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曾經在朋友的聚會上,遇到一位事業小有所成的中年男人。

他感慨的說道:看著你們年輕人秀秀恩愛,還一起奮鬥真好。我現在和我老婆都無話可說,她辭職在家多年,根本不懂外面的世界。當初她放棄事業,替我照料家裡覺得很感動,現在剩下的也就這點情分了。我也不會出軌,但也不想回家。

當然,這話真夠噁心的,但又無比現實。

有多少人的婚姻到最後,剩下的都是靠一丁點責任苦苦維繫?

“沒有爭吵,沒有出軌,也沒有甜蜜可言。”

這不禁讓人深思:

當初那麼愛著彼此,為什麼結婚後一切就變了?

殺死感情的,到底是什麼?

電影《無問西東》中,也有過這樣扎心的例子。

劉淑芬因為和許伯常有婚姻,於是自己工作賺錢供他上學。

她以為自己的付出,會換來丈夫的感恩和情誼。

沒想到,讀了更多書之後的許伯常卻覺得自己和這個沒文化的妻子,沒有共同話題。雖然在劉淑芬的威逼下結了婚,但兩個人同住一屋,卻有兩套各自的生活用品。

不說話不同食,沒有愛沒有性。

最後,許伯常的冷暴力,逼得劉淑芬徹底崩潰,跳井自殺。

自殺前她和丈夫說過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你讓我覺得,我是這世上最糟糕的人。

這種不被迴應的感情和訴求,真的讓人感到窒息。

不得不說,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出軌,而是慢慢變成“失語症”。

曾經有一個短片《餐桌上的陌生人》,看哭無數婚後人士。

短片中的妻子像平常一樣回到家做家務,嘴裡說著今天發生的事,但是丈夫卻躺在沙發上塞著耳機,沒有任何迴應。

本來以為日常就這樣平常下去,但是有一天妻子突然撿到一支錄音筆,她開啟來聽,越聽卻越覺得心酸。

明明是和最親密無間的丈夫,兩個人的相處卻只剩下這些蒼白的對話——

“幫我拿一下遙控器”

“嗯”

“現在生菜好貴哦”

“是哦”

“明天回來吃飯嗎”

“會”

除了這快速簡潔的對話,房間裡就剩下漫長的安靜,安靜得能聽到敲鍵盤的聲音。

看後讓人不勝唏噓:

兩個飲食同桌,睡臥同塌的人。

怎麼到頭來,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天相對無言。

相信無論再濃烈的感情,都會被這種“婚姻失語症”給消磨殆盡。

在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馬斯洛的需求層次。

其中,人類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本性需求是:愛和歸屬。

試想,一個冷冰冰的家,怎麼可能是愛和歸屬?

原始的“本性需求”總是得不到迴應,感情的出現裂縫是遲早的。

現在很多夫妻,總以“老夫老妻”作為拒絕溝通製造儀式感的藉口。

義大利帕維亞大學一項研究顯示:

讓我們產生“怦然心動”的“愛情荷爾蒙”,僅僅能夠維持一年左右的時間。

很多人以為結了婚,就找到了一個避風港。

有了愛人,愛就會一直在哪裡。

所以,慢慢對感情有了懈怠,不再像初識那樣用心。

殊不知,兩個人之間越來越多的沉默,慢慢的就會變成埋葬愛情和婚姻的厚土。

據相關研究統計:

中國夫妻關係最容易在前5年破裂,這一群體佔整體離婚人數70%。

有沒有想過,從戀愛到無話可說,你們用了多久?

知乎上有個高讚的回答,說出了無數人的心聲:

最快是半年,但時間其實因人而異。

真正該清楚的是背後的真相:

當兩個人都相互瞭解,關係又沒有更進一步,就會陷入無話可說的處境。

在網上看到過一句話,據說99%的女人在感情中,都有這樣的感受——

禮物越來越少

說的話不被在乎

不會吵架但喜歡冷戰

婚前婚後判若兩人

……

在對待男人這件事上,總是:無法看透,無法說服,無法左右。

很多人表示羨慕父輩的感情,認定了一個人,就認真一輩子。

我想說,其實你也可以擁有。

最近看了《我家小兩口》這個節目,

不僅被戚薇和李承鉉的愛情甜到了,也有了一些經營感情的感悟。

兩個人結婚5年,還是如熱戀期一樣恩愛,有什麼秘訣?

看了他們的相處模式你就知道了——

戚薇不懂得做飯,熬的湯不太好喝,但是李承鉉還是想盡各種說辭去誇讚老婆;

惹老婆生氣後,一邊道歉,一邊儘可能抓住機會“拍馬屁”;

戚薇知道李承鉉中文不是很好,

所以哪怕在外面工作很忙,也會幫李承鉉在網上點餐。

她也很清楚丈夫的飲食喜好。

他們之間的愛,是有迴應的。

有人問戚薇:“我什麼時候才能遇到(李承鉉)這樣的男人啊。”

她驕傲地表示:“真愛永遠不是遇到的,是養成的。”

那麼如何養成一段真愛?

戚薇和李承鉉在兩性關係,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的技巧呢?

作為傳播實用心理學23年的資深心理導師,黃啟團(團長)先生曾幫助過10萬+學員過上幸福的生活,其中不乏頻臨離婚的夫妻。團長說,他經常會遇到學員請教他這些問題:

"明明是為了他好,為什麼他總嫌我太煩"

"結婚之後,他變了,是我嫁錯人了嗎,該怎麼補救"

“出現矛盾,戀愛的時候他會哄我,怎麼婚後就成了永無止境的爭吵”?

……

團長認為,很多感情之所以出現裂縫,不是因為“問題”,而是對待問題的“態度”。

因為缺少一些“人性覺察”、“心理技巧”,很多情侶間本來出發點是好意,最後卻變成了“扎人的針”——

本著溝通的目的,卻變成了“辯論”;

想讓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卻變成了“教訓”;

多表示一些關心,卻變成了“嘮叨”;

想讓爭吵結束,卻變成了“不迴應”;

……

“在關係中,每個人都是你的一面鏡子,透過別人,我們看到的其實是真實的自己”。團長說。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女生生氣要怎麼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