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50後,60後,這兩代人,確實付出太多,奉獻太多。一般家庭,50後和60後的,基本屬於兄弟姐妹。就拿自己來說,姐姐比我大10歲。想一想,儘管50後60後,歷史跨度也長達20年,但經歷基本相同。

如果說這兩代人堅強和艱辛,是因為他們真真正正,經歷了穿“打補丁衣服”,吃棒子麵的經歷。

50後比60後,捱餓的時間更長。最艱苦的時候,小孩子要吃榆樹皮碾成的粉,孩子脾胃哪能消化原本牲口都不吃的東西,小孩拉不下屎來,憋得疼痛哭泣。現在這些,給孩子們講起來,他們不會信,認為那只是電影裡邊的故事。

所有的貧窮和苦難,怎麼能不使這兩代人,堅強、隱忍,乃至生生不息呢。

這兩代人的父母,健在的還不少,但大部分的父母親,都已經“仙逝”了。

50後,60後這兩代人,最大年齡已經70週歲了,最小的也都50週歲。所以,國家統計局資料表明,這兩代人,是未來中國20年以內老年人的絕大部分。

中國現在人均壽命在77歲左右,女性老年朋友較男性老年朋友,平均長壽將近2歲。50後,60後這兩代人,真正是中國老年人的“生力軍”。

這兩代人,承受著承上啟下的繁重責任。看著一些年齡相當的老年朋友,開著房子走四方,那畢竟是少數。此中原因,不是有錢沒錢那麼簡單。沒有財力支撐的,我們不說。即便有經濟能力的,周遊天下,也得了無牽掛,可以分身,安安心心的出行。

俗話說:父母在,不遠遊。

有多少因為年邁的父母,需要照料,儘管自己也進入老年。

50後,60後,儘管勞累,手麻腿痛,還需再幫兒女一把,也是這代人的責任和無奈。

這兩代人,總是希望不欠別人的,包括自己最親的人。在艱難困苦中走過來的這兩代人,收穫著勞碌中的滿足和幸福,也失去了人生最好的光陰。

說兩個真實的故事。一位65的老姐姐,退休多年了,原本在外地帶外孫。前兩年,老父親去世了,剩下老母親一人。原來老母親身體尚好,但人到了老年,一旦陪伴一輩子的老伴兒,先走了。剩下的老人,很快進入自閉般的衰老期。這個年齡多數發生在70歲以後的老人身上,特別明顯。今年,老人家不慎跌倒了,臥床不能自理。做女兒的,必須先把帶外孫的事放下,回到老家照顧87的老母親。

還有一個故事。一個90多歲的老媽媽,一輩子生活在農村。一生養育了三個兒子,都在農村勞作。一些農村家庭,可能是由於經濟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兄弟間,為兼顧妯娌之間的平衡和矛盾。每月老人準時輪流到三個兄弟家贍養。老太太有個二兒子,是兄弟三人之間最孝順的。每當老母親輪到他家贍養的時候,他就搬到母親住的屋子裡,陪伴母親。老母親牙齒掉光了,二兒子就拿搗蒜用的缸子,將食物搗碎,一口一口喂母親。這個場面,多像我們小時候,媽媽把剩下的一口飯菜,餵給我們。

這兩代人極其樸素的感情,造就了這兩代人,知道感恩。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在高鐵站,一個兒子連續扇了父親7、8個耳光。無論何種原因,兒子打老子,何等傷天害理。在50後,60後的記憶裡,哪個敢頂撞爹媽,即便父母因為孩子淘氣打幾下,罵幾句,孩子哭完,就如雨過天晴。

現在,年輕的孩子們確實壓力大,需要賺錢養家,怕工作沒發展,怕哪天沒追上知識更新,沒了飯碗。看到一個被老闆通知“被辭退”的年輕孩子,趴在地鐵站,痛哭。我們這代人,幫幫子女,是必須的責任。

我們這代人的父母是幸福的,儘管他們多數生在舊社會。但他們老了,走不動了,還有我們這代人床前盡孝。回首我們這代人,膝下子女遠在他鄉的很多,像我們父輩那樣,老了,有兒女陪伴,可能有多少呢?

50後,60後,從現在開始,無論我們富有或清貧,無論順境和坎坷,我們這代人,經得起潮起潮落。

收拾好心情,笑對日出,愉悅黃昏。

當我們安靜下來,回憶往事,這輩子就像考試,給我們的父母,給我們的孩子,答卷都是滿分。

3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給所有準備相親的小夥伴們的五點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