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很多人曾經被《80後真慘》的文章打動,覺得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文章作者是有多篇網路爆文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01年雲南麗江高考文科狀元晏凌羊,一個勇敢結束一段痛苦婚姻,自己獨自帶孩子的單親媽媽。

作為一名80後作家,作者在自己的這篇文章裡,詳細而細膩的講述了為什麼巨嬰父母讓自己感到難過、難忍、難以面對。

非常清晰地指出了她的父母之間——兩位出生於5、60年代老人的種種矛盾生活和相互在情感上的“虐待”,並進一步指出巨嬰父母如此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對自己的“共同絞殺”。

看過對她的介紹之後,對她有所瞭解,但又分外疑惑:一個非常具有文學才華的人,為何對父母一輩有如此大的怨憤和不滿?

於是又接著翻看了作者寫的其他內容,篇章內容均為女性、婚姻、愛情、人際關係、自己如何勵志、他人如何險惡、社會怎樣無情無義、明星如何生活等等女人生活艱難必須有個心眼的血淚文等。

客觀地說,不少10萬+,很多自怨自艾與自我憐惜。

憐惜自己,本就無錯。更何況人人都生活在一個沒有安全感只有危機感的社會里。

更何況,混亂而乖張的原生家庭生活,顯然已經烙入了作者的骨子裡,並給她的個人婚姻生活帶去了無可避免的影響。

可以說,這是一種非常討巧,卻也非常刻薄的做法。

為什麼呢?因為這一群讀者已經全然被情緒餵養習慣了。

殊不知,作者是做傳媒公司的。

在大資料匹配個體情緒與喜好特徵的前提下,喜愛作者題材與文筆的讀者群,已經被牢牢鎖定,精準投餵。

不同的只是,讀者愛看,覺得是自己的喜好而已;作者愛寫並擅長寫此類煽動性話題和文字,內心卻是毫無波瀾的——關注度就是廣告投放的標準,所有讀者愛看什麼就寫什麼,怎麼煽情怎麼來。

我的父母品性究竟如何除我之外,讀者一概不知,所以完全可從他們身上提取素材並加以放大,在數十萬讀者面前數落自己父母的不懂事、變態、互虐,這毫無關係,也並無不妥,只要能變現。反正你們也愛圍觀。

所以,當你瞭解了她的人生長軌跡、生平經歷、愛情婚姻生活和工作性質以及當下狀況之後,就完全可以拼湊出一個較為清晰的結論:有寫作天分這一點毫無疑問,原生家庭對她造成了影響也實屬真實,受此牽連導致成為單親媽媽也是情理之中,現在的狀況,也許正在按照作者在童年時期就已經預設好的“人生指令碼”在發展和進行中。

何為人生指令碼的演繹?

“有一天,我將自己開一家兒童護理學校,我會結四次婚,我會在股票市場上賺很多錢,並且,我將成為一個非常有名的外科醫生。”喝醉了的Marry說。

Marry說的這些,都不是她的人生指令碼。因為Marry的這些想法並不來自她的父母:

1.Marry的父母不喜歡小孩2.Marry的父母認為人不應該離婚3. Marry的父母覺得股票市場非常不可靠4. Marry的父母認為外科醫生的收費太高

另外,Marry自己的人格,也與她自己所說的不相吻合:她和小孩在一起的時候非常緊張,跟男人們相處卻又僵硬而冷漠,她對股市充滿了未知的恐懼,而她的手也因為喝酒而顫抖個不停,根本不可能做什麼外科手術。

她之所以這麼說,其實是因為她對這些一點都不感興趣,隨口說說而已,而且,她也不可能那麼做。

回顧一下作者的經歷,再回想一下她的文章內容,我們會發現什麼呢?我們該如何去辨別他人的觀點和態度呢?或者說,放棄辨別,只是順應情緒,滿足情緒所需?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參考資料:K. M. R. Rosenzweig. Translated by Zhang Houcan.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psychology.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2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梔子花,你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