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一個急速奔跑的時代,默默流汗的老黃牛,已然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都市叢林的激烈競爭中,不但要求能幹,還要會說。你要雙腳在路上奔跑,雙手抱著電腦幹活,還要空出一把口,隨時告訴觀眾,我做了啥,快來誇。不然,真沒什麼人知道,你是誰,你幹了啥。

怎麼才能叫會說呢?巧舌如簧?貌似是個貶義詞,還是不要變成這樣。巧言令色?更不好,後面跟的是“鮮矣仁”,巧言令色鮮矣仁,花言巧語和顏悅色的樣子,裡面的仁心就很少了,更是一個大大的貶義。能言善辯?滔滔不絕?不錯。但這些都是技巧,技巧需要操練,不是一朝一夕之間,下個決心就能練成的。這裡不講技巧,只講道理。

道理很簡單,我們在說之前,要先學會聽。關於聽和說,還是那句經典:“快快地聽,慢慢地說”。

我們要會聽,“快快地聽”,是資訊輸入。你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聽,而且要快快地聽。在別人講話的過程中,要迅速聽進去儘可能多的資訊,並且要抓住重點。這時候,要放下所有的成見,專心去聽。不要因為瞧不上別人,覺得他們經歷能力學歷,甚至口才等等,各方面都不如你,他們的話就不值得聽。相反,一個人在說話,就是他的一種自我表達。看一個人,既要看表面,那些拿的出來的東西,也要聽其言觀其行。說話內容本身是一件事,他怎麼說,語調神色如何,都是他在輸出資訊。

在接受資訊輸入之後,不要急著輸出,中間要有解碼,理解,加工的過程。你要根據自己的常識,以及可能需要的專業背景知識,去判斷。假如不過腦子,別人說什麼,你就信什麼,接下來你也跟著說什麼,那就是妥妥的,主動變身工具人。不要變成了他人言論的傀儡,還以為是自己有想法。

要判斷輸入的資訊,是否真實。也就是說,你聽到的這些東西,是不是講述者真實的表達。客觀事實部分,可以透過多種渠道去證實或證偽,比如第三方的說法,以及其他資訊源。比較難辦的,是講述者個人對客觀事實的反饋和主觀看法。準確判斷這一部分的真實性,就要考慮好幾件事:講述者的可信度(建立在長期瞭解和互動的基礎上),他對資訊的理解能力,最後才是他說出口的內容。

在大腦中處理好資訊之後,才能準備輸出。輸出,也不是一股腦兒都講出來。要先搞清楚,自己輸出的目的是什麼。不同的目的,輸出的內容和方式都會不一樣。你是想說服他?那就要有理有據,以理性的方式,輸出更多邏輯性強的資訊。駁倒他?那不但要有邏輯性,語氣上不能太過軟弱。鼓勵他?那就需要多一些感性的內容和表達方式。此外,還要看對方當時的狀態,他能接受的何種溝通方式,能接受多少。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總之,要慢慢地說,急不得。

也許我們天生笨口拙舌,比不上那些能說會道的人。但是,如果能做到“快快地聽,慢慢地說”,就已經能避開許多的溝通誤區。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婚姻冷靜期實施前一天,抱孩子掐點離婚的心酸,婚姻不易,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