功之前,遭受到了很大的排擠,甚至連一個師傅都找不到,因為沒有人會拿正眼瞧他,所幸遇到了侯耀文先生,最終給了他一份師承,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可在此之前,郭德綱所遭受的打擊和非議,早已經讓他看清楚了人性。
一個人的本事越大,人生的遭遇必然就越坎坷,對人性的瞭解就會更透徹,這個時候必然會變得“嫉惡如仇”,而且這些都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