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是我的一位“寶媽”朋友。
讓我感到奇怪的一件事——小燕子的寶寶,喊小燕子的親媽,不喊外婆,而是喊奶奶。面對我滿臉的疑惑,小燕子一臉淡定地說:“我們那邊都這麼叫。”
小燕子說的那邊,是嘉興桐鄉,近日熱點“兩頭婚”盛行的地方。從小燕子的描述中,“兩頭婚”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展現出了不一樣的真實面貌。
女孩“不嫁”
小燕子是一名90後,家中獨女,父母做生意,家境殷實。微胖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給人一種親近的感覺。
“網上說的‘兩頭婚’,我也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因為我們那邊並不是像網上描述的那樣。”
兩頭婚的家庭一般會生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那這樣的“兩頭婚”,跟普通的“男娶女嫁”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讓女方家庭耿耿於懷的“嫁”,其實在費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裡寫過,傳統意義上結婚後女方去男方的居住地,叫“從夫居制”。“傳統婚姻模式,嫁給男方,就是男方家的人了。我爸媽不願我成為婆家的‘所屬品’,不想我在婆家受委屈。”
相應的,小燕子爸媽沒有收彩禮,還一起出了小夫妻新房的首付。“其實,‘兩頭婚’的實質還是在於雙方家庭的協商,雙方家庭都是奔著小夫妻把日子過好,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共同呵護小家庭的成長。”
在小燕子一家的觀念裡,“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軟”,所以女方能主動承擔一部分經濟壓力,可以提升自己女兒在家庭裡的地位,提高她的話語權。“畢竟,馬克思很早就跟我們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小夫妻要有主張
小燕子和她老公老梁已經結婚7年了,他們沒有遭遇“七年之癢“,相反,感情越來越好。小燕子把這歸功於兩個人有自己的“主見”,沒有過多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舉個簡單的例子,她和老梁決定就生一胎,堅決不生二胎。這和媒體端“兩頭婚”約定生兩個,一個跟爸爸姓,一個跟媽媽姓的特點也完全不一樣。
“應該說‘兩頭婚’沒有標準格式,它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是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來。”
之所以可以有這樣“移風易俗”的改變,是因為小燕子和老梁的“腰桿子”硬了——結婚後的這些年,他們逐漸經濟獨立,掌握了家庭的話語權。兩個人商量著,雙方父母年事已高,帶不動孩子,另外,他們覺得把一個孩子養大就需要花費很多精力,而他們都還有事業上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小夫妻從來不覺得生孩子是為了傳宗接代。
《鄉土中國》曾寫道,在我們的鄉土社會中,家的結構是縱向的,是以性別為單位的,主軸在父子之間,在婆媳之間,小夫妻成了配軸。而“兩頭婚”讓夫妻成為主軸變成了可能。少了婆媳關係的處理,少了彩禮房產的矛盾……小夫妻可以花更多精力打理自己的小家庭。
當然,“兩頭婚”並不都是順利的,小燕子的小姐妹,近段時間就面臨被催生的窘境。“主要他們還是沒有脫離雙方的家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這樣子也不好拒絕父母的要求。”
她認為,“兩頭婚”要想成功,有兩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素,一是雙方的父母得懂得妥協,或者不計較、開明;另外,兩邊的小夫妻要對自己的生活有主張,有負責的態度。
希望“兩頭婚”徹底消失
其實小燕子並不是不明白,“兩頭婚”也是“鐐銬中的舞蹈”,是特殊情況下產生的一種探索。
“爸媽為了讓女兒不受委屈,用經濟手段換取了一點話語權,背後折射的,也是對傳統婚姻中負面的、糟粕那面的一種抗爭。”
她更希望的是,連“兩頭婚”這個概念都不需要有,婚姻就是兩個自由人的平等結合,在贍養父母與養育子女中真正共進退,在家庭中享有同等的話語權。
其實,在小燕子的成長過程中,身邊女性的話語權還是很大的,即使沒有“兩頭婚”,很多家庭還是願意跟外婆住在一塊。這種現象,在小燕子的理解裡是因為江浙女性家庭地位相對較高。
但之所以還是會選擇“兩頭婚”,“心安”是一大考量。
比如,她的一位“兩頭婚”朋友,在生二胎的時候,本來說好是女方的父母帶,但是女方父母在老家還有生意走不開,就仍然是男方的父母幫著帶。相應的,女方的父母就幫忙著請阿姨,給錢。
這種小心翼翼的“支援”,在小燕子看來,也有點心酸。努力在經濟上追求平等,是否真能帶來家庭地位的平等,對這一點,小燕子還沒完全想明白。
“只能說,婚姻的經營是一門需要終生不斷精進的學問,是否‘兩頭婚’其實根本不是決定因素,小夫妻齊心協力把日子過好才是最關鍵的。”
後記
在和小燕子的聊天中,“兩頭婚”給我的感受,是小夫妻真正成了婚姻的主體。
“其實孩子姓誰的都無所謂,我們家又沒有皇位可以繼承。”小燕子在冠姓權上,心態也很放鬆。而她的父母也很開明,唯一的心願,就是寶貝女兒的婚後生活能過得舒心。
也並不否認,“兩頭婚”裡摻雜著很多其他的訴求,但在小燕子她們一家的踐行中,能看到協商、尊重與愛在婚姻裡的分量。
當然,不少家庭氛圍不那麼傳統的人家出來的年輕人,可能從一開始就根本無法理解兩頭婚存在的意義——
“嫁入夫家”“入贅”這樣的概念在他們眼中,無異天方夜譚;夫妻間的協商、尊重與愛,早根植於靈魂;孩子管媽媽的父母叫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更是一件毫無爭執意義的事情。
如果你是這樣的一位年輕人,那麼只能由衷感嘆一聲,恭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