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怎樣和人相處,有兩種觀點

在意別人的看法

一種觀點認為,我們應該在意別人的感受,要考慮到別人的看法,做事情之前,要想想這樣做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比如這樣做的話,會不會觸犯到別人的禁區,會不會讓別人不舒服。正所謂,話到嘴邊留三分,寧願當個不說話的啞巴,也不當一個得罪人的炮筒子。

這類人過得謹小慎微,處處提防著別人,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缺陷。

我小的時候,我媽就是這樣的人,記得一次我生病了,不是什麼大病,無非就是感冒發燒之類的,但是我媽的指令就是:不能出門,原因是省的別人出來說閒話,而所謂的閒話無非就是別人看到生病了,就會想是不是這家人沒有做好事,惹到了什麼不該惹的東西,這就是報應吧。

而這種猜測是在農村環境下無法接受的指責。在這種背景下,我家也就有了很多的價值定義了,比如不爭饅頭爭口氣,要好好學習爭取出人頭地,要自立自強爭取考上大學讓別人看看等等。

是的,我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受到這種行為習慣的影響,我也一直認為這樣處事原則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所以現在給人留下了謹慎、小心和細聲細語的形象。在我看來,說話不得罪人,就是正確的處事態度,凡是從別人的看法出發,是天經地義的邏輯。

不在意別人的看法

另一種觀點認為,我們不需要過多的在意別人的看法,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自己”,別人的看法這麼多,如果都考慮的話,這樣活著多累,人不應該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樂嗎?幹嘛要活在別人的期待過程中呢?

這類人過得風風火火,在外人看來也許就是沒心沒肺,情商不高。毫無疑問,這類人容易得罪別人,特別是無心之失,僅僅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觸犯了別人的敏感地帶。

我們身邊也許會有這種人,文學作品上更是歌頌這種情況。比如李逵,魯智深。說的好聽一點叫性情中人,說的難聽一點就是魯莽的人。

有種說法是,社會磨平了我們身上的稜角,而這種稜角就是我們所謂的“做自己”的內容,是容易傷到別人的內容。而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看法的人,就保留了自己身的稜角。

身邊真實的人

當然,我們身邊的人肯定不全是第一種。趨炎附勢的偽君子,也不全是第二種愣頭青,大部分都是這兩種的不同比例混合,在不同情況下,我們也使用不同的處世策略。

比如,在公司和領導相處的時候,在外和朋友相處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考慮別人的感受出發,怎麼讓別人舒服怎麼來。而在家或者面對自己的下屬時候,就不容易考慮別人的感受,認為不管是照顧家人還是完成手頭工作,都是應該完成的?

正是這種不同的處事原則,造成了我們生活的痛苦,反應到具體的語境中就是,在公司抱怨領導不體恤下屬,在家抱怨妻子整天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

但是,試想一下,有沒有可能在公司的人設和在家庭中的人設來個互換呢?也就是在家裡多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在公司裡面仗義執言?你一定會覺得前者是沒有必要,後者是純粹找死。

講到這裡,我們不禁思考,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處事原則呢?難道真的是環境不同?物件不同嗎?難道是一個給錢,而另一個花錢嗎?難道我們都是為了錢而卑躬屈膝的偽君子?只有在家裡才能露出我們的獠牙嗎?

其實都不是,我想真正讓我們有兩種處事原則的原因是,沒有正確的處事原則指導著我們,在沒有正確的原則指導我們的情況下,只有透過觀察和試錯才慢慢形成了我們目前執行的且是大部分人認可的行為標準和處事原則。

而這就引出了我們今天想要說的觀點,也就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有沒有正確的處事原則可以做到既不趨炎附勢又不鋒芒畢露?答案是有的。

正確的人際關係法則

首先一個前提就是課題分離,別人是我們不能控制的存在,特別是別人的感受,我們更是不能左右。這屬於我們控制不了的範疇,但是我們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或者感受基本上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要先把這個內容分開,這是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礎。否則,你老是操心自己根本就控制不了的別人的看法,就是一種刻舟求劍的做法。

第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猶太教教義中有這麼一段話:“假如有10個人,其中勢必有1個人無論如何都會批判你,他討厭你,你也不喜歡他,而且10個人之中也會有2個人能夠成為與你相互接納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個人則兩者都不是”。

我們沒有必要討好所有的人,而且那也不現實,人際關係中能夠做好80分就已經可以了,100分是妄想。有不喜歡的自己的人,不認可自己的人是機率問題,不是你自己的問題。接受那個不能做到100%的自己,用心關懷一下你自己。

第三,無條件的相信他人。因為已經做好的課題分離,我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了,別人如何做是他的事情,而我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至於他是否值得我的相信,那個他的課題,與我無關。

第四,為別人做貢獻。能感受的幸福的關鍵就是能不能感覺自己有貢獻感,如果自己做的事情能夠讓你感覺到對整個集體有貢獻,你就會感受到幸福,就這麼簡單。

總結

其實說到底,與人交往,既不需要處處察言觀色、小心翼翼的夾縫中生存,也不需要鋒芒畢露,標榜“做自己”的傷害他人。這兩種都是主觀視角下,把別人看成敵人的做法。

而正確的相處原則是把別人看成夥伴而不是敵人,人生的終極目標不是不擇手段贏得所有人的喜歡,而是獲得人生的幸福。而幸福也不是最終的人生終點,只要我們做好的課題分離、為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就能夠獲得人生幸福。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女孩,你為什麼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