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過夕陽紅,人到老年能夠保證幸福的就是有住處,有養老錢,有老伴。有住處可以讓自己有擋風遮雨的地方,有養老錢可以讓自己過上高質量的生活,有老伴可以有互相照顧扶助的人,心靈上得到慰藉。
72歲的劉大爺就是託管式養老的受益者,如今他已經參加了一年時間,感覺挺舒心的。
自述人:劉大爺,72歲,退休工人。
我今年72歲了,老伴五年前因病去世了。對於老伴的病逝,我一直是心存愧疚的。不單單是因為老伴跟著我受了很多苦,還有就是對於她的去世我沒有在身邊,所以說救治是不及時的。
那天我鍛鍊回來,老伴已經躺在了廚房,我趕緊撥打了急救電話,但是卻為時已晚。醫生說是突發腦梗,如果當時身邊有人照顧,肯定還有救治的可能,可是一切都不可能迴轉了。
自從老伴去世後,我心裡特別害怕。一是怕孤單,二是怕我自己居住也突發意外,得不到及時的救治。而且我歲數也大了,自己生活也有點困難了,所以我越來越擔心我的養老問題。
我先後試過兩種養老方式,但都不太理想。
第一種養老:兒女養老。
老伴去世後,兒子就把我接到了家裡居住。我知道這是兒子的孝心,可是等真正一起居住時還是有麻煩。
兒子家是兩室兩廳的房子,我去了後就要和孫子住一個房間。可是孩子作業多,每天都要寫作業到十一點,我歲數大了,需要充足的睡眠,可是為了孩子學習,我也只能一邊打著哈欠,一邊陪著孩子。時間久了,我的睡眠不足導致血壓升高,需要服藥才能控制。
再有自打我來後,孫子就變得很調皮,總是覺得有我在,他就可以受保護,兒子兒媳婦管教他,他總是頂撞,成績也有點下降了。
因為房子小,所以我住起來也很不方便,什麼去洗手間啊,有時候也很尷尬。特別是到了夏天,多熱的天都要穿戴的整整齊齊的。
我住了半年多時間吧,我就要求搬出來了。
第二種方式:養老院養老。
從兒子家搬出後,我就去了養老院。開始覺得養老院也挺好,可是住了段時間就感覺不是那麼回事了。護工有的態度不好,照顧起來不仔細。而且老人多,有時候看著好好的人,第二天卻發現去世了,這讓我的心裡感覺很恐懼,再有就是長期見不到親人,感覺心裡特別失落。
所以沒多久我辦理了離開手續。
無意中聽到夥計老郭說社群開了託管養老,就是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白天由親人送到指定地點,有專人看護,等到晚上再由兒女們接回家,說白了就像幼兒園一樣,只不過幼兒換成了老人。
我去嘗試了一天就決定加入了,我覺得這個養老模式真的不錯。
早晨兒女們會輪流送我到託管所,白天一天都有社群的工作人員和義工照顧我們。不但照顧我們的一日三餐,還按我們的狀況開設課程,有書法課,太極課還有象棋課等等。課程設定的特別好,不但讓我們消磨了無聊時光,還學習了一門新的技能,這讓我們感覺很充實。
等到了晚上,兒女們下班了再把我們接回家。然後兒女們也都排好了班,輪到誰值班,誰就晚上和我做伴。
這種養老模式我覺得真是很人性化,一是可以減輕兒女們照顧老人的壓力,二是也讓老人們即能感受到親情的陪伴,同樣也得到了最好的看護,同時也可以讓自己多學一些知識充實自己。
寫在最後:託管式養老看起來確實不錯,就像劉大爺說的可以起到雙重作用。這樣老人也不會覺得孤單,兒女們也不覺得照顧老人有負擔。
不過這種養老模式有兩個問題需要探討,一就是託管式養老肯定是盈利性組織,哪怕是社群會給一些資助,那肯定也是需要個人承擔大部分費用的。這就衍生了一個費用問題,老人如果有退休金肯定支付沒問題,但是如果沒有退休金去住肯定就會有困難,所以很難普及到每一位老人。二就是這種模式的推廣問題,一般來說這種養老模式會依託社群,那這就涉及場地和人員問題,以及託管的費用收入和支出情況,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和組織,一旦哪個環節協調不好就會產生問題。
但是總起來說,這種模式為養老提供了新思路,也讓老人們感受到了被人關心和呵護的暖意。不過新生事物的普及肯定會需要時間,我們也期待這種養老模式越來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