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5位女士,年紀大都在50+以上,其中2位女士的孩子已長大成人,無需照料。但另三位女士卻沒有結過婚,也沒有孩子。
年過半百,為了安度晚年,5位相交多年的小姐妹決定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一起養老。
事是好事,但這種抱團取暖的養老方式對於3位沒有孩子的女士來說,真的有那麼好嗎?要知道,因為有退路,兩位有孩子的女士可以把這次的嘗試當成一時無聊的慰藉,但丁克們卻退無可退。
雖然20年後的事情,我們很難預測,但如果丁克們的抱團養老不可行,那他們老了會後悔沒有孩子嗎?
顯然現實因素的影響太多、太雜,我們無法知道這個問題的確切答案,但我們卻可以從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馬利的著名長篇小說《綠山牆的安妮》中尋覓到一種較現實的可能預測:丁克老了會後悔。
01
馬修和馬瑞拉是一對兄妹,確切的說是一對丁克兄妹,他們一輩子沒有結過婚,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
馬修是個悶葫蘆,生性害羞,不喜歡和人講話或者去任何他得和人講話的地方,在《綠山牆的安妮》中露西·莫德·蒙格馬利是這麼描述馬修的:“從未聽人說過馬修·卡思伯特一生中曾主動和別人說過什麼事情。”
和馬修相比馬瑞拉雖然不是社交無能者,但她卻生性古板。在她看來,陽光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都顯得過於跳躍,不太可靠,而這個世界應該被嚴肅認真的對待。
就是這兩位不願與人相處、相處起來也很困難的兄妹,在相依為命大半輩子後卻做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從新斯科舍省的孤兒院領養一個小男孩。
這簡直是瘋了!
02
父母去世後,馬修和馬瑞拉一直相依為命生活,馬修負責農場的活計,馬瑞拉負責家庭瑣事。就像有人孤單著、孤單著就習慣了獨自一人一樣,時間長了,馬修和馬瑞拉也開始習慣並享受這種相依為命的生活,不打算改變。
但為什麼現在兩個習慣孤單的人卻決定領養一個孩子呢?
答案很簡單:他們開始老了,逐漸對生活力不從心,也在慢慢失去對生活的掌控力。
蕭紅在《呼蘭河傳》中寫道:“老,老了也沒有什麼關係,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著。這有什麼辦法,誰老誰活該。”
這薄涼的話語背後是血淋淋的現實。對於馬修和馬瑞拉來說,他們老了,手裡能打出去的牌越來越少。有錢有產業又如何,沒有真心相待的人,眼花了、耳聾了、癱了,還不是要靠著別人的良心過活。
你知道,馬修年歲逐漸大了——他已經六十歲了,走路、幹活都不如以前那麼輕捷了。他的心 髒也不好。你知道,在這裡,想僱個人幫忙實在是太困難了。能僱到的盡是些蠢笨的、未成年的法國男孩。他們在你這兒幹段時間,掌握些技術後就溜走,要麼去了食品加工廠,要麼就去了美國。
宮崎駿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中說:“人老了的好處,就是可失去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在這讀著都倍感失落的話語背後,是害怕被拋棄、被遺忘,所以才會想著緊緊抓住手中僅有的東西。
人年輕的時候,總是無所畏懼,因為我們對生活有掌控力,但等到人老了,對生活力不從心時,我們希望有人能讓我們活的有尊嚴一些。
03
我想,丁克半輩子的馬修、馬瑞拉,老了後應該是後悔了,所以他們才想著要收養一個孩子,用僅剩的時間去培養一種牢固的親密關係,以便老了後能慰藉、陪伴他們。。
事實證明他們賭對了,在面對家庭破產、馬修意外去世等一系列的家庭變故時,安妮毅然放棄了得之不易的大學全額獎學金,留在綠山牆陪伴馬瑞拉。
我想,孩子基於父母的現實意義便在於此,透過一段牢固的親密關係,在意外來臨時,彼此依扶、彼此慰藉。
對馬修、馬瑞拉來說如此,對我們來說也如此。
我們可以選擇丁克,但也要避免老無所依。我們都是俗人,可以去做一些俗事,為了老了後活的好,有目的的與相親的後輩建立一段牢固的親密關係,讓老了後,退有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