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一個人若能看見自己,就能被這個世界看見。

問:

我媽總是病殃殃的,太懦弱,我很愛我媽,想要幫助她改變,但是看到她這麼懦弱我就會很煩很生氣。這是什麼心理?

嗨,你好啊,

不知道你是女生還是男生。男女會有一定的不同。

總得來說女孩和媽媽的連線是最緊密的,“U型管”(連通器)理論講的就是母女關係。

但不管男女來說。孩子對自己的父母,有時候會有一種類似於家長對孩子的”恨鐵不成鋼“的情緒。

這裡面的心理過程是複雜的。

小寒01 / 05農曆十一月廿十二

在你幼年的時候,你對這個世界的感知最初是來自於媽媽的感知,媽媽笑了,你知道這叫做高興,媽媽難過了,你知道這叫做悲傷,你的情緒隨之而變化,透過這種傳染,你開始習得人類感情的更多表達。這些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會一步一步的引導你認知這個世界。

可是隨著你越來越長大,到了青春期,成年,在和更多人群的交往中,在你逐漸發育充分的不同神經系統和心智模式的感知中,你逐漸有了自己的覺察和判斷。你會發現:

這時候,你以前習得的部分你會想要去改變。但是那些部分裡面包裹的更多的是你和母親的連線,那個連線裡面本身包含著一個嬰幼兒對來自於母親的安全和溫暖的嚮往和依賴。

所以今天的你,單純從表面上來講,你看的明白媽媽的性格模式和一些行為習慣給她帶來的困擾(每個人都是被自己的模式塑造成現在的樣子),你甚至知道她如果怎麼樣就會變好。但是一旦你靠近,真的觸及的時候你會是無力的。因為你靠近的必然是你內心其實也有的那一部分。而你對媽媽的煩躁,又何嘗不是你對自己內心那一部分的煩躁呢?一方面你知道怎麼樣是好的,可是情感的糾葛裡本身就包含了對媽媽的愛和依賴,這本身是在你內心模式形成之初就形成的。你又如何能做到只是因為明白它的優劣勢而簡單的進行改變呢?

所以與其說你想改變媽媽,倒不如說你是想改變自己身上那些和媽媽相似的部分。你的煩躁和無力為之的感覺,無非是面對原初情感的不捨和依戀。你既不可能完全像一個旁觀者一樣,真的和母親客觀現實的只是談論建議和方式,不夾雜任何感情;也不可能完全意識不到自己在這一部分裡受到的影響和牽制。甚至你改變媽媽的衝動,也是來自於你對自己的不接納。

每一對父母都是以他們成長過程中所獲得的體驗和形成的模式在完成對下一代的養育,而我們必然會在這個養育中形成最初的內心模式。

在以後的成長中,我們會逐漸看清這些模式,對它做出一些調整,好的調整對我們是有益的,而失敗的調整會讓我們抱怨,所謂的原生家庭重演更多的指的是失敗的調整。而事實上,內心模式是很難從根源上改變的,我們能做的是揚長避短。

很多孩子在成年以後看到父母身上部分的同時,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弱點。在想要改變自己的衝動下,希望幫父母完成改變,似乎這能夠證明自己是有能力掌握自己的人生的,而事實上,越是向這個方向走,結果往往越無力。想要改變那些既往的心理模式是困難的。

好的方法是,尊重父母他們已經形成的部分,這裡面的深層含義是:接納自己內心那些可能相似的,自己也不滿意的部分。只有這樣,你才可能不被這些讓你厭惡的模式所影響和牽絆。揚長避短才可能形成。

同時建立屬於自己的模式,但是它一定會和你原初的那個模式共同存在,就看你如何處理它們之間的關係了。

最後介紹一套書,《生命的重建》對想要提高生命質量的人士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和我一起看見心靈的樣子。

一個人若能看見自己,

就能被這個世界看見。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70歲後的女人還需要男人嗎?3個女人說出了心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