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不少人的婚姻生活很正常,但總覺得多了一種虛無感。

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夫妻二人之間的交流只剩下: 晚上回來吃飯嗎?明天加班,你能不能輔導一下孩子的作業?星期天吃火鍋還是烤雞?

基本上溝通的只是日常事務,很功能性,俗稱"搭夥過日子"。

平時,兩個人表達心裡的感受不是很多,心靈上的交流也沒有,但家庭生活都在有條不紊的正常進行。

或許就是這份"正常",才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那種虛無感。

如同一潭死水的婚姻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這樣的:

只是進入到親密關係的死寂期

所有的親密關係都要經歷四個階段:蜜月期→權利鬥爭期→死寂期→夥伴關係期。

蜜月期雙方互相吸引,會體驗到很多甜美、溫暖的感覺。但伴隨著越來越熟悉和安全,我們發現彼此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都希望對方變成自己所期待的樣子,這時就會有爭吵,進入權力鬥爭期。

在權力鬥爭期,兩個人都希望自己的需要被滿足,如果沒有得到滿足,家庭紛爭就不斷。多年之後,你們吵不動了,會逐漸平靜下來,進入了關係的死寂期。

處於死寂期,得不到對方的理解關心,不甘心卻又無奈的妥協。

嘴上說就這樣吧,你愛咋地咋地,但是內心還是希望對方能向著自己期待的方向有所改變。結果就是再次失望,還不能聲張,只能暗罵自己沒出息。

最後,各自去做各自該做的事,維持家庭的正常運轉。比如:該掙錢的掙錢,該生孩子的生孩子……這個階段的婚姻就變成功能性的了,只是為了滿足生活需要。

可能在外人眼裡,兩個人配合默契,感情也沒什麼問題,但處在其中,才明白自己內心還是存在虛無感,好像空洞從未被填滿過。

事實上,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關注、被愛,當我們自己的人格並不完善,在婚姻生活中也得不到時,該如何對待這些沒有被滿足的渴望?很多人選擇壓抑或自我說服。

但是,這種潛意識的渴望,你壓抑不住,總想逃離。

於是,有人拼命工作,靠工作麻痺自己;有人會轉移到孩子身上,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孩子身上,視孩子為自己生命的全部;有人搞外遇,覺得外面那個才是真愛;有人換掉現在的去找另外一個,殊不知你還是要經歷蜜月期到權力鬥爭期再到死寂期,會迴圈不斷經歷這些。

解決不了就放任不管,這不是一個聰明的辦法,只是個很幼稚的行為,時間長了,容易變得麻木,問題累積起來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到最後束手無策。

自我成長,勇敢面對

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模式,爭取度過這個階段去往下一個階段。

1.面對

逃避和壓抑都解決不了問題,把這當成一個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長的機會,去改變自己。

乾耗著很浪費時間,你付出的成本會更大。

你做了一個最好的決定當然不錯,你做了一個不好的決定也行,最壞就是你沒做決定,一直耗著。

2.溝通

最好是心平氣和,衝動是魔鬼。

很多時候我們在各說各話,所以,溝通的辦法之一是傾聽,聽對方把話說完,先別急著下結論。

再就是共情,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3.道歉和原諒

打破僵局,先道歉,不是無能或比對方低一等,而是抱著寬容之心對待另一半。

但前提是經過了反思,確實在某些地方做錯了,道歉才具有意義,而不是為了維護"假性親密"。

對方已經道歉,知道錯了,你可以選擇原諒或不原諒。但翻舊賬,得理不饒人會導致矛盾更加激化。

儘管我們不能接受所有的道歉,但原諒別人的錯誤對自己是有好處的,這可以幫助我們減輕負面和有攻擊性的情緒。

4.底線

你得知道有哪些話是不能說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哪些錯誤是不能犯的?

如:家暴、出軌等等,這些事情,其實都是我們在婚姻中必須守住的底線。

不管是上面哪種,或是徹底結束這段親密關係,至少你做出了選擇,勇敢地去面對未知,都是值得的。

而一旦你真正做出了選擇,你都會感到輕鬆、豁然。你們會進入下一個階段——夥伴關係期。

來到夥伴關係期,開始變得更為成熟,你更加懂得尊重對方的需要,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同時也能為自己的需要負責。

兩個人有同樣的目標,為了更好的相處而學習如何成長,並且用最合適的態度行為來配合對方的成長。總之,相互陪伴,相互扶持,共同成長。

到這個階段是需要不斷學習和自我超越才能做到的,不過,絕對不要縱容自己以迴避的態度長時間滯留在死寂期。

結語

有時候,在婚姻生活中感到虛無,或許跟婚姻本身無關,只是對自身的平庸生活厭倦,又找不到出口,於是怪罪婚姻或者怪罪對方就成了常態。

當親密關係陷入死寂期,不要刻意迴避,要拿出力量去面對、去選擇。無論是決定繼續留在這段親密關係裡,還是選擇離開,獨自面對全新的未知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審視自己,找出自己人格模式裡的障礙,努力學習、提升自己。

不再依賴他人來滿足自己內心被愛的渴望,努力提高自我幸福的能力。如此,不論怎樣選擇,選擇與否,你都會擁有幸福!

閱讀,思考,感悟。分享有溫度的書,更關注自我成長,偶爾也會上天入地。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因為不愛,所以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