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陪孩子去書店,在二樓扶梯的牆上,赫然寫著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是一條河流,每條河都有自己的方向。
哈叔,我最近很迷茫,連續好幾天失眠。
父母建議我考公務員,因為在他們看來,女孩子能有個穩定的工作,這是最理想的,公務員旱澇保收,沒有比這更好的選擇了。
但我並不想考公務員,我是學動畫設計的,辛辛苦苦學了幾年,而且我自己也確實喜歡,丟掉的話太可惜了,不甘心。
還有,我是一個性格較為內向的人,不太喜歡也不擅長與人打交道,想到一旦進入體制內要處理各方面複雜的人際關係,我現在就感到非常地不舒服。
這幾天和父母的關係比較僵,晚上吃飯時還吵了一架,我現在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選了,好煩啊!
所以,我在看到這句話時,心頭不由一怔。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條河流,該去往哪裡,流向何處,其實不該被外界所定義和安排的,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才是最好的活法。
這聽起來雖然有些自私,有點不顧他人的感受,特別是關心我們的人,但我仍認為這是一個人活著的最佳狀態。
01
找準自己的位置
很多人之所以不快樂,幸福感低,活得死氣騰騰,之所以事業平庸,能力平平,不願進取,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並沒有出現在適合自己或是自己想要的位置上,屬於被迫營業。
而與之相反的一些人,雖然他們並沒有取得多麼矚目閃耀的成就,但他們卻格外享受目前的人生,非常有活力、朝氣,而且往往是越幹越好,活得有聲有色。
身邊有個朋友就屬於後一種人,名校畢業的他目前在一所重點中學裡任英語老師,雖然薪資待遇不算高,特別是與大學時期的那些同學相比,他顯然是混得不太好的,但他自己卻很滿意現在的生活。
為什麼呢?
因為他從小的志向就是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所以什麼企業的高管、創業公司的老闆,這些對於他而言,並沒有太大吸引力。
我覺得,這樣的人是幸福且幸運的。
幸福的是,他們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人生方向,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前行;幸運的是,他們能早早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因為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未必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正如文章開篇的那句話所言,每條河都有自己的方向。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活法,並不是成為大老闆才是成功,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教師就是失敗。
我認為,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出現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踏實地努力前行,這已經就是成功的了,至於能做到怎樣的成績,其實並不是很重要。
有些事,過程大於結果。
02
找到自己的節奏,不疾不徐
人生最好的狀態,或者說最幸福的狀態,除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做適合自己的事之外,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努力做到不比較。
什麼意思呢?
如今,很多人之所以焦慮感很重,最本質的原因並不是自己不行,並不是自己有多差勁,或是處境有多糟糕,而是太喜歡和別人比較,被別人打亂了自己的節奏。
比如說「三十而立」這個問題。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一個人到了三十歲這個年紀,就意味著很多東西應該有了,譬如成熟的事業,不錯的收入,有房子、車子,結婚生子等等。
一旦沒有的話,就會被貼上不優秀、不成功的標籤,這也是很多人到了而立之年倍感焦慮的原因之一。
但實際上,每個人的時區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是年少得志,早早地就擁有了這些,而有些人則是屬於大器晚成,還欠些火候,還需要再積累一段時日。
正因為每個人的時區不一樣,節奏不一樣,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有兩點較深的感悟:
1. 不要隨意對一個人做出評判,三十歲沒錢的人,未必就是不成功的;
2. 不要慌亂和過度焦慮,越慌亂越容易出錯,走好自己的路,努力把握好自己的節奏,往往更能打破局面,獲得轉機;
好的人生,是不會別人去比較的,而是和過去的自己比較,在自己的時空裡努力前行,不疾不徐。
這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
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節奏,做好這兩件事,你的人生一定會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種境界。
作者簡介:哈叔,青年暢銷書作家,2019年新作《破局-超越同齡人的思考與行動指南》現已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架。擅長用歷史解構職場,文字接地氣,簡練精闢,深受當代年輕職場人的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