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感覺自己不夠上鏡,明明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還行,可一拍照就顯得特別呆板,因此很多人都拒絕照相。

其實,科學家們一直以來都在對人類的相貌進行探索,近些年,有學者指出我們平日裡在鏡子中所看見的自己,其實與別人眼中的不一樣,真實的自己會比映象中所呈現的醜30%,這是為何?

人際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人總是會被熟悉的事物吸引。因為,熟悉本身就可以帶給我們充足的安全感,而陌生的事物在不瞭解的情況下,會激發人的害怕、提防之心。

生活中,我們處處都在使用自己的熟悉法則,有些人可能你從未見過,但因為眼緣合適,便對其產生舒適感;而有的人,並未做什麼過分舉動,可你就是不想靠近。

世界上,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自己,當你在照鏡子時,對著自己熟悉的面部表情會越看越欣悅,鏡子中的人物自然是更好看了。

而他人看待我們的容顏時,會更加客觀化,除了與我們相近的人會認為樣貌很耐看之外,其他人的評價都是很真實的。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真實的長相,問一個不熟悉自己的人一定沒錯。

其次,沒有人是不愛自己的,在面對自我時,我們都會啟動暈輪效應,放大自己區域性的美,從而認為自己整體都是美的,這也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對自己所帶的“濾鏡”。

一張照片想要拍好看,需要集光線、角度、構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面對鏡子時,我們會因為經常使用而變得自然,展現出最真實的表情;而照相時,則會產生如何讓相機裡的自己更好看的心理。

在這種意識的影響下,反而會刻意凹造型,最自然的表情無法呈現出來。

好看的人物表情永遠是飽滿又生動的,所以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很擅長運用表情的人,在鏡頭面前也能跟鏡子中的自己一樣。

所以,能否上鏡與長相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個體能否在面對鏡頭時有一顆平常、自信的心態。

攝影師Scort認為不同人對美貌的理解是不同的,為了驗證此想法,他將心理學、神經生理學與攝影技術相融合,利用特殊技術將人們大腦中的樣貌拍攝出來,再與其真實的長相做比較,這個實驗被稱為“原始印象”。

結果發現,我們大腦中的樣貌的確優於現實生活中的自己,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大腦裡其實自帶了美顏相機。

所以,我們在面對鏡子時確實帶有濾鏡,這也是為何原相機裡的自己會講很多人嚇到,因為人們無法面對脫離濾鏡後的自我。

現如今,科技進步得很快,各種電子資訊類產品都有越來越多的新花樣。正因如此,在各種美顏濾鏡、高畫質相機的加持下,讓生活中看上去很普通的人,也能夠透過擺拍、燈光刻畫得淋漓盡致。

當我們看多了濾鏡下的自我,更會將照片中的美轉移到現實生活中的自己,這種意識會隨著時間加重,最後達成認同。

若此時,被他人告知你沒照片中或鏡子中好看,便會產生否定的第一反應,因為那打破了他們固化的常規思維。

所以說,上鏡是一門學問,一個人能否真正呈現出最好的樣貌,長相是基礎條件,但更多還是要善於發現自己的美,而不是跟隨大眾趨勢去融入與自己不搭調的美。

畢竟,美的定義一直都偏主觀,如果盲目追求他人眼中的美,為了共同的美而失去了個人的獨特,反倒得不償失。

只要你認定自己是美的,就算他人眼中的你不夠漂亮,那又能怎樣?做自己本就是一種純天然美。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Vision research》

2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同性戀:為了躲婚,春節都不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