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們的青春期,你是不是還記憶猶新。
朋友都是一群群的交;總是做一些讓父母擔心的事情;嘗試一些與眾不同的經歷。
那時候我們做的事情,之後的我們斷不敢再做,但我們卻總會與人津津樂道。
只是青春期不計後果的冒險也多少給我們後來的人生造成過不可修復的損害。
我的一位表哥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天資聰明,當年本考上了武漢最好的軍事院校,可就在一次與朋友旅行的途中,他們在自己的臂膀上做刺青——用以見證相互的友誼。
這個刺青,讓他和自己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
之後復讀,也未如願。
青春期的弊端給我們人生的傷害往往是雙倍的。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比這些例子還慘的也比比皆是。
還記得一群少男輪姦12歲女孩的新聞嗎?
他們都還是在一起玩的朋友,為什麼還心安理得的做出這些傷害人的行為?
是多巴胺給他們的快感多巴胺:一種神經遞質,能夠產生追求回報的驅動力。
多巴胺其實在人體內的水平很低,但是青春期的生理特點能讓多巴胺被刺激新穎的活動迅速啟用,反應水平立即升高。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要麼提不起精神,時常“無聊”;一旦讓他們從事感興趣的事情,他們又馬上“滿血復活”,積極投入。
多巴胺一般作用於青春期早中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容易被刺激體驗和快活感覺所吸引。
那些抽菸、喝酒的成年人,往往都是從青少年時期學會的吸菸和飲酒,並養成習慣的。
多巴胺水平的增加還體現在青少年更容易衝動,不經過周密思考就採取行動。
青春期迷戀多巴胺獎賞給予的快感,我們是不是隻能束手無策呢?
令人欣慰的是:
在青春期裡,具有控制作用的神經纖維也開始生長,能夠抵消多巴胺獎勵系統。
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讓青少年孩子認識到多巴胺是怎麼操控他們的情緒和行為的。讓他們多花時間進行反思,形成自我意識。
畢竟,再好再快的一輛車,有油門,也一定得要有剎車。
是青少年“超理性思維”在作怪超理性思維:經過權衡的,但權衡的天平明顯偏向於積極結果一方。
也就是說,他們的行為並不是“一時衝動”,都是經過大腦的權衡和思考的。
是青春期的大腦思維出了問題。
“超理性思維”使他們只在意事情所獲得的利益,而不重視風險。
即便看到了風險,他們也更在意那些令人激動的潛在益處,哪怕益處只有一點點。
你會發現,青少年的孩子真的沒有什麼“大局觀”。他們自由且自我。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務必守住他們的邊界。
做邊界處權威型父母,幫孩子守住邊界。
將他們的活力和興奮點引導到有積極價值的事情上,而不是那些只存在暫時快樂的事情上。
還有來自朋友的影響青少年渴望與同齡人的社交,在同齡人身上他們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援、認同和歸屬感。
他們也透過自己的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行為來凸顯自己的優越,讓大家圍繞在自己周圍,獲得關係的安全感。
因此,在群體和朋友的作用下,青少年偏向消極和衝動的行為更容易被啟用。
一個從高處跳下來,摔斷腿的孩子,你問他:你一個人的時候敢這樣做嗎?
他一定會說:瘋了嗎?我可不敢!
可是朋友們都跳了,我不跳就太遜了!
你看,這就是朋友傳遞給他的瘋狂的勇氣。
不是衝動現在我們知道,青少年那些匪夷所思的瘋狂行為不能簡單的歸於“衝動”。
是他們體內的多巴胺獎賞系統、超理性思維、朋友的影響共同在起作用。
尊重,別抑制;引導,別放任之前的文章我們已經探討過,青春期獨有的特質豐富了我們的人生旅程。
正是他們身上那些冒險和創新精神讓世界發生著變化,把老一輩所建立的事業不斷完善和再創造。
青春期這一特殊而動盪的時期,我們要做的不是等著它熬過去,而是需要充分的利用它,使它迸發出新的力量、新的可能性和新的目標。
我們應對這些青春期的積極價值由衷欣賞,而不是一味地抑制它們。
青春期是一場抗拒強大的本能衝動和接納經過思考的信念與價值觀之間的較量。
如果你要讓自己的孩子不吸菸。不是告訴他吸菸有什麼害處,或是把他帶到墓地去恐嚇他,你可以把商家如何在他們身上獲取高額利潤,以及吸菸以後多巴胺是如何“上演”它的獎賞機制控制他吸菸上癮的過程講給他聽。
這遠遠比你“不準這樣做”要來得事半功倍。
因為你在用積極的價值作為目標在引導他做本質思考。
支援青少年擺脫成年人的控制,讓他們去探索新世界,鼓勵他們對價值進行反思。
改變他們“超理性思維”的腦回路,幫助他們建立“本質思維”,思考所做事情的意義和價值
追尋新事物、新體驗時,將對別人的傷害降到最低。
當我們為孩子努力的時候,也在為整個世界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