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說:“有時候,人和人的緣分,一面就足夠了。因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
有的人,遇到了,就是一生的幸運。
就像清朝的沈復和陳芸,他們的愛情,似高山流水遇知音。芸孃的一生雖短暫,但活成了丈夫的靈魂伴侶和知己。把平凡的生活過出了煙火神仙的滋味。成就一段遺世獨立的愛情。
又如近代的錢鍾書和楊絳,他們的感情被稱為最是心心相印的愛情,楊絳見到錢鍾書那一刻,幡然而悟:自己一直想上清華,原來只為遇到他。
錢鍾書先生曾用一句話描述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愛情究竟是什麼?
有人用王國維先生做學問的三個境界來比作愛情的三個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三個境界是講,做學問的人剛開始對知識懷著惆悵迷惘的心情,觀察、學習和總結前人所走的路;之後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認定了目標就嘔心瀝血孜孜以求的執著精神;最後,經過一番苦苦鑽研,不僅學透了知識,而且頓悟,開闢了前人所沒有開闢的新道路,發現了前人沒有發現的新領域。
如果擁有這樣的愛情,著實感天動地,卻也透著一番苦苦尋覓的煎熬,似乎普通人不能輕易得到,或者不敢恣意交付一生。
有時候,有些人,愛情在他們間,恰逢其時地出現,順理成章的產生,簡單而乾淨透明。
當這樣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我們普通人身邊,不得不讓我們相信,愛情的確存在!
今天為大家分享《藏地白皮書》的第一篇——西藏篇。
也許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愛上一個人,但希望我們沒有錯過身邊的那個人。
本書的作者是毛銘基和傅真。銘基是香港的一名結構工程師,傅真是江西南昌人。兩人於2003年的西藏之旅中相識、相戀,一年後在英國結婚。
本書講了“非典”時期,銘基和傅真在西藏旅行過程中,彼此傾慕,雖然各自的未來不同,然而他們為了愛情,堅守簡單執著的勇氣。在拉薩分別後,克服重重阻礙定情於大理,最後飛越大半個地球終於走入婚姻的殿堂。
網友將他們的故事奉為“愛情寶典”,像童話故事一樣有著美滿的結局。十年已過,他們依然並肩走天涯,看盡長安花。
本書的第一篇,講了銘基和傅真在西藏旅行的點滴過往。兩位主人公,用自己的視角,分別記錄了他們在西藏的所見,所思和所感和他們愛情的萌發。
西藏篇不僅是開啟篇也是定情篇。下面,我們分享書中三個重點內容:拉薩相逢——美好而不太真實的愛情萌發;結伴旅行——朦朧而神秘的吸引;短暫分離——果敢而熱烈的情定。
一、拉薩相逢——美好而不太真實的愛情萌發
時間老人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雖在不停地向前走,但總能留下很多烙印。把時鐘撥到2003年,那一年,“非典”來勢洶洶。這個烙印足夠深刻吧?
在那一年,被稱為“人類最後一片淨土”的西藏,遊客們也少了許多。
一位稱不上特別美麗但很勇敢的姑娘——傅真,選擇在大學畢業前,完成自己的心願——西藏之旅。
傅真對西藏神往已久,她用“唐僧嚮往西天取經”來比喻自己嚮往西藏。非典的到來,無異於會擊潰自己多年的夢想。
傅真是堅韌的女孩,勇氣是她的好朋友,這個時候來陪伴她。
4月24日,傅真在沒有取得爸爸同意的情況下,背上了行囊,踏上了飛往拉薩的飛機,旅行開始了。
而此時,銘基也在南京,為西藏之行做著全面的準備。銘基媽媽雖然不同意兒子冒險旅行,但是仍然給他寄來了口罩。銘基帶著口罩和一本《藏地牛皮書》,從南京出發,之後抵達蘭州,然後穿越格爾木,最終到達了拉薩。
到達拉薩之後,他也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幾位好朋友。
而他和傅真的碰面,卻也很有戲劇性。
初到拉薩的人,不會立馬去納木錯,一般會休息一天,適應了高原反應後,才會去。而早到拉薩的人,往往會抓住一位初到拉薩的人,問他:“你明天去納木錯嗎?”這似乎是一些不傷害人的打招呼方式。
傅真比銘基到拉薩晚一天,她剛到拉薩時,便與銘基擦肩而過,而且銘基跟他開了這個玩笑。
他們的第一次相遇,是這麼普通卻也暗藏欣喜。
再後來,銘基承認,他看到傅真時,內心是歡喜的,所以才會特意跑過去跟她招呼。
二、結伴旅行——朦朧而神秘的吸引
無巧不成書。
本來他們兩人在西藏的旅行是兩條平行線。傅真跟同時從北京來的傑搭伴旅行,銘基也有自己的小團體。
但在去往珠峰前,傅真小團隊中有一個人臨時放棄了。銘基恰好要去珠峰,就加入了他們的行程。
何須月老結連理,自有姻緣戲戀人。
珠峰之行,開啟了他們的一眼情深。從羊湖的美如仙境,再到江孜的沙場風仰。他們領略著壯闊的高原美景,體會著塵中之塵的微不足道,也迎來了悄然而至的彼此心悸。
白居寺中,銘基默默聽傅真侃侃而談。書中傅真寫道:他那麼安靜,我卻那麼容易大驚小怪,說個不停。
完美呈現了,你在鬧,我在笑,世界如此美好。
愛情來臨時,人都是敏感的,傅真也不例外。她小小的心開始琢磨:他只是偶爾對我投以微笑,他一定不喜歡我。
愛情來臨時,自己心動了,也會不承認。傅真警覺起來:為什麼那麼在意他是否喜歡我呢?
其實,她不知道,銘基也在暗搓搓地注視著她。只是,他的愛,要相對內斂一些。
他們從江孜去往珠峰的路上,補給不足以填飽每個人的肚子,每個人只能吃半桶泡麵來充飢。第一天晚上,銘基和傅真分了一碗麵。傅真勉強充飢,沒有吃飽,她很體貼的想到,作為男人的銘基,更不可能吃飽。
於是,在第二天早上,傅真為了讓銘基能多吃一點,早早躲出去,一個小時後才回到住的地方。結果令她感動不已。
原來,那碗麵,銘基動都沒動,一直等著她回來一起分享。
倉央嘉措說:“在那東方高高的山尖,每當升起明月皎顏,馬吉阿米醉人的笑臉,會冉冉浮現在我心田。”
半碗麵不算什麼,但是這份情誼,卻是沒幾個人能給傅真的。
銘基眼中隱隱浮現的,是傅真美好的容顏。
當有人問他“在西藏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他望了望身邊的傅真說:“現在。”
此時的傅真,卻也暗暗猜測“是因為和我在一起嗎?”
他在隱晦地表達喜歡,她在勇敢的猜測結局。
三、短暫分離——果敢而熱烈的情定
傅真寫道:來到西藏的人,都是熱愛著西藏的,熱愛著這片地球上最後的聖土。如果可以在這裡遇到喜歡的人,一定是人生最美好的回憶。
銘基看到了,在部落格中記錄下來,並且說:她之所以流淚,是因為這個故事觸碰到了真心底的痛處。
銘基是能理解傅真的人。
他們共同經歷了天葬,這古老而神聖的祭禮,洗刷著他們兩個的心靈。
看過生,見過死,必然也對生命產生敬畏。
在一番血腥的場面之後,傅真累了,銘基借出了自己的肩膀給她依靠。傅真也沒有羞澀靦腆。她確實是敏銳而勇敢的女子。
喜歡了,就認吧,沒什麼好害怕的。
銘基在此刻,也很認真的攤開了紙筆,希望透過書信的方式,向傅真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傅真在西藏只有最後一天,銘基特意陪傅真逛了大昭寺。兩情相悅的人,還沒戳破最後一層紗。他們的心思,怎樣的百轉柔腸,只有雲知道。
銘基在此時,用相機拍下了他們第一張合照,兩人靠得如此近,天空中有了不一樣的氣息。
歡送會結束前,銘基鼓起勇氣,把自己寫的表白信,交到了傅真的手裡。他說:我希望你變得堅強而快樂。
傅真拿著信,靈魂深處最脆弱的地方發出了聲聲共鳴。
短短几天,似乎相識了一百年。
傅真在與銘基告別時,長長久久地擁抱了他。
在離開的火車上,她給銘基發信息:我非常非常喜歡你。期待我們下次相遇。
傅真在書中寫道:愛情近了,在心裡纏繞成河。
紙短情長,還沒開始,就要結束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