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一通和煦的陽光普照後,中午過後天開始慢慢有些蒙起來,陽光的明媚似乎被漸漸增厚的雲層隱去光芒,也帶走了一些溫暖。
午飯後本想小憩下,忽然想起來好久之前買的一本非常不錯的書《跨界學習》,然後找出來重新開始認真的看了起來。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高人對話,對於一個些耳熟能詳的聖賢名句智慧,現在我們重新讀起來或者會完全不同感受和有了更新的理解。
在《跨界學習》一書,在開篇之前的序中寫道:“中國人認為四十不惑是成長的重要里程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達到這幾步需要經歷漫長的修煉。”年輕的時候,當我們讀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些經典名句智慧時候,不會有太多的感觸,因為我們還沒有到達相應的年齡階段,沒有足夠的社會經歷和人生閱歷,隨著年歲的不斷增加,歷經了生活的滄桑與磨難,漸漸的發現,老祖宗這些言簡意賅的智慧,忽然間讓我們感覺到時光流逝的無比速度,荏苒中已虛度了韶華。
一個人能否在最好的年紀快速的提升自己,是需要很多方面的綜合結合的,而最好的途徑亦如王爍先生在書中所說“需要通達人性,因為人性簡單而變化無窮,朝三暮四又亙古不變。”其實,我們在通人性之前,都是無數的挫折和經歷的磨難,使我們開始反思自己,直至真正明白,才能真的通人性。
書中提到人是“需要洞察歷史……每一個人必須與自相矛盾的自己和解。”只有自己不再怨天尤人,靜下心來,認真審視過往的自己,完全和自己和解,接受自己過往的種種經歷和不堪,重新開始認識自己,重新定位自己,重新愛自己,亦如書中提到的“每一個人都有25個開關”,然後我們開始開啟“第一個開關激勵”和“第6個開關好奇心”。既然人生都走到“四十不惑”的階段了,就不要再等外界給你激勵機制了,我們得學會自己激勵自己,既然都不惑了,那就是拔開了迷霧見月明,就得馬立行動起來,將過往種種走過的彎路,栽過的跟斗,重新梳理,重新思考如何正確的思考將來的路。
而保持一顆好奇心,會更容易激發自內心的行動力,有探究的慾望,就有前進的動力,換位思考和跳出原有固有思考方式,因有前四十年的人生跌跌撞撞,才能有後四十不惑之後的真正成熟。
同時又透過反思,更透徹的弄懂了自己,對往後的處事能力會更有韌有餘了。利用書學到的解決問題四步法“理解,思路,執行,總結”,然後反覆訓練自己的能力,直至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在有意識中反覆訓練自己,直至遇到問題時能在無意識中,迅速正確使用四步解題法解決問題,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亦就在這種有意識的訓練中,重建了自己的信心。
然後,找準定位,做自己擅長的,朝哪個方向使勁,建立自己目標,明白自己是這個目標的總工程師,是“設計者、監控者、評估者”。讀一本好書可以給我們很多之前我們不知道的方法,有時候讀到好的金句,就猶如突然間醍醐灌頂般心中豁然開朗起來。
好書久讀不倦,在文章的結尾,我想仍以書中的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速語“……這個清單不斷延展,既彼此交融,又從不同維度逼問:面對變化的環境、不測的未來,何以自處?所為何事?何處安心?我的路徑自傳統中來:讀萬卷書、閱萬種人、曉萬般事,一樣也不能少。被問題所驅動,不管它來自何方;在好書中尋找智慧,反過來照進現實。如是反覆迭代,最終萬流歸宗:無論古今還是中外,君子學為成人。它是持繼終身之旅,我尚在路上。”
所謂的“四十不惑”也就真正不惑了。在《跨界學習》中的“每一個人都有25個開關”中的“第21個開關是衰老。沒有誰年老後還擅長學習新的複雜的技能,遲滯歲月磨損的唯一辦法是始終保持思考,懷抱欣喜之心學習。”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在面對衰老的時候,也會更從容,更波瀾不驚。或許在心中迷惑多年的迷茫,也會在與好書相遇那一刻就煙消雲散。
好書常伴左右,就猶如常有一位智慧的老師在身邊,如指明燈一樣,照亮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指引著我們使向溫暖的港灣。常讀書,也猶如常和高人交流,書每一本書都會將它的全部毫不無保留的呈現在我們面前,書不說話,任由我們去挖掘它的寶藏,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一頁一頁的挖下去,就會有驚喜。
一本好書,我們要讀懂作者所思反想,能與他這書為良師益友,同頻共振,我們得反覆讀,反覆提高自己思維能力,真正讀懂並吸取了書中的精華,因為這些精華而令自己變得更智慧,閉上眼睛也能將書的寫到的金句說出來,那我們才算是真正讀懂了這本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