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生活確實困難,沒富養條件;
其二、生活富裕,但父母選擇裝窮,在物質上對兒子苛刻;
到底“窮養”是否真的對孩子健康成長有幫助?
在這一點上也一直存在著爭議:我們在生活中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窮養出來的兒子,都能如家長所願成才,反而有些會因此而產生諸如自卑的負面型性格特點。
如題所述,真正的窮養,是“窮盡辦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心”。
01 窮養,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點了一份25塊的茄子,女友被罵一臉】
之前微博上有一個熱門話題:“男孩就得窮養嗎?”
這位女網友,吃一盤25塊的茄子,被男友認為是不會過日子,被男blahblah的說了一通,連汙言穢語都出來了。
這樣的兒子,我想可能除了父母覺得他“會過日子”外,外人難以表示贊同;
毫無疑問的,這個男孩過去所接受的“窮養”,只教會了他要“生活要熬”,卻沒有教會他何謂真正的生活。
【曾經因窮養而自卑的我】
在這裡要感謝我的妻子,是她讓我的“窮養式自卑”得以修復,在戀愛中得到了一次自我救贖。(後文會詳述被錯誤窮養的我是如何自救的)
從小我就被告知家裡是很窮的,確實我們家並不富裕,父母都是打工的,但我們家卻是村裡第一個買上電視機的,只是那時我還小沒注意到這個細節;
這份影響,在小學時並沒有什麼“奇效”,直到初中開始。
無心向學初中我們家換了新房子,父母說這是借錢買的,那會兒我就想著一件事情:快點出來工作賺錢幫補家庭,這直接帶來的就是我根本無心向學,最終中考只是一個很渣的分數;
唯一的好處隨後,父母說要給我買個好學校的學位,需要一萬多。窮養再次發揮作用:我要為家裡省下這一萬多塊錢,但同時又要滿足家長的期望上一所好高中,我選擇復讀,第二年如願進入我們當地最好的公立高中;
自卑的開始事情沒有結束:高二即將分班,班上要去班遊需要200元/人,那會兒07年左右,我很想去,但我不敢和家長開口,最終我沒去,父母也不知道這一件事情。可沒人知道那會兒內心其實是很難受的,尤其是要好的同學問我為什麼不去的時候...
叛逆的巔峰高中三年我基本混過去的,我認為我已經完成了家長的心願,因為那份自卑和自戀,我一直希望的是早點出來工作賺錢。
高考結束後的第一句話:我不讀了,我要去找工作了,你們攔不了我。
尤其是在去了廣州珠江新城姐夫那邊住了一天之後,我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要賺錢。還很好笑的寫了一封信給父母,告訴她們自己的願望就是在那個富麗堂皇的地方買兩套房子給她們住。
以及,面對著那份錄取通知書背後要繳的,一年1.2萬的學費時...
所幸,好友相勸,我去了大學...
自卑的巔峰我是幸運的,因為我的自卑巔峰並不如其他人般極端。
在大學裡,我經歷了兩件事情:
戀愛:看著自己的生活費,真正體驗著什麼叫做窮,我估摸著連一份禮物都沒辦法給喜歡的女生買,一場電影都看不起...
競選:在競選學生會主席的前一週,我被告知需要正裝出席...我沒有正裝,那最少要300塊,差一點點我就放棄了...
我是有那份物質需求的需要的,父母也不斷在電話裡跟我說話:不夠錢花就要說,家裡有。
但已經根深蒂固的那份“窮”,這讓我聽著非常難受:我怎麼能因為一己私慾,就把自己的需求轉嫁到父母身上,加重他們的負擔?
所幸,這份自卑被慢慢的扭轉了,我被“治癒”了,否則這份心理缺失必然會被我投射到自己的新家庭、自己的孩子身上。
02 窮養,對孩子的正面影響窮養對孩子有正面的影響嗎?那固然是有的。
【寬裕家庭,窮養孩子】
在《少年說》裡,就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男同學吐槽自己被“窮養”的經歷:
從小學開始,這位男同學就被媽媽灌輸家裡很窮,窮得快揭不開鍋的那種。
一次家裡買了輛車,他以為家裡脫貧致富了,結果媽媽告訴他“這是家裡中彩票才買的。”
這位男同學的吐槽,真的是充滿著“委屈”,他緊接著說到:
“現在我長大了,我媽也瞞不住我了”
“終於知道這麼多年以來,我們全家只有我一個人過著貧窮寒酸的生活。”
他面帶笑意地大聲的對著媽媽喊道:“這麼多年以來打算怎麼補償我?!”
本以為在臺下的媽媽會被問得滿頭大汗,但實際上媽媽卻一點都不顯尷尬,等周邊同學們的笑聲停下之後,媽媽同樣面帶笑意、而且很堅定地說了一句:
“你以後要是想花錢的話你就自己掙”
整個過程中,母子的對話都是笑容相向,男生也沒有因為被窮養而產生絲毫的自卑,他之所以吐槽,是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在家庭裡被“區別對待”。
【窮人家庭,窮養孩子】
與之上面那位被父母“窮養”的男生不同,來自河南大王廟村的孫宜林是被生活所窮養。
孫宜林從小就明白他是全家人的希望,平常不單單幫父母分擔家務農務,每天也是起早貪黑刻苦學習。
他在初中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制定著非常嚴格的學習計劃,從幾點起床到每個時段該做什麼、學什麼都制定得非常詳細,並且要求自己執行到位。
最終孫宜林以710分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
之所以這兩個家庭的窮養能成功,是因為不管是父母還是生活,都只是窮其物質、餓其體膚,但卻沒有在思想上“窮”孩子--他們並沒有在思想上、在生活中,告訴孩子窮應該自卑。
因為其父母“窮盡所有”,只為了告訴孩子你需要自己獨立,需要對自己負責。
03 窮養的失敗之因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被窮養的孩子,為何有的能動心忍性,增益己所不能;又為何有的沉淪亂性,愈加不能?
綜合自身的經歷以及所面對的案例,窮養為何會產生孩子的心理畸形,倘若以一句:窮養其身,富養其精神來概括,那實在太含糊其詞,更關鍵的是在於家長窮養孩子的同時,給予了孩子以下兩點:
窮養,卻不培養孩子獨立性一些家庭,只是在物質上限制孩子,甚至向孩子哭窮,但他們更多的向孩子展現的是:“我們對你無能為力,你只能靠自己”
如果孩子已經成年獨立,這樣本沒有問題,問題在於還未成年甚至年紀尚幼的孩子被冠以這樣的思維。
3~6歲的孩子,他們沒有什麼外部評價體系,他們不在乎擁有太多的物質條件,也不會拿這些東西去衡量父母、乃至生活的價值。就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喜歡與別的孩子比較物質條件,那也一定是父母教給他們的。
但有些父母並不理解孩子這份需求,在孩子並不以窮富為標準的時候,他們告訴孩子窮是一種罪過,理應自卑;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他們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安全島。在嘗試獨立探索世界的時候,他們仍然需要依賴父母的支援和理解。
同時他們在孩子發展自己獨立性時,用貧窮斷了孩子的後路:我是幫不了你的,家庭也幫補了你,你必須自己去找你自己的安全島。
所以,在孩子的安全感、自信沒有發展完善之前,請不要窮養孩子;
所以,在實施窮養的時候,告訴孩子不以物為喜悲的標準;
窮養,只培養孩子對原生家庭、父母的責任心,最終表現為對物質的責任心孩子最初是十分自戀而且自負的,這是他們的心理特點。他們十分關心自己的父母的狀態,如果父母關係失衡,他會認為這是自己所造成的,自己需要為此負責,並用自己能辦到的方式來幫助父母協調關係。
關鍵在於他們理不清該負責的人是誰。
而當父母向孩子哭窮時,單純的孩子會片面的認為錢是唯一解決父母困難的辦法,如果父母再在生活中做出窮得自卑、窮得難受的狀態,那孩子的這份認知就會更加堅定,從而做出種種不符合他們年齡的行為。
例如我自己,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就是,自我認識到賺錢的途徑,並認為自己有能力賺錢的時候,就產生了輟學賺錢幫補家庭的心理,而且這一產生就一直持續到我成年。
成年之後,第一份工資我是用來買東西回家給父母的,這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很早就產生這樣的念頭,回顧我所購置的物品,都是過去父母不願意享受的東西,他們所展現出來的想要但是窮而不買的東西。
我在用自己的努力去彌補他們的物質缺失(我認為的缺失,而不是他們的實際需求),但我又對自己是十分苛刻的:我情願在給父親買兩條名貴香菸之後,自己啃一個星期的泡麵。
這是一種病態的付出,與很多年輕人是為了與家長分享自己能賺錢的喜悅所不同,這種付出的目的性僅僅是為了讓父母逃離窮,而自己並不在意那份喜悅--重物質而輕感情。
最終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對物質的責任心很重,而不是對父母的責任心重,對自己更是毫無責任心可言。
04 如何用好“窮養”,培養出健康的孩子窮養並非一無是處,更不是一種罪過,只是使用的方式錯誤,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才會出現偏差。
倘若要讓“窮養”成功,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我們可以這樣做:
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足夠自信,培養他們的獨立性一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就在追求安全感,嬰兒的安全感滿足形式僅僅需要父母及時的響應他們的生理需求即可。
隨著孩子長大,他們能走會跑了,他們的獨立性也就開始增強。但這不代表他們就完全能靠自己獨立成長了。
最初,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果腹感和面板的乾爽,以及和父母親暱的肌膚接觸;而隨後,他們的安全感來自於,遭遇挫折時,父母能否及時給予他安慰、信任和支援。
舉個例子,剛剛學步的孩子,當他們摔倒的時候(開始獨立探索),首先扭頭尋找自己的父母,那是他們心裡的安全島;
接下來,他們會觀察父母發出的資訊:
如果父母給予的是擔憂的苦瓜臉、甚至是心疼、訓斥的表情,孩子瞬間就會哭起來,這並不是他們摔疼了,而是因為他們從父母中接受的資訊是:走路是不安全的。
如果父母給予的是對他充滿信心的表情、愉悅的鼓勵語氣,孩子會哈哈大笑,然後再次爬起學步,當再次摔倒的時候,他們會回過頭來對著父母大笑而不是觀察。這是因為,他們從父母處獲取到的資訊是:我很安全;
這份最初的安全感,會讓孩子從理想的自戀到遭遇挫折自卑的矛盾中,收穫最初的自信心,進而促進他們獨立探索。
不以物質為衡量標準相信鮮少會有家長告訴孩子“貴的才是好的”這種觀念,但這並不代表著父母就沒有傳遞給孩子用物質來衡量生活的標準。
例如,媽媽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爸爸賺錢少,沒能力,這就已經在告訴孩子:看!物質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
同樣,如果一個父親不斷用奢侈品、護膚品來取悅母親,用物質填補母親心中的空虛,換取母親的感情,那麼孩子同樣也學會了這點:看!只有物質能取悅自己重要的人。
“窮”的自信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因為自己窮,而產生自卑的人。這點在家長之間尤為常見,尤其在給孩子擇校的時候:一些家長在見到身邊的好友給孩子花錢選擇名校的時候,自己也想方設法窮盡一切把孩子送進去同等的學校。這恰恰是一種窮得自卑的體現。
實際上,貧富與自信與否並沒有直接關聯,因窮而產生的自卑是正常心理現象,這份自卑對於一個自信且獨立的人來說,會是一劑強心劑;但把這份自卑發展成自卑感,那就成了否定自己的毒藥。
自卑源自於對比,但自卑感,源自於攀比。
前者關注的是以對方的生活標準為目標而前進;而後者,關注的是把對方的生活標準當成自己的生活標準。
一個靠農活、靠養豬的家庭,為何成功培養出一個清華學子,那必然是因為他們不以自己的生活標準為恥,並言傳身教的教育孩子富裕是一個目標。
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心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心尤為重要,如果孩子以讓父母擺脫貧困為目標而學習,當他完成目標的時候,他就會自覺迷茫。
這份迷茫來自於,他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窮盡努力的目標實現了,他沒辦法找到自己的下一個目標,從小他被灌輸的、他自己也認為的目標是“為了他人”,沒有人教會他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如那位被兒子吐槽的母親一般,告訴孩子:“你以後要是想花錢的話你就自己掙”,而不是告訴孩子:“你就是父母的希望。”
明視“隱密的窮養”在窮養孩子上還有一種極為隱祕的方式在誤導著孩子:你只要學習就好,其他的不需要你管。
這種窮養之所以隱祕,在於它是隱藏在思想上的,這型別父母在窮的是孩子對生活的真實體驗,讓他們只對學業負責。
他們剝奪了孩子對生活的真實體驗感:例如不收拾東西就會亂。
這型別家長給孩子準備好了一切除學習以外的事情,讓孩子變成了“生活白痴”。
明視這一“窮養”方式,讓孩子負責他應當負責的、與他自己相關的家務活,這樣他才能在生活體驗上“富有”。
給予孩子機會實現他的自戀當你向孩子哭窮,真正窮養孩子的時候,請一定要給予孩子機會,讓他實現他心中的那份自戀,那份對家長的責任心。
一方面,家長在向孩子哭窮,另一方面,家長又阻止孩子提前出來賺錢實現家庭富裕,這會讓孩子十分矛盾。
“沒錢就要賺錢,賺錢就要輟學,但你們一面說窮,一邊又給我展示有足夠的物質條件不需要我工作,到底你們是真窮還是假窮?”“你們那麼窮,還要壓榨自己供我讀書,我感覺很自責”作為一個同樣被窮養長大的孩子,這兩種心思我實在太清楚了。
孩子的這份責任心需要得以實現,但孩子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是相對狹隘的,只是單純認知道“輟學、打工、賺錢”這樣的關係。
實際上,家長們可以通過教會孩子開源節流來幫助孩子實現、表示他的責任心。
例如告訴孩子:“如果我們不需要為你支付補習費用,那你就已經賺到了錢,我們也不會因此感受到經濟壓力。”
當我初三複讀並考上父母心中的理想高中,為家庭省下那一萬多塊的那一刻,我是十分自豪的,只是所欠缺的是對自己的責任心而導致高中並沒有認真學習。
05 已經被窮養大的自卑孩子,應該如何自我救贖?在過往的講究“窮養”的文章中,鮮少有人會提及這一點,現在我想用我所學的知識以及我自己的經歷,來給有類似情況的人一個自救的方向:
承認原生家庭的窮養錯誤,正面自己的內心缺失必須承認一點:家並非一直是溫暖的,家是孕育我們的地方,也是最初給予我們傷害的地方。
要認知這一點很困難,因為那彷彿與我們所認知的孝道相逆:我怎麼能責怪自己父母是錯誤的?我怎麼能責怪我的家是有缺陷的,有給予我傷害的?
必須宣告一點:承認家是有缺陷的,父母是有某些錯誤的,曾經給予過我們傷害的,並不等於就需要責怪這個家、責怪我們的父母。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如果連自己的錯誤源自於哪裡,如何能改呢?
所以,大方承認、面對自己的缺失,是來自於自己的原生家庭,但請不要去恨,也不需要為由這種想法而自責,我們只是需要“知錯”而後“能改”,僅此而已。
最先要負責的是自己的生活,其他人次之一個很淺顯的問題擺在面前:如果我們不能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我們又有什麼能力去對他人負責?
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嬰兒,如何照顧自己的父母?照顧自己身邊的人呢?那不過是徒增對方的壓力。
另一個方面,需要為父母的人生負責的人,是他們自己,是他們自己的伴侶,而後才輪到子女以及其他人。
當然,當他們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失去了配偶、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應當承擔起這份責任。
戀情,是一次修復的重要機會人一生有兩段不相上下親密關係,第一段是親子關係,我們無從選擇;第二段是夫妻關係(戀人關係),這完全是我們能自己把控的、自己選擇的。
無形中,我們都會把每一次戀情當成一次治療兒時心理缺失的機會,但大多數人是失敗的,因為他們無形中把原生家庭中的親子關係投射到戀愛關心中,進行了單純的重複。
戀情能否成功修復我們的自卑,在於我們在戀愛時,能否從戀人身上獲得安全感,獲取信任,獲取被信任的獨立。
與我不同,我的妻子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當時戀愛之前我並不知道這些,直到上門拜訪的時候我才清晰。
在得知這一切之後,實際上我非常自卑,甚至想要逃離這份戀情(即便沒有人鄙視過我)。
我的妻子看出來了這一點,她只是告訴了我一句話:“我相信你不會讓我失望,就像過去你從沒讓我失望過一樣;我會支援你的選擇,就如我過去一樣支援你。”
在我們過往10年的感情歷程中,曾窮到借錢度日,但她仍然一如既往的信任和支援我,我才沒有被那份“窮養”的自卑所打敗,反而越挫越勇,對生活越來越充滿信心。
淅爸有話說:窮養,須得明白自己要窮孩子什麼,而又要培養孩子的哪些特質。沒有目標的窮養,沒有自信的窮養,那不過是一知半解的盲目跟風,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