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大週末,我收拾妥當正準備出門,婆婆來了,說公公想吃我家附近一家店的豆腐。

婆婆起早搭半小時公車,豆腐店卻關了門。

“不知道多挑。”婆婆因沒買著豆腐,氣咻咻抱怨公公。我笑笑,不當真,說下次想吃來個電話說,我週末買了帶過去。

婆婆從隨身布包裡取出一個樂扣盒:“蘿蔔牛肉,昨晚剛燒的。”

我接過來,開啟盒子聞一聞:“真香。晚上回來正好用來煮牛肉麵。”其實晚上已經約了飯局,這麼說只是表示很領情。

果然婆婆很開心,告訴我牛肉不鹹,有點辣,煮麵調湯時自己注意。

其樂融融不是假的。

可誰能想到我們家以前也雞飛狗跳得人差點抑鬱呢?

01

生完孩子後,公婆來幫忙。

首先申明,公婆都是好人。但結婚有娃的姐妹們應該都懂,“好”遠遠不足以保證一個五口之家快樂和諧。

育兒理念上的不同就先不談了,這個槽不是三千字吐得光的。光說生活習慣上的不同就要了人半條命。

公公很勤勞,每天起床洗漱後第一件事不是吃早飯,而是端一盆水,用一塊抹布擦客廳和房間的角角落落。

婆婆說他有潔癖,在老家也這樣,地磚能當鏡子照。我一看那盆兒髒水就皺眉,覺得婆婆對“潔癖”兩字有誤解。

我和老公耳語:“你看,抹布也不分類。擦臺盆的和餐桌的肯定不該用一條吧?為什麼非用塑料盆兒接水呢?在拖把池裡隨時用乾淨的水沖洗不好嗎?”

老公說:“他在老家這樣習慣了。你要不重新買抹布,分顏色,他也好記。”

結果公公不高興了:“這麼多我怎麼分得清楚?我在自己家十幾年都這樣。到這兒就遭你們嫌棄了?你們怎麼不自己幹?”

這麼說,我也不高興:“誰要你們辛苦了?是你們把我請的阿姨辭掉的嘛!”

“辭掉阿姨不是幫你們省錢嗎?你們房貸沒還完,又剛買車,他上班不辛苦嗎?”

什麼意思?就我老公上班辛苦?我不上班?矛頭瞬間轉向老公:“你家人什麼意思啊?好像就你一個人掙錢!我要你養啦?”

老公兩手一攤:“你看也不是我說的,幹嘛針對我?”

好了,除了只會哇哇哭、咯咯笑的寶寶,都委屈。

怎麼辦呢,我往後退一步。屋子就那麼大,都不高興,這日子咋過?但我再不能對抹布的使用指指點點了,睜隻眼閉隻眼吧。

02

失去一個陣地,很快,你又會發現失去第二個。

作為一名職業女性,自然也少不了都市白領略矯情的毛病:力求飲食清淡。

公婆做徽式菜,濃油赤醬慣了,我不好指手劃腳,但他們對豬油有特殊偏愛我實在不能忍。第一次吃豬油炒白菜,確實香;但每餐如此後,馬上不知道餐桌上還有什麼菜可以下筷子。

週末我提議我來,嘴上當然要說得漂亮:“媽你天天都做,歇一下。”

結果公公沒東西吃了。色拉油炒出的西蘭花說和水煮沒區別,純肋排做出的排骨“不潤”。

婆婆嘴上捧我:“吃點油怕什麼,女人瘦得蛇形鶴勢哪裡好看?你現在正正好。”我知道她是心疼公公吃不好,打算扭轉我的飲食觀。

我想我吭哧吭哧跑十公里,從前能消耗,現在做到收支平衡都難。再扭轉,我不是要跑二十公里?

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口感,一個吃慣清淡的人,腸胃也早已叛變,本能牴觸油膩。

這種事沒辦法調和。再說,一對三。從此,吃飯我用兩個碗。一碗裝清水,涮菜。

憑心論,這算不得什麼委屈的事。就算涮的,至少吃到了現成的不是?

可吃現成的也帶出了另一個問題。

現代人交際難免,有些局下班前才攢起來,總推也不像話。打電話回去報備,婆婆嘀咕著:“菜都燒上了呢。”便覺得自己辜負了婆婆一番辛勞。

要是婆婆再加上一句:“還做了粉蒸肉,好幾個小時。”我就更覺得自己做錯了事。

到了週末,老人習慣起早逛菜市,一大早把菜買回來。等到八九點一看,大晴天,想約幾家一起郊外親子游。報備的時候就不免忐忑,最怕聽到公婆惋惜地說:“這條大青魚留到明天就不新鮮了。”

得,還是錯,雖然不知道誰錯,甚至根本也沒個誰對誰錯。

03

我公公退休前是老國企的職工,頗有些“清高”氣息,不太愛扎堆去樓下和那些推嬰兒車看孫子的老頭說家長裡短,就每天等晚飯時候和親兒子交流國際大事時政要聞。

但公公思想不變通,萬事只認“中國的月亮比外國的圓”,說起來鏗鏘有力,抑揚頓挫,愛國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老公起初還頗有“撥亂反正”的勁頭:“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人也是要與時俱進嘛。”結果他每提一個觀點,公公就像辯手上臺,能反駁半小時。

婆婆這位傳統女性,秉承“老公是天”,總聽得津津有味。我只能幹瞪眼,有什麼要和老公說的事倒只能留到床上了。

後來老公也怕了,摸出門道,改成敷衍附和:你說啥就是啥吧,你說無商不奸我就笑笑,你說這世道壞人太多,人性本惡,都你說了算。

實在意見太相悖,就藉口“工作還有點事”躲一邊摸會兒電腦。

最最離譜的是,我在日企工作,公公言語裡總不自覺帶出一些對我工作蔑視的話。加上帶娃理念也時有衝突,比如孩子咳嗽我說不用看,總要那麼長時間才能恢復好,公公不知從哪張報紙看來了方子:用可樂煮姜給孩子喝……

終於有一天,我覺得疲於應付,和老公提議說要麼咱自己帶娃吧?老公覺得也行。

他出馬從“老年人也要有自己的生活”說起,比如跳跳廣場舞、圖書館看看書報、爬爬山、種種花養養草……最後說出我們的想法:打算自己帶孩子。

公婆一下抓住一個點不放:你們要趕我們走???

霎時情緒全線崩潰。婆婆說老公翅膀硬了,公公說警察來了我也有理由住,我自己兒子家不能住?我兒子家就是我家!

事態發展出人意料,已近脫軌。

我的處境也很難,勸婆婆,婆婆不說話,但心裡可能想的是:你這個小妖精,別假惺惺,估計一半都你的餿主意。她說得對!

反正那事兒最後變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公婆立刻給自己開了小灶,只做自己吃的,吃完盆碗一洗,我和老公傻眼了,到家只能自己煮。

自己煮沒問題,但是家裡的低氣壓實在壓得人喘不過氣,每天輕手輕腳,做鬼一樣。

後來是過了幾天又小灶合大灶的我已經忘了。但老公堅定了想法:要分開住。過日子就是過個舒心,眼前人人不爽,人人還都覺得委屈。

04

對,解決的辦法是我和老公又吭哧吭哧背了一身債,給公婆在同一個城市買了一處房子。

開始的想法是租個房子給他們住。但依公婆的個性,還是會覺得把他們當外人,像用刀戳他們心臟。

我知道會有人說,公婆要面子,或者說他們自私。

但,沒辦法。說那些統統沒用,已經被姻緣扯成了一家人,只有想辦法解決問題。能溝通當然最好,但遇到固執的,只能退而求其次,哪怕自己吃點虧。

權衡一下利弊,買房確實又讓自己和老公身上的壓力更重,但能跳出雞毛蒜皮以外,為什麼不呢?

其實站在老人角度想想,和我們同住,也一樣做了退步的。他們也有很多看不慣的地方,比如我們總在外面吃飯,我累了讓老公倒杯水,他們覺得我在“吆喝”……不勝列舉吧。

現在,公婆也體會了分開住的好。公車半小時能到,週末一起吃頓飯客客氣氣,和孫子很親,和我們也沒了矛盾。

週末老公也願意聽公公長篇大論地講一講,畢竟一週或者兩週才聽那麼一次嘛。婆婆週末做那餐飯也儘量照顧我們的口味。

互相遷就著,心底都頗感激。我逢年過節買點卡,婆婆有時做了滷牛肉煎了雞蛋餃也送一些過來。

現在,房子貸款在身,首付不夠時借我孃家的錢也還沒全數還完,但因為日子和和美美,倒對什麼都充滿信心。

我真心覺得對於和公婆或者父母間性格習慣不好調和的小家庭,儘可能選擇分開住,是明智的做法。畢竟被雞毛蒜皮天天小火熬著,時間長了誰也架不住啊!

--------------------

編後語:

婆媳關係如何相處,這是千古難題,今天作者茉莉“分居”的辦法,有效地規避了兩代之間的矛盾,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你不妨也試試。對於如何解決婆媳矛盾,各位看官有什麼好的辦法嗎?歡迎文末留言!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妻子被情夫老婆毆打住院,他含淚喝了那杯白酒去了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