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A是一名高三的學生,和普通人一樣,沒有精緻的五官,沒有出色的成績,所以對於她自己來說,有些自卑,她很羨慕那些身材好,長相漂亮的女孩。
記得曾經她和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這種長得好看的人是永遠體會不到我們內心渴望美麗的心情”。
當時,我有些生氣,心裡想:我一直秉承著理解你的心情,給你鼓勵和支援,告訴你不要太關注自己的外表,你卻說出這種話。
正因為這段不經意的聊天,那天回家的路上我們再也沒和對方說過一句話。
過了一段時間,同學們都在緊張地準備高考,下課時間不是在辦公室問題,就是待在教室裡頻繁的刷題,空氣中每分每秒不在瀰漫著緊張的備考氣氛。
這時,小A悄悄地把我拽去一旁,很正式地告訴我,她要整容,不過要等高考完,這樣手術完有很長一段時間恢復。
我很是吃驚,其實我應該早就有這種思想準備了。自從上高中以來,聽到她不止一次的說想整容,但我都不以為然,更何況她家長管的也嚴,怎麼會同意孩子整容呢?
之後因為這個問題,我找她交流過兩三次,依舊無動於衷,堅持她內心的想法。
02
我從小就崇尚自然美,對於那些整形過的人內心還是有些牴觸的。而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整形也慢慢進化成微整,比如割雙眼皮,開眼角,墊鼻子,總之,想變美,給自己一次重生的面容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得不說,外表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關注度實在太高了。
從高中住宿時,就聽舍友說,她的姐姐一同事去面試前,就做了雙眼皮手術和削下頜骨手術,整個人看起來五官立體了許多,很漂亮的一張臉,理所當然,她成功被貴公司錄取,原因不是她能力有多強,僅僅是因為儀表很吸引人,給面試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那一刻起,我開始對外表有所注意,再加上外面報班學的播音主持,我似乎開始對外表美有了新的認識。
03
“天哪,看那一頭黃毛,越看越難看。”高中時,我們似乎都覺得染髮是一個不適當的行為,因為看起來像“社會人”。
當然,我曾經也接觸過這類同學,其中一個女孩和我說過,她覺得自己化上妝,染了發,不僅漂亮,還會很有自信,如果她不化妝就上學,會很沒有安全感。起初,我對這個女孩的想法甚是疑惑,直到上了大學。
人並不因美麗而可愛,卻因可愛而美麗,若是本末倒置,那你將會是一個在外表上煞費苦心的人,往往這種人,忽略了內心真實存在的自我。
不久前,我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當中國男人開始化妝”。
很難想象,如果朝著現在人們的審美觀發展下去,當有一天走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的街道上,看著來來往往畫著濃妝的年輕男生和女生,將會是怎樣一個社會形態?
是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嗎?我並不這麼認為,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對於外表美的渴望值太高,看著那些比自己漂亮,比自己帥的人,就也想像他們一樣。
作家卡耐基曾經一書《人性的弱點》中表達過他的觀點:我們應該量入為出的打扮自己,有意識地拿出自己最好的儀表,注意乾淨整潔,保持自尊和真誠。
04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之前藝考遇到的一個女孩。
她叫小裡,家庭還算富裕,與之前的例子有很大不同的是,她有一張漂亮的臉蛋和完美的身材。
但是,她很愛穿各式各樣的名牌服裝來包裝自己,我也是第一次見一個還未上大學的準高考生穿的鞋子都是幾千塊錢,甚至還有上萬的。
在一次聚會的聊天中,我瞭解到她在出門前的化妝時間加上挑選衣服的時間最少要三個小時以上。
我很是震驚,這恰巧也反映了許多年輕人誤以為穿著得體整潔就一定要穿戴昂貴的名牌服飾。
在大學裡,我也經常看到許多同學,口紅用的迪奧,香水用的香奈兒,包包是古馳,鞋子是阿迪達斯,這樣的人是數不勝數,而知識與技能往往比這些虛的東西來得更實在。
我仔細揣摩過那些喜歡穿名牌,每天花大量時間專注在外表上的人的心思。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家庭從小給孩子灌輸的觀念和養成促成了這種人,另一種就是對自己內心自卑的人。
我想,大多數是屬於後一種吧。
這個時代不缺美麗,缺的是真才實學,我們或許天真的以為考上大學就等於擁有了很高的學歷,其實不然。
05
她說:我們的臉上每一條紋路和五官的形狀,其實都是我們每個人的地圖,如果你改變了它的形狀,也許你會找不見回家的路。
外表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全部。
記得前段時間在某個網站上看到了一段演說影片,主題是關於外表。
演講者是美國時裝模特Cameron Russell,是千萬名女性女性所向往的完美形象。
她講到現代社會的人們對於外貌好看的人往往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度,而漂亮也帶給她諸多的困擾。
的確,外表是與生俱來的,不過,我們也可以依靠後天的的努力去把它修飾得更好。
但是一種長期的不滿足和自怨自艾只會讓我們自己陷入困境,她說,這可能就是自卑,也可能叫做別的。
願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把滿腔熱血注入在為學業和事業的拼搏中。
那些所謂的安全感和自信不僅僅關乎外表,而是我們內在的力量。
試著,去接受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