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那麼“真相”是什麼?

餘華在《活著》中寫道:“或者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在很多文學作品都在歌頌生命存在的美好時,餘華用他犀利的筆毫不留情地寫出了生活的真正面目,其實生活本來是苦的,需要我們去加點甜。

小時候在家人的呵護下看不清楚他的真面目,長大後,步入社會,慢慢學會觥籌交錯,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經歷中看清了生活的本質。

生活不是童話,要自己學會長大。自打記事起,每逢春節、元宵節等喜慶的節日,或者是遇到旁人結婚、生孩的吉日,總會聽到大人們互相祝願著“萬事如意”。

小的時候,看著動畫片裡的白雪公主、白馬王子,就以為真的有這樣童話般的生活存在。

後來呀,慢慢的長大,一步一步走出父母的保護傘,獨自去闖蕩,才發覺生活中哪有什麼萬事如意,哪有什麼美夢成真,生活是個調皮的孩子,他最喜歡做的事情是捉弄別人,讓人們滿懷希望的來然後失望的離開。

男孩子小時候都幻想長大後要當最厲害的宇航員,後來才知道宇航員是高危行業;女孩子小時候都幻想要成為華貴富麗的公主,可後來才知道公主只有外國才有,而且同樣有數不盡的憂愁。

生活並不是像童話一樣,所有的事情都按照美好圓滿的軌跡行進,反而像是在走迷宮,一會朝東一會朝西,沒有固定的方向,隨緣發展,又常常劍走偏鋒,發展的一點也不順人意,甚至很喜歡在我們洋洋得意時給我們當頭一棒的暴擊,打的我們頭破血流,一敗塗地。

也漸漸讓我們明白,並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夠實現,也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夠取得回報,有很多時候生活特別喜歡將我們之前的努力全部當著我們的面撕碎、扯爛,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著我們。

每個人都不曾因為苦而放棄,只會因為肩扛而成長。今天我們感覺自己輕鬆了,並不是生活越來越容易,而是我們越來越堅強了。

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相信所擁有的是最好的!人性很複雜,人生要簡單。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從我幼兒一直伴隨我走到了現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人有親密的家人到熟悉的同學到生疏的同事再到完全陌生的路人,在於各種各樣的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對於這句話的信任程度一點點地從最開始的深信不疑逐漸變化為質疑。

慢慢的更加堅信“畫人畫虎難畫皮,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句話,也漸漸明白了為什麼“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人性,就像是困惑了我整個童年的九連環一般,怎麼解也解不開,琢磨也捉摸不透,她總是變化多端,毫無規律可言。

也許一個人上一秒還在誇讚你新買的手錶多麼的好看,下一秒就會跟別人吐槽你虛榮,是啃老族。你永遠都猜不透,表面上和你很要好的人,他們的內心是多麼的複雜和黑暗,愛一個人和恨一個人只在一念間。

曾經沒辦法理解“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後來揭開生活的面紗,才發現這句話所講述的現象自古至今從未停止。

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並不是像《論語》所講的那樣本性善良,每個人就像一塊橡皮泥一樣,可能變化成各種各樣的形狀顏色。人本性到底是善是惡確實無法知曉,但人性確實足夠複雜多變,不能夠輕易判斷一個人的好壞。

這個世界,你說多複雜,就有多複雜,但只要你簡單了,再複雜的世界,再複雜的人,也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大自然神奇而變幻無窮,自有生命以來,我們生活的地球家園滄海桑田,經歷了千變萬化。古代,人們把所有神秘的自然力量歸納為天命。人們用天命來解釋自然、社會、人類歷史事件。

高情商的人,總是能夠在人際交往中來去自如。有時候說話做事,也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而來,卻也很少有得罪人的現象。和大家相處起來,也都是其樂融融的樣子。

相反,情商低的人,說話做事處處小心翼翼,卻也會神不知鬼不覺得給自己和他人制造很多麻煩。

高情商的人,懂得在有些事情上,用神情來發表語言,不過多地用語言去評價。正所謂欲速不達,你越是想要怎樣,現實越偏偏不如你所願。在你看來,你只是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而在別人看來,你這是在指責他做得不好。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和我講,他們單位來了兩個新人,有一個新人接受的工作,是一個即將休產假員工的工作。因為很多事情都不懂,便主動去請教。

可是在請教完之後,該做怎樣的選擇,她也沒有和同事溝通,而是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最後的方案,很是不如意,她發表了很多跟自己想法相關的意見。原本不解釋還好,越解釋越混亂。領導很不喜歡她的這個行為,就直接停止了她手上的工作,讓她反思。

或許你的意見,對某件事情真的很有幫助;但你只需要把它表達出來,然後透過大家共同的商議來取捨。

而不是憑藉個人意願隨意為之,要知道越是這樣,越容易降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價值。生活中有很多時候,不是你想說什麼就能說什麼的,而是要分場合。

在一些特別重要的場合裡面,即使別人做錯了什麼;你也最好不要太過於直接地揭對方的短,而是透過眼神或者是其他小動作來傳遞資訊。

比如說在婚禮上,新郎可能會因為太忙了,忽略了接新娘孃家的其他人,只是把父母接了回去,而你直接在婚禮上大聲說出來;不僅會讓新郎很沒面子,而且原本不樂意的新娘心裡會更不舒服。

原本是一個開開心心的一天,卻要因為你的一時衝動;讓這場婚姻變得缺乏幸福快樂的氣息,那該是多麼糟糕的事情啊。

其實,在這種場合裡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你可以悄悄地把這件事情示意給新郎的家人,讓他們儘快想辦法。

而不是把事情搞大,讓所有人都知道,畢竟你要明白有些事情一旦搞大是很難收場的。

一個高階情商的人就是這樣,無論自己發表什麼意見,都會注重場合之分。正是這樣,他們的人際關係才會變得越來越好。然而低情商的人面對這些情況,想到的可能只是很簡單的一面,促使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同一件事,同一句話,在不同人身上發表出來,會帶有不同的味道,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覺。

那是因為高階情商的人,懂得別人的感受,而低情商的人只考慮到了眼前的局面。

人生,就是無數次別離和遇見,總有一個時刻,你在百花深處等我。前方,無論荊棘遍野,亦或流水潺潺,都無法阻擋,我的腳步,向你奔去。

不問結局如何,沿途風景,是最美的停留,春花秋月一夢,雨雪霜寒不驚,只要有你,一切都是風景。我的願望很渺小,我的期盼很簡單,我只想在這塵世間,和你,赴一場人間情事。

若遂我願,我不懼,轉動多少次經幡,伴幾世青燈古卷。佛前,我只求護你幾世平安。佛若應我,我無悔顛沛流離,三千里地山河不遠,靠近你貼近你,攜手,紅塵一遭。

三千青絲,相思為君綰。為何人間,有這無法逾越的距離。我什麼都願意,卻什麼都不能,我只能在一闕詞裡,落筆紅箋。

遇見你,每日都只如初見,你從未薄涼,你給的,是寂靜歡喜,我在你的深情裡流連忘返。

情深,緣淺,聽雨打芭蕉,萬葉千聲,無可無奈。兩情若是長久時,見與不見,不嘆秋風悲畫扇,只嘆雨輕風色暴,難留芳菲。

見與不見,情不滅不減,相思一縷,化成繞指柔,落你眉彎。遇見你,我在心頭,為你種一顆紅豆,任由它長成,鬱鬱蔥蔥的大樹。

盤一枚相思扣,我在樹下等你,看來時路,你深深淺淺的足跡,再留與我,一世期許。

我不怕別離後的傷感,只盼你來時的歡喜,素弦輕彈,一曲痴念。我可以為你,跨越生死,可嘆這塵世,我們,隔著人間的距離。

採一瓣馨香,在月圓風清的夜晚,為你,深情訴說,這前世今生的緣。我半生執念,窮盡一生,該如何忘記,再如何憶起。

研一江春水,蘸滿川煙雨,描一副水墨丹青,暗香疏影,一片千年月光裡,讓我為你,題一闕相思斷腸。紅塵深處,和你相遇,我許你青絲三千,再許你繁華無限。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 "對上級謙恭是本分,對平輩謙遜是高貴,對下級謙遜是高貴,對所有的人謙遜是安全。"謙恭地做人,對你有百益無一害。

放低姿態,不是卑微,而是昇華靈魂,站得更高,看的更遠,走的更穩,贏得有把握,安全起飛,安全著落。

然而,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很多自以為是的傢伙。他們頭腦容易發熱,他們往往充滿夢想,只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因此就難免會將別人看得渺小,將自己看得偉大。彷彿自己是一顆熠熠生輝的珍珠,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驕傲。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宇宙中都很渺小,就像一粒塵埃一樣毫不起眼。這個世界並不會因為少了你而有什麼變化,地球也不會因為沒了你而不再轉動。那些深諳做人之道的人,大都是在社會群體中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擁有低調品行的人,而把自己看成比別人高一等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

低調的品行不是卑微、怯懦和無能,而是力量的委婉展示,是世事精通的智慧表現。坦誠而平淡地看待自己,沒有人會因此而將你看低,反倒會從你的低調中看到閃光的品格。很多偉大的人也很會謙卑待人,人們也因此會越發敬重他。

真正的大人物往往具有低調的奢華的氣質,在一個既髒又亂的候車室裡,靠門的座位上坐著一個滿臉疲憊的老人,身上的塵土及鞋子上的汙泥表明他走了很多的路。列車進站,開始檢票了,老人不急不忙的站起來,準備往檢票口走。

忽然,候車室外走來一個胖太太,她提著一個很大的箱子,顯然也是趕這班列車,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了那個老人,衝他大喊:"喂,老頭,你給我提一下箱子,我一會兒給你小費。"那個老人想都沒想,拎過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檢票口走去。

"什麼,洛克菲勒!"胖太大驚叫起來,"上帝,我竟讓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給我提箱子,居然還給了他一美元小費,我這是在幹什麼啊!"她忙向洛克菲勒道歉,井誠惶誠恐地請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費退給她。

"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也沒有做錯什麼。"洛克菲勒微笑地說道,"這一美元,是我掙的,所以我收下了。"說著,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鄭重地放在了口袋裡。

真正的大人物是那種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卻仍然像平凡人一樣生活著的人。他們從來都是虛懷若谷的,很有氣質。他們不會因為自己的成功而盛氣凌人,他們從來不會見人就喋喋不休地訴說自己是如何成功和發跡的,他們也從不痛恨自己的同事是"居心叵測之人",他們只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和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低調的奢華"。

大人物尚且如此,而我們普通人呢?一個人如果妄自尊大,把誰都不放在眼裡,一切皆以自我為中心,那麼他一定會一天到晚被煩惱重重包圍著。

若一個人太自負了,就很容易陷入一種莫名其妙的自我陶醉之中,變得自高自大起來。他會無視所有人對他的不滿和提醒,終日沉浸在自我滿足之中,對一切功名利祿都要攬入懷中,這樣的人永遠也得不到人們對他的理解和尊重。

人在低調中往往可以讓自己前行得更遠,蘇格拉底說:大圓和小圓的比喻,真正的高人就像大圓,視野大、格局大,接觸到的資訊多,他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反而覺得自己很渺小。

兩隻大雁與一隻青蛙結成了朋友。秋天來了,大雁要飛回南方,三個朋友捨不得分開。大雁對青蛙說:"要是你也能飛上天多好呀,我們可以經常在一起了。"青蛙靈機一動:它讓兩個大雁銜住一根樹枝,然後它自己用嘴銜在樹枝中間,三個朋友一起飛上了天。地上的青蛙們都羨慕地拍手叫絕。這時有人問:"是誰這麼聰明?"那隻青蛙生怕錯過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於是大聲說:"這是我想出來的……"話還沒說完,它便從空中掉下來了。

一個滿懷失望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一座寺院,對住持釋圓說:"我一心一意要學丹青,但至今也沒有找到一個能令我心滿意足的老師。"

釋圓笑笑問:"你走南闖北十幾年,真沒能找到一個自己滿意的老師嗎?"年輕人深深嘆了口氣說:"許多人都是徒有虛名啊,我見過他們的畫,有的畫技甚至不如我呢!"釋圓聽了,淡淡一笑說:"老僧雖然不懂丹青,但也頗愛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畫技不比那些名家遜色,就煩請施主為老僧留下一幅墨寶吧。"說著,便吩咐一個小和尚拿了筆墨硯和一沓宣紙。

釋圓說:"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愛品茗飲茶,尤其喜愛那些造型流暢的古樸茶具。施主可否為我畫一個茶杯和一個茶壺?"

年輕人聽了,說:"這還不容易!"於是調了一硯濃墨,鋪開宣紙,寥寥數筆,就畫出一個傾斜的水壺和一個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壺的壺嘴正徐徐吐出一脈茶水來,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年輕人問釋圓:"這幅畫您滿意嗎?"

釋圓微微一笑,搖了搖頭。釋圓說:"你畫得確實不錯,只是把茶壺和茶杯放錯位置了。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呀。"年輕人聽了,笑道:"大師為何如此糊塗,哪有茶壺往茶杯裡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壺在下的?"

釋圓聽了,又微微一笑說:"原來你懂得這個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裡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總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壺還要高,香茗怎麼能注入你的杯子裡呢?只有把自己放低些,才能吸納別人的智慧和經驗。"

只有正確地看待自己、尊重自己,才能坦然地承認自己的無知和不足,才能夠低下頭,謙卑處世,而不會不懂裝懂,自取其辱。

整天高昂著頭走路的人,很容易跌進命運預設的大坑,謙卑不是自卑,而是對自己的正確瞭解。懂得越多的人,越會知道自己未知的領域還有更多。只有見識短淺的人,才會常常以為自己勝人一籌。

一個人老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風雨的侵蝕總會讓"珍珠"失去光彩。不妨做一捧泥土,在低調中讓自己前行得更遠。

當然,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個度的把握,謙遜也不例外。過分謙遜就是懦弱、無能,我們所講的謙遜是指為人處世,而不是任何時候都要謙遜,該爭取的時候還是要爭取。

敗犬效應,人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當看到別人陪於困境中時,都會忍不住拉一把,即使最終得不到任何回報。這確確實實也是人類心理的真實狀況,心理學上稱之為"敗犬效應",表現的是一種想對處於不利狀況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心理狀態。

讀過鬆下幸之助這樣一句話:謙和的態度,常會使別人難以拒絕你的要求,這也是一個人無往不勝的要訣。放低姿態做人是一種大智慧。低姿態往往可以保全自己不受惡人的嫉妒和傷害。

有一項實驗資料可以證明這一點,哈佛大學的尼爾·巴哈利亞博士虛構了兩家公司,並將這兩家公司的情況對181名學生進行了介紹:A公司——員工有很高的工作熱情,但業績不錯;B公司——經營方面不做任何努力。但業績很好。

博士假設這兩家公司是銷售洗滌劑、夾克衫、腳踏車燈等商品的公司,並排除顧客因商品差異而做出負責的情況,在此基礎上,他要求學生們就購買哪家公司的商品進行選擇。如果,選擇A公司的學生多於選擇B公司的學生(5.1:4.1)。敗犬效應在這裡得到了體現。

假如你不幸淪為"失敗者",也不要輕言放棄。自怨自艾或消沉萎靡都於事無補。但只要你不懈拼搏,使周圍的人看到你的努力,你便有可能得到想要的幫助。

除此之外,透過展示你的"弱小"而博得同情,也能使你的期待得到滿足。當然,你需要了解對方的心理,掌握能博得對方同情的條件,否則只會適得其反。而一旦你成功地透過"示弱"獲得幫助,那麼,你已經勝別了一半。

如果你想把事情做成,就得以一種低姿態出現在對方面前。表現得謙虛、平和、樸實、憨厚,甚至愚笨、畢恭畢敬,使對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比別人聰明,那麼在談事時他就會放鬆警惕,覺得自己用不著花費太大精力去對付一個"傻瓜"了。當事情明顯有利於你的時候,對方也會不自覺地以一種高姿態來對待你,好像要讓著你似的,也就不會與你一爭高下了。

做人別太高估了自己,或許你在其他人眼中什麼也不是。有些人太把自己當回事,將自己看得太重要,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從而給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其實,在別人的眼中,你並沒有那麼自己以為的那麼重要。有時候,你覺得別人在乎你,實際上你是在自作多情。如果總是炫耀自己的優越感,往往會讓人看不起。

實際上,你以低姿態出現只是一種表面現象,是為了讓對方從心理上感到一種滿足,使他願意合作。實際上越是表面謙虛的人,越是非常聰明的人,越是工作認真的人。當你表現出大智若愚來,使對方陶醉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氣氛中時,你就已經接近成功,並已經完成了工作中很重要的那一半了。

你謙虛時顯得他高大;你樸實和氣,他就願意與你相處,認為你親切、可靠;你恭敬順從,他的指揮欲得到滿足,認為與你很合得來;你愚笨,他就願意幫助你,這種心理狀態對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高姿態出現,處處高於對方,咄咄逼人,對方心裡會感到緊張,做事就沒把握了,而且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因此,為了把事情辦成,不妨常以低姿態出現在別人面前。

王陽明和曾國藩,這兩大完人,不約而同地指出,傲,是人生第一大敵人,是人身上的第一大惡德、第一大毛病。

因為傲慢、自滿的人不會繼續學習,不會繼續修身,而只會用他們的傲慢、目中無人的"毒箭"去傷害周圍的人。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那些有錢卻文化素養不高的暴發戶,他們時不時秀一把自己的豪車、金鍊、剛買的蘋果最新款,總之一切能炫耀的身外之物,他都拿出來炫耀一番,唯恐別人不知道,似乎他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讓別人看到他的所謂的大富大貴。每每看到這一幕,稍有文化素養人就會感覺到一種莫名的東西,這種東西讓你感到既可笑又可悲。仔細想想,人們真的喜歡他們嗎?

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絕不是懦弱和畏縮,也絕對不會影響你的氣質。相反,當別人知道你是一個具有非凡才能的人時,則會對你更加尊重,認為你更加淳樸。這能讓一個人的精神氣質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別人的面前。

放低姿態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其實,放低姿態不僅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還能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

一次,富蘭克林到一位前輩家拜訪,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了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摸頭,一邊看著比正常標準低矮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著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拜訪我的最大收穫。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不要忘了。"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穫,並把它列為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一。富蘭克林因這一準則受益終生,後來,他功勳卓越,成為一代偉人。他在一次談話中說:"這一啟發幫了我的大忙。"言外之意即是:做人不可無骨氣,但做事不可能總是昂著高貴的頭。

涉世之初的年輕人,心懷遠大抱負,都想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然而,紛繁複雜的現實世界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麼美好。

坎坷、荊棘和生活道路上橫生的障礙讓現實者吸取教訓,學會思索,採用迂迴和緩的方法去戰勝和超越;理想者則傲氣不斂,鋒芒畢露,小覷或無視生活有意無意設定的低矮"門框",其結果便是:只能被碰得頭破血流,成為一個失敗者。

人生在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人人都會碰到。有些事情如果只是一味地強硬只能天折得更快,低頭彎腰,可以保護自己,雖然敢於碰硬是一種壯舉,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如果硬要拿雞蛋去碰石頭,只能是無謂的犧牲。這時,就需要用另一種方法來迎接生活——放低姿態,適時低頭。

低頭側身才能踏過的小門,總有一道道需要我們忍痛堅持才能越過的坎坷,總有一段段需要我們默默奮鬥才能度過的時期。

老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夠了解、認識別人是做人的智慧,能夠認識、瞭解自己才算真正的聰明。

真正認識自己,並不是簡單地自我瞭解,而是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楚自己的上限,最重要的是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

反思與總結,飽谷總彎腰,智者常溫和,行走人世間,低調沒有錯。為人低調,有人信任,做事低調,讓人欣賞。路也會越走越寬。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時遇到人生路上的坎坷,我們其實不必昂首挺胸,自己去撞得頭破血流,稍稍低一低頭,彎一彎腰,側身而過。這一低頭,一彎腰,一側身,不是一味地屈服於強權,不是一味地逆來順受,不是一味地懦弱無能,而是另一種大智慧、大胸懷、大抗爭。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生活中最不值錢的就是"架子",放低姿態做人是一種大智慧,低姿態往往可以保全自己。當你表現出大智若愚來,使對方陶醉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氣氛中時,你就已經接近成功,並已經完成了工作中很重要的那一半了。當別人知道你是一個具有非凡才能的人時,則會對你更加尊重,認為你更加淳樸。

面對外界的壓力,我們要盡力去承受,當承受不了的時候,暫時彎曲一下。能屈能伸,剛柔相濟,在低頭中積蓄自己的力量,在彎腰時鼓足自己的勁頭,在側身時想好前行的道路,一旦過了這道坎兒,我們便可大步流星地前行,去追逐自己的人生,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很多人都捶胸頓足地痛悔自己錯失了良機,其實是他們自己把機遇從身邊推走的,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通常很簡單,比如輕視了某個人。越有本事的人,越謙卑,不會去輕視別人;越沒本事的人,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否定別人,而錯過了最好的機會。

真正的狠人,往往是“該翻臉時就翻臉”做人,要有度量,不能輕易與人翻臉,但在該翻臉的時候,卻不能一直當軟柿子,任人拿捏。西方有一句諺語說:“玫瑰因為有刺,所以更具有魅力;刺蝟因為有刺,所以更能保護自己。”人在社會上行走,一定要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人與人之間,因為利益的紛爭,難免會有衝突和矛盾,有時候你需要忍讓,有時候則需要翻臉。尤其是面對那些居心叵測、不懷好意的人的時候,不能一味忍讓,不能任人欺負而毫無反抗。

做人,只有像玫瑰和刺蝟一樣,毫無畏懼地對著那些向你伸過來的“黑手”狠狠刺一下,敢於與其翻臉,讓其知道什麼叫痛,知道你不是任人欺凌之輩,他們才會懂得適可而止,在下次想出手的時候,也才會顧忌你的厲害,不敢再傷害你!

來看一個職場中的案例:有一家單位,因為福利好、薪水高,工作又非常的輕鬆,所以,很多人擠破頭皮都想進去,一旦空出職位,立馬就有人跑關係,想法設法地去爭奪。也因此,藉故炒掉一些沒有背景或背景小的員工,為有背景的人騰位子的事情時有發生。

有一段時間,這家單位又傳出要裁員的訊息,一時之間,單位裡那些沒背景的人都擔憂不已,生怕倒黴的是自己。

這天,行政部門的小文去機房上網查資料,發現不知道是誰打開了個黃色網頁,可卻又忘記了關電腦。小徐也沒有太在意,就順手關掉了這臺電腦。

然而,讓小徐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多久,單位上下竟然傳起一股謠言,說她用公司電腦偷偷瀏覽黃色網頁。

面對謠言,懦弱老實的小徐竟然選擇了不做任何辯駁和反抗,而是主動辭職。然而,即便如此,在她離開之時,依然揹負著罪責,大家都認為她是做賊心虛,才不得已辭職。

與小徐相比,同單位的小玉卻要狠得多。這天早上,上司將小玉叫到辦公室,以嚴厲的口氣對她說,自己有一份很重要的檔案丟了,最後發現,這份檔案有一半在垃圾桶裡,而另一半在小玉的抽屜裡找到了。

小玉一向性格柔順,遇到一般的事情,都是忍讓為先,可面對這樣的誣陷,卻沒有繼續忍讓,而是直接翻臉,據理力爭地說:“首先,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根本沒有這樣做的動機,時間上你也可以去查,我沒有作案的時間,這顯然是一種誣陷。

其次,你根本沒有權利翻我的抽屜,這是違法的行為。上司一聽這話,立馬有些慌了,最後找了個藉口,沒敢再提這件事。最後,小玉不僅保住了職位,單位裡也再沒有人敢打她的壞主意了。

真正的狠人,往往就是這樣,不會輕易與人翻臉,但在應該翻臉的時候卻絕不會含糊,尤其是對那些居心叵測、不懷好意者,一定會守住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拿出反擊的勇氣,不會任人欺負。

不可否認,忍讓的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但前提是要把握好尺度,在必要的時候,一定要予以反擊和抵抗。事實上,那些真正的狠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為了爭奪應有的利益,都會“該翻臉時就翻臉”,及時展露自己的鋒芒。

俗話說“哪壺不開提哪壺”,或許說的就是低情商人的處事方式。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以至於感受不到局面的尷尬,讓對方下不了臺,最後降低了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價值。

情商低的人,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可能會習慣性地反駁別人;可能是因為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對的,但這種小失誤,在情商高的人身上是很少見的。

所以說,笑而不語,有的時候並不是什麼冷落無情的行為;而是一種良好的處事方式,這大概就是高情商的體現處吧。

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把握分寸的。有些人面對應急事件,可能處理得比較混亂,就連開玩笑也會給人很不舒適的感覺。不是因為他們不會開玩笑,而是沒有把握好分寸,觸及到別人的痛點。

之前聽一個朋友說,她每一次發表自己意見的時候,總有一個人插話,從不顧及自己的感受。

甚至有的時候,還會當著很多人的面,把自己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給提出來,但不是提示的語氣。

“人無完人”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假。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是特別完美,也曾想過要去改變,只不過是還沒找到改變的方式罷了。

所以,當你給別人提意見的時候,需要換位思考一下。想一想如果是自己別人會怎樣提示你,不要把話說得太直接,不然的話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可能就不會很好。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高階的方式或許就是笑而不語,能用表情示意的,或許就沒有必要再用語言傳達心意。

人類的心智,從原始社會開始萌芽,歷經千年風霜、歷代資訊和知識的積累,發展的越來越成熟。世間萬物千差萬別,人也是如此。作為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出身不一樣,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樣,性格也完全不一樣。

曾國藩曾說,個人的思想觀念,直接影響個人的幸福與苦惱。有的人心智成熟,做事深思熟慮、得心應手。有些人心智不成熟,做事沒有主見、無所適從。今天,我會從三個方面分析一下,如何改善心智不成熟的狀態。

居安思危,有些人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這其實是一種淺薄的想法,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

大自然神秘莫測,很多災難發生在一瞬間,比如歷史上的火山爆發、地震、海嘯,比如恐龍的滅絕。如果在安居樂業的時候,有憂患意識,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採取防備措施,防患於未然,就能減少損失。

居安思危是一種深謀遠慮的意識,是為人處世中憂患意識的一種體現。春秋時期,鄭國有一次面臨危機,被十二國聯合起來圍攻,岌岌可危。幸虧晉國從中斡旋,才能化險為夷,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為了感謝晉國出手相救,鄭國國君為晉國晉悼公送去了一大批禮物。除了金銀財物,還有歌女、樂師、以及很多樂器。

晉國的魏絳在拯救鄭國實踐中出謀劃策、苦思冥想、日夜不寐,是個功臣。晉悼公想獎勵他,於是便從歌女中挑選了8個姿色出眾的人,送給魏絳。出乎意料的是,魏絳謝絕了晉王的好意。他說,成功解救鄭國,是因為國君才能卓越、扶危濟困,還有就是朝中眾臣一起努力的結果,他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

趁此機會,魏絳還引用《左傳》裡的一句話,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勸誡晉王在享受安樂的時候,想到國家的隱患,想到那些還有解決的問題,早做打算。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海嘯、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發生的非常頻繁。為了抗震,很多民房採用的都是木質結構。因為資源匱乏,日本人頭腦裡的那種居安思危的意識深入人心,形成一種共識。

中國人勤勞儉樸,喜歡儲蓄。其實,儲蓄也是民間百姓居安思危的另一種體現。這種消費觀念之前總被人拿出來與國外超前消費的觀念對比。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因為疫情影響,很多人不能正常上班,收入銳減,但是因為有先前的儲蓄,所以很多人得以平安度過難關。

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心智成熟的人,都有居安思危的意識。

學會取捨,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訴我們,人生中很多事情,都要我們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捨棄對我們不利的因素,爭取對我們有利的因素。

從小到大,每個人都會面臨無數選擇。比如為了成功,我們選擇奮鬥,就必須捨棄安逸懈怠。釋迦牟尼說過,一個人如果名利的慾望太過強烈,就如同跳進火坑,貪婪的心太過強烈就如同跳入苦海。

如果一個人有純淨的觀念就能擺脫慾望的糾纏,從火坑的煎熬中轉入清涼如水的境界。如果一個人有警惕的觀念就能擺脫貪婪的心態,從無邊苦海變成幸福樂園。

釋迦牟尼告訴我們的道理與孟子所說,異曲同工。都是在勸告人們,學會取捨。一個心智成熟的人,都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有所取捨。捨棄怨恨,才能獲得寬恕。捨棄安逸,更能懂得進取的樂趣。捨棄慾望的糾纏,才能獲得心靈的解脫。捨棄貪婪的想法,才能獲得寧靜的內心。捨棄作惡的念頭,方能成就善良的本心。

無心邀福、有意避禍,老子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幸福裡面可能隱藏著災禍,而災禍在一定時候又能轉化成幸福,這兩個互為因果。

後來,《淮南子》裡有一篇故事,講述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一個人因為偶然的因素,丟失馬,失而復得,騎馬不小心摔傷,命運的天平在突然爆發的戰爭面前重新平衡,之前所有的不幸,竟然成為不上戰場的理由,從而儲存性命,反而成為一種幸運。

我們都聽說過歷史上有名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故事。當年,蕭何協助呂后,用計謀殺害了韓信。當初,月下追韓信的也是蕭何。韓信被殺後,在外面率兵平叛的劉邦派使者快馬加鞭,為蕭何送來封賞,拜蕭何為丞相。蕭何除了被委以重任,還得到了很多賞賜。文武百官都很聰明,一看蕭丞相如此被重用,紛紛前來祝賀。

大臣中,只有召平為此擔憂。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蕭何,蕭何恍然大悟。召平認為,劉邦在外討伐叛亂,諸王都在冷眼旁觀,與朝廷的心思很難保持一致。如今,皇上率領將士在外面出生入死、異常辛苦。丞相卻在京城享受榮華富貴,不用承受將士們負傷或者戰死沙場的危險。

召平對蕭何說,皇上這麼做,其實是在試探你,他對你已經有疑心了。如果現在居功自傲,將來難免被皇上猜忌,有不測的災禍發生。為了避免災禍,消除皇上的擔心,不但皇上賞賜的財物不能要,還得變賣家產,資助在外面征戰的軍隊,如此,才能消除皇上的疑慮。

蕭何非常認同召平的想法,馬上付諸行動。在外地征戰的劉邦為此非常高興,不再為後方擔心。

這一年的秋天,淮南王發動叛亂,劉邦再一次率兵親自出徵。劉邦依然對蕭何不放心,派人多次回京詢問蕭何在京城所做的具體事情。蕭何還想要像上次一樣,盡心盡力資助前方軍隊,不惜變賣家產、田地。

蕭何的一位手下,勸他放棄這個想法。蕭何的地位今非昔比,如今他位高權重,深得民心。皇上現在缺的不是錢,而是安全感。一旦蕭何有謀反之心,後果不堪設想。於是,蕭何根據建議,用很低的價格強買百姓田宅,並且向百姓放債,很多人怨聲載道,對丞相非常失望,甚至充滿怨恨之情。在前線的劉邦,聽聞蕭何失去民心,不由得舒了一口氣,放下心來。

司馬遷對蕭何的評價,功冠群臣,聲施後世,蕭何當之無愧。蕭何對於自己的處境非常清楚,他從善如流,做事謹慎,在富貴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無心邀福,為人低調,避免禍端。在大事面前,有意避禍,及時把握自己用智慧轉禍為福。

年羹堯的做法與蕭何相反,他有心邀福,無意避禍。被皇上重用時,居功自傲,隱藏禍端,終至無法挽回的地步。

洪應明告訴我們,福來之時,不能過於高興,要懂得適可而止。禍來的時候,不必沮喪,也學會保護自己,及時自救。

一個人如果能做到這三點,居安思危,學會取捨,無心邀福、有意避禍。那麼,他的心智會越發成熟,在人生的道路上無所畏懼、充滿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能遊刃有餘。

個人的思想觀念,直接影響個人的幸福與苦惱。有的人心智成熟,做事深思熟慮、得心應手。有些人心智不成熟,做事沒有主見、無所適從。改善心智不成熟的狀態有三種方法: 1.居安思危, 2.學會取捨, 3.無心邀福、有意避禍。

天竟萬物,適者生存。法律規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也告訴我們“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貧富差距是存在的,階級差異也是存在的,並不是可以真正做到人人平等。

雖然我們極力追求平等,我們也在不停地強調人人都是有尊嚴的人人都是平等的,但事實告訴我們,一個在工地裡打工的農民工和一個坐在辦公室裡辦公的高階白領在社會上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就像是街頭的流浪狗和珍貴保護動物大熊貓一樣存在著地位上的差距。

不同的階級就像貧富一樣存在差距,而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種差異都是沒有辦法完全消除的,不同層次的人就要接受不同的社會待遇。

吃得了生活的苦,方能感受人生的甜。在歷經一切痛苦和挫折後,依然能堅定不移的追求自己的夢想,重新拾起對生活希望和熱情。

雖然,生活本身並不是像童話一樣美好,它有著很多殘忍的規則,像動物世界一樣,優勝劣汰,自舐傷疤。

但是一個真正的有勇氣的人,哪怕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願意微笑著面對它。生活雖苦,但我們仍可以靠自己給他添上一抹甜。

古人云: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禍從口出;人生喪家亡身,言語佔了八分。《醒世恆言》:機不密,禍先行;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

孔子更是告誡大家說:“擾亂的生起,是言語以為階梯。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

即:做國君的,如果不保密,則會失去臣子。做臣子的,如果不懂得保密,則會失去生命;機密的事情如果不保密,則會造成災害。所以說,做人要謹慎守密而不洩漏機密。

現實生活中,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管住自己的嘴巴,堅守住自己的秘密。正如南懷瑾所說:“每個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孤獨,無法與人訴說,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演員郭德綱曾經告誡大家:管住嘴,能讓一個人知道的,千萬別跟第二個人說,你只要跟任何一個人講了,全世界就都會知道了。

你越是向他人強調“不要跟別人說”,對方腦子裡馬上就想著“我得跟誰說”,最後一傳十十傳百,身邊人都知道了。

正所謂是“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說”,議論他人是非,是人性當中根深蒂固的弱點,非常難以根除。

人心是隨之外力的變化而變化的,善與惡也是因為外部條件決定的。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利益一致的時候,可以締結成生死同盟;利益衝突的時候,盟友也會反目成仇。

所以,不要盲目相信任何人,遇事多留一手,不可全拋一片心,免得以後無路可走;你自己的秘密,能夠爛在肚子裡面,就千萬不要對任何人講。

或許,你吐了一時之快,將心中埋藏的秘密告訴身邊人,釋放了壓力,心情也放鬆了,但隱患也隨之產生了。

這就好比是把自己的“把柄”讓他人抓住了,總會心裡揪著。真正聰明人的做法,就是管住嘴,守口如瓶,將事情爛在肚子裡。

蘇軾有句名言叫:交淺言深,君子所戒。人生在世,不僅是對陌生人,我們不能“言深”,不能誇誇其談,不能向他們透露太多自己的秘密;即便是熟人之間,也要有一定的分寸感和距離感,說話時候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把自己秘密一股腦地都說出來。

《尚書》雲:人心惟危,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是很危險的。所有的禍患都是從恩寵中得來的,如果你過分對人好,給予他人做壞事的土壤,就是縱容他人作惡——背叛你,對你恩將仇報。

於是乎,人們得出一個結論: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瓦解的;背後捅刀子的人,往往都是熟人。這句話是根據人性而得出的千古不變的真理,而人性也是亙古不變的。

我們沒有必要憎惡人性的惡,只需要平常心看待它,提前做好防範便可——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如何防範呢?就是記住老祖宗的處世忠告,不要太相信任何人,管住自己的嘴巴,堅守住自己的秘密,也就是留住好福氣。

人世間,沒有那一個人的人生總會是一帆風順,有陽光明媚,一馬平川;也會有風雨交加,溝溝坎坎。有苦有甜,有高峰有低谷才是完整的人生軌跡。

有人說:人生的幸福,不是在於順境時的擁有,而在於深處困境時的心境。此話雖不是全面,但也有些道理。生活中,的確有很多人,身處順境時,總是能心喜激揚,鬥志滿滿,處處春風得意,覺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好;而一旦身陷困境,感覺就如天塌地陷,滿眼的悲傷淒涼,滿嘴的指責與抱怨,滿臉的喪氣頹廢,覺得生活中的一切又是那樣的不公與艱難。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路上,都會遇有不順心、不如意的時候,適度的情緒發洩,也無可厚非,畢竟人無完人,誰還沒有個脾氣,但時常地發脾氣,遇事就指責、抱怨他人,卻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也是一個人能力不足、不夠全面的體現。

首先是沒有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情緒,這是人之本性,很多人,就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無論何時何地面對怎樣的境況,都能做到不被情緒左右自己的言談舉止,從而贏得好人緣、好心情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善於抱怨的人,在生活中,就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時常任由自己的情緒左右著自己的言行舉止,隨性而言,隨性而做,成為了情緒的奴隸,終將也會因為自己情緒而一事無成。

其次是沒有自我認知的能力,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生活中,知人容易,自知難,而一個善於抱怨的人,就是無法做到自知,不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更不清楚自己那地方做的不好而需要改進,遇事就抱怨他人,看不到自身的不足,一切都是他人的原因與不對而造成的結果,甚者還會抱怨老天的不公,可笑而滑稽,這種人很難取得所謂的成功,更難收穫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人生路上,抱怨不僅無用,也是一種無能,得到的只能是無助,收穫的只會是遺憾。

很多人都心有所想,都有屬於自己對於生活的期望,但是很少有人會為了心中的期望去堅持下去,除了自己從表面上看沒有毅力之外,從核心來看就是心中沒有主宰,在自己心裡沒有立一個“志”。

當自己沒有了核心點的時候,就很難有強勁的執行力去執行下去。

所以我們要讓自己存在“心之所想”,告訴自己想要什麼並且為之奮鬥,為之去努力,只有保持這種主宰的存在,才能徹底的踏平使它實現的障礙。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說過:十年不得真理,十年無志,終身不得真理,終身無志。所以說給自己確立一個志向,也就是存在一個意識的主宰,這樣才能更好的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有志氣沒有主宰的人,實際上精神狀態是低階的,因為他的精神沒有一個核心方向。

王陽明作為“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經常強調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主宰精神,王陽明表示,只要心中存在天理,這就是立志,以立志為核心,不忘記這一點,久而久之就能凝聚在天理上,心有立志萬事才能順隨。

王陽明說過一句話: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猶道家所謂結聖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馴至於美大聖神,亦只從此一念存養擴充去耳。

王陽明說的念念存天理,讓天理像“聖胎”一樣凝聚一心,而這個天理為核心的“聖胎”就是人的良心。

在王陽明看來,心中有一個主宰,就像大家所說的把凡胎修煉成聖胎,這樣能夠把天理時刻銘記於心,當自身達到了宏大神聖的境界之後,這是從內心最初的意念不斷的堅持並發展下去的。

“心之所想”,如果只是停留在自己的腦海,也就是自己的意識之中,這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狀態,必須讓它落地,當它落地之後才有著不可小覷的力量。

而王陽明所言的念念存天理,就是用我們的意識影響我們的思維,完成從意念到落地的一個過程,這樣才能夠心無旁騖,專心致志追逐自己的心中所想,這樣也能排除雜念,避免自己陷入胡思亂想之中。

有一次,年僅12歲的王陽明在私塾讀書的時候,他問老師說:“何為第一等事?”老師對他說:“唯讀書登第耳。”意思就是說:讀書考取功名就是人生的第一等事,而王陽明卻說:“讀書登第恐未為第一。”老師反問他:“什麼才是人生頭等大事?”王陽明說:“讀書學聖賢耳。”意思就是說讀書就是要做聖賢的。

讀書做聖賢,這樣的遠大志向正是出自於少年王陽明之口,他認為讀書登第是外在的成功,而讀書做聖賢才是追求內在的修養。

這個口氣雖然對當時的王陽明來說有些張狂,甚至有些滑稽可笑,但是在以後的生活裡,這崇高的志向對王陽明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這也成了他未來路上的重要指導思想,而王陽明最終也完成了人生的這第一個夙願,而根源都是取決於立志帶來的結果。

明朝後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上,是最燦爛最輝煌的一段時間,其中出現了這樣一個人物叫徐霞客。

徐霞客是一個偉大的地理學家,也是中國古代少有的探險家,徐霞客自幼就聰明好學,也喜歡讀歷史,特別喜歡研究地理遊記之類的東西,他立志長大成人之後就要遍遊國家。

後來父親去世之後,由於母親無人照料,徐霞客的遊覽計劃也被打斷了,母親看出了徐霞客的心思之後,就對他說:“男兒志在四方,你怎麼能為我留在家裡呢?”

有了母親的支援之後,徐霞客堅定了遠遊他方的決心,當他辭別母親遊歷他鄉,就開始踏上了遊歷他鄉的路程。

幾年之後他的母親去世,徐霞客辦理了母親的後事之後,就將所有的經歷都撲在了遊歷考察事業上,最終寫下了聞名世界的《徐霞客遊記》。

心之所想,雖然是看似飄渺的一個狀態,但是當你內心有主宰的時候,心中所想也最終會落地為現實,正所謂說久念不忘,必有迴響,用我們的意識影響我們的思維,最終影響我們的行為,當心存念想時,才能真正的做到心無旁騖,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俗話說,“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一個人要懂得收斂一些,別炫耀自己,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人生腹背受敵,這樣太危險了。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深藏不露”。感覺是隱居世外的高人,雖然滿腹經綸,或者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給人的感覺,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比方說,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跟隨劉備之前,都是住在鄉野,身居茅廬。

一個深藏不露的人,往往有以下四個特徵,雖然都不起眼,但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

真正厲害的人,“明察秋毫”。與其誇誇其談,不如保持沉默,把自己“藏起來”。我們都懂得,“敵人在暗處,自己在明處”這樣的情況,最危險。而反過來,別人在明處,自己的暗處,往往可以“勝券在握”,可以制服別人。

一個懂得觀察的人,思路更加清晰;也會認真思考人生,不會感覺迷茫。真正的成功,不是“粗枝大葉”的,而是“細節決定成敗”。能把每件事做細的人,往往越來越厲害,和別人不一樣。

凡成大事的人,都懂得“以靜制動”,往往不是“咄咄逼人”。因此,學會躲在暗處,是一種人生的安靜,是以不變應萬變,智慧無窮。

第二:從來不會與人結怨,懂得退讓。農村有句俗語,“樹大招風”。往往在大風來臨的時候,大樹都要折枝,而那些低矮的灌木,卻“毫髮無損”。

厲害的人,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忍讓,寬容別人。但自己卻躲在那些更加厲害的人身邊,借用別人的實力,來保護自己。就像“大樹底下好乘涼”一樣。

楊慎說:夫木藏於林,人皆視而不見,何則?以其與眾同也。掩藏一棵樹最好的辦法,是放到森林裡;掩藏一個人,就放到人群中。還有,要想一滴水永遠儲存起來,就是把水滴放到大海里去。

深藏不露,是掩藏自己,也是適度退讓,從來不和人結怨。身邊都是對自己印象好的人,自己的事業做起來就會很順手,而不是阻礙很大。

第三:“忍辱負重”的能力特別強。人生起起伏伏,是常態。愚昧的人,就在人生低谷的時候,自哀自怨,悲傷不已;聰明的人,懂得忍辱負重,繼續前進,再苦再難,熬過去,也就是精彩。

受苦越多,以後越幸福。你吃過多少苦,就會有多少幸福來回報你。人生都是相對的平衡。只有那些不能“忍辱負重”的人,就畏首畏尾,一輩子就浪費了。

“人窮不過要飯,不死就會出頭”。也許真正厲害的人,以前過得非常落魄,但他憑藉“深藏不露”的智慧,也能熬出頭。

第四:做事“默默無聞”,但總是可以越走越遠。那些喜歡吹噓自己的人,往往走不得多遠,也沒有真本事,而那些走遠的人,卻默不作聲,卻走得越來越遠。

古人的智慧裡,有“寧靜致遠”的道理。深藏不露的人,是懂得這樣的道理的。他因此總是保持慢慢走的姿態,每一步都很穩健,一般不會走回頭路。就像我們看到的“挑山工”一樣,別人走走停停,一會兒快一會兒慢,但整體速度總是比挑山工慢。“深藏不露”的人,就像挑山工,用堅持的毅力,證明自己的實力,而不是使勁往前衝,然後走不動了,就坐著不動了。

“深藏不露”的人,都很厲害,有“喜歡躲在暗處、懂得退讓、忍辱負重、默默無聞走遠”這四個特徵,如果你也可以做到,人生一定越來越精彩!

共勉!

1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夫妻之間最佳年齡差是多少?心理學家:要考慮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