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若水的115期分享
改變就是打破現狀,問題是我們到底要怎麼做,如何打破,如何開始,才能真正的改變自己?
01
改變從換腦開始
同樣的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身上產生的結果差別不一樣,是因為我們的認知不一樣,如果想要改變人生狀態,首先要改變我們的認知,同頻才能共振。
當我們要合作去做一件事的時候,首先需要大家能夠達成共識,把認知調到一個頻率。如何才能提升認知呢?
一是作一個終身提問者。提問的能力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思考深度,會倒逼我們更新知識,深度思考。二是把記憶知識轉為呼叫知識,把大腦外包給人工智慧裝置,把儲存知識的活就交給手機、電腦雲盤和搜尋引擎;藉助知識管理工具,整合知識,自己大致記住關鍵詞即可,以便於隨時搜尋呼叫。三是提升大腦的其他維度,比如思考、連結、推理、洞察、創意等等,這些也正是未來社會最核心的能力。四是用踐行轉化認知,學以致用。
02
思考從多維開始
多維思考,指的是從多角度考慮問題,這是一種全方位鍛鍊大腦思考功能區的方式。一般來說,人們很容易陷入思維定式,尤其是經驗豐富的人,或者是一些聰明人,自身帶有一定的優越感,認為自己的想法高人一籌,這類人的思考角度就比較單一,會受到限制,並不利於開發大腦。
當別人告訴我們一件事應該怎麼做,或者某件事的結果時,我們就需要在心裡儘可能提出問題,只要是我們能想到的,都列出來。思維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換位思維、逆向思維、橫向思維、發散思考、系統思維、移植思維、推理思維、分解思維、形象思維等等,這些方式都是可以透過訓練獲得的。
當我們在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至少能夠從三個角度去思考,這樣就會擁有不一樣的思維。
03
學習從清零開始
不獲取新知識,所有的改變都不可能發生,需要擁有空杯的心態,清空自我,才能躲開大腦本能的操控,因為大腦會本能地拒絕一切跟舊有認知不匹配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可能接受任何新事物。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放棄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在系統的瞭解一個新事物之前,必要的思考和判斷還是要有的。如果用舊有的認知還是無法做判斷的時候,我們就要學會提問,並解決好這個問題,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探索和試錯,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需要這麼做;那麼我們就用到了第二個方法,向那些遇到過此事,併成功解決掉的過來人請教。要知道現在我們遇到過的問題,一定會有其他的人都遇到過,我們需要找到這個人,並向他請教。
04
成長從行動開始
人生成長最便捷的途徑是讀書、行走和交友。
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我們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我們要會讀書,讀好書,帶著目的和問題去讀書。若水老師的方法是每次讀書是為了解決某個方面的問題,拿到一本書先通讀一遍,花一至四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標出書中的要點,用思維導圖把書中的內容串聯起來,然後再寫下讀書中的所思所想。
把旅遊變成行走,去一個地方之前,先看一下有沒有可以拜訪的某個方面的大咖,有沒有可以參觀學習的有名企業,再找一個同頻共振的夥伴一起,這是最有收穫的行走方式。行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都可以記錄下來。
交友就是交良師益友,交人品不錯,某些方面比我們厲害的人。交友的最好的途徑是向他付費學習。
說得再多不去做,沒有用。有了想法,72小時內去行動,行動帶來的改變,最快只需要1天時間。
因為只有行動,才會帶來新的思考。這就是讓自己快速改變的秘訣。
自律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