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我已經跨入到了2021年了。
其實對我而言,跨年、過節、生日基本都是一種無感的狀態。我也不知道到底為何會這樣,但每年都是總是如此感知著。
今年,也同樣如此。
我母親說:“你大叔家的孫子在元旦節結婚”。
我說:“嗯”。
每次談起婚姻的問題,都是十分尷尬的,我和母親都會盡力去化解尷尬。尤其是我。
我隨意的問母親:“你去嗎?”
我母親說:“我不去,我不想······”
隨後問我:“你大叔家的侄兒比你小好多,他都結婚了,你不著急?”
我笑著說:“我現在不是在讀博士嗎?我想著博士畢業之後在想這個問題······”
我母親說:“這也不影響,你可以兩邊一起進行。”
我努力解釋著·····
氣氛一下陷入了沉默,我母親也無心聽我的解釋了,在影片中我感受到她一直在看著電視。
我想了想,問母親:“你是不是希望我過的很幸福?”
母親沒有回答。
我說:“你看我,兒子現在過的很幸福,而且我對我自己的狀態和生活很滿足,這不就很好嘛!”
我母親說:“可你總歸要結婚的······”
我說:“那你是不是希望我幸福嗎?不管以後我是否結婚,至少現在我很幸福,這不就是最好的嗎?”
我母親說:“就是為了我,你也要結婚的呀!”
這句話的確叩擊到了我,我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也有可能,這是我最害怕面對的。我深深感覺到,母親這種思維在一天天的向我靠近。對我自己而言,我並不認為我不結婚就是一件悲涼或者悲慘的事情。但是,對於父母,或許如此。很多事情真的沒有辦法解釋,我越來越相信人生來就是有定數的。要不,為什麼我自己會如此的不同。我多麼希望我能夠按照母親的意願去活,但我深知那將會有無比沉痛的代價。
我深深的喘了口氣,我說:“你說的是,但我現在的錢只夠我讀博士,沒有錢再去結婚了······”
其實,我知道我是在撒謊,母親當然也知道。
剩下的我和我母親都知道,我們沒有接著聊這個話題的必要了。這是這一次的結束,但又是下一次的開始。反反覆覆間,我和我母親的矛盾將一天天積累。
或者說,這是我和我家庭的矛盾。
幾年前,當我的年紀還沒到三十,我還沒有意識到這種矛盾。因為年紀就是我最好的擋箭牌。
不管是誰,只要問我,我總會說:“我還小,不想那麼早結婚。”或者,還會和其他人鬼扯一下“早婚的壞處”。
可如今,我已經三十一了,這些對我有利的護盾也在漸漸消失。再往後,我也只能用自己的肉體去“搏擊”。可是隨著我的年紀漸長,一切的一切我真的不敢想。
我想過無數個可以解決的方案,可是每一個都無法規制於我的掌握。到最後,只能是更多的謊言,更多的傷害。
這不是我要看到的。所以,所有的方案都停留在我的腦子裡。
在結束了和我媽媽的聊天之後,我姐姐的影片也來了。
我姐姐相對比較寵愛我,可這兩年,也對我的婚姻有所著急。
聊天中,我姐姐說:“我倒不是說你一定要結婚什麼的,而是希望你能夠不要總一個人;總一個人,時間長了,對自己不好。”
我姐姐希望我能夠擁有愛情,只是她不知道,我擁有過,而且時間還很長。
有那麼一些時刻,我倒希望和我姐姐說我內心真實的想法。可最終,我都沒有和她說。
由於,我們的學識、素養、審美、價值觀等等不同,我們能夠對話的只有血緣基礎。但很多其他的,我知道是不能打破的。都說潘多拉的盒子,其實在我的婚姻和家庭的關係中,是一樣的。
其實我是一個特別為家庭成員考慮的人,我總會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小到大,我從來不會和我父母去分享我的困難,也不願意去給家人添麻煩。
可隨著年紀的增長,我發現這也不是什麼好事。這會讓我的父母誤認為我是一個不需要關愛的乖孩子,會讓他們認為我從小到大沒有什麼困難需要他們去幫助······一開始你是為了不為別人添煩惱而考慮,到後來將是一種家庭預設的“技能”。
可能因為我家庭本身的因素吧。
我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因為上學離開了父母。在後面的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直到後來工作,都是如此。可以說,在我的成長中,基本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度過的。
所以,我渴望陪伴,但也不抗拒孤獨。
或許,這對很多人而言,是極端矛盾的。但於我而言,確實是一種很掙扎但又很和諧的存在。
此刻,真的已經是2021了。我不知道那最後一根稻草什麼時候來,我也不知道最後的有關婚姻的矛盾會不會被激化。但此刻,我希望我父母,我的親人能夠永遠快樂、平安。
對於婚姻問題,我想說“抱歉”,我也願意“道歉”,如果有用的話。同時,我也希望我能夠平安的度過2021。
![](http://timg.juduo.cc/2021/01/1cce6907271b4844b440a4ec10f3168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