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不管跟別人聊天,還是與他人爭論,明明心裡有一萬個想法,有自己強烈的觀點。可是當用嘴巴說出來時,卻總是無法把話說到點子上,跟心裡所想的那個意思,往往相差很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個體表達能力的體現了。

想要把自己心中的想法準確的表達出來,會有一個組織語言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先說什麼,再說什麼;重點說什麼,次要說什麼等。

因為我們對於某些問題所產生出來的想法,是零散而雜亂的。可以說,在我們的腦海中,這些想法是呈現出三維立體的狀態。而我們說出來的話,卻是呈現出二維平面的狀態。

當我們要把三維的話語,轉化成二維的表達,這個過程,就是我們組織語言的過程了。我們如何把腦海中某些想法準確地抽取出來,然後對應當下的交談情況去進行講述,會涉及到一些表達的技巧和方式。

如果你不懂得運用這些表達技巧和方式,那麼你就很難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圖了。

那如何提升我們的表達能力呢?

掌握表達的核心方式

我們表達的目的,就是讓別人明白我們個人的一些想法或者意圖。

那麼圍繞著這個目的,表達的核心方式其實只有兩個:

1,確立表達的主題,提取我們所掌握到的相關資訊;

2,根據表達的需求,把這些資訊按照需求的方向呈現出來。

例如朋友問你為什麼不開心。你想要讓朋友知道你不開心的原因,甚至讓他體會到你不開心的情緒,你就需要提取那些導致你不開心的資訊,然後運用各種煽情、傷感或者激動的口吻,再結合講故事的方式,把這些資訊呈現出來。

一個人表達能力的高低,就體現在他是否能夠準確地提取出相關的資訊,同時能不能恰到好處地結合相應的方式去把這些資訊呈現出來。

舉一個例子。

之前跨年那天我和朋友出來聚會,其中一個朋友是賣保險的。我的車險下個月就要到期了,想要換保險公司,於是就打算找朋友買,問他有沒有什麼優惠啊,車險的哪些部分是必須買,哪些部分是可以不買之類的。

朋友回答我說:跟汽車自身有關的那些地方可以少買,跟人身安全有關的那些專案,則必須要買,最好多買。我問為什麼。朋友就跟我說了一個他身邊接觸到的真實案例。

朋友以前的一個同事,疫情出現之前,買了一輛將近四十萬的奧迪。當時不知道怎麼想的,這個同事為了省錢還是覺得沒必要,第三者責任險居然只買了20萬。

沒想到買回來一個月不到,他在一個紅綠燈路口,等到綠燈要掉頭時,在旁邊路口的一條斜坡上,衝下來一輛腳踏車,腳踏車上面是坐著一個老伯伯。於是奧迪在差不多掉完頭之際,這個老伯伯由於剎不住腳踏車,整個人都撞到了奧迪油箱附近的地方。

當時,這個老伯伯並沒有死去的,只是受傷而已,可是他在醫院躺了三個月之後,就不治身亡了。交警認定責任,是奧迪車主的主責,說他沒有及時避讓什麼之類。於是他就需要給老伯伯的家人賠償,包括住院費。

由於朋友這個同事只買了20萬第三者責任險,保險壓根不夠錢賠,他只好賣掉這輛奧迪車。可是那些二手車商,查到這輛奧迪撞死過人而出險,就不斷壓價,一輛將近四十萬的奧迪,最後只賣出12萬。

但還不夠錢賠,於是最終這個同事,就把自己的房子賣掉,拿錢去賠償老伯伯的家人,而自己全家就只能搬回到家鄉居住。奮鬥了十幾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朋友說完這個事例之後,我頓時被說服了!因為前兩年,我的第三者責任險只買了50萬,畢竟我認為自己開車很小心,但沒想到正常過個紅綠燈被腳踏車撞到,交警也會有這樣的責任認定。我當下就決定,今年第三者責任險一定要提高到200萬。

朋友的表達能力強不強?當然很強,否則怎麼去賣保險!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得出來,朋友為了跟我解釋他的觀點,就提取出這個事例的資訊,然後用故事的形式說出來。

而且這個故事,非常適合用來佐證朋友的觀點,從而對我們在座的人產生了情緒上的直接影響。

那麼,我們一般人想要提高表達能力,要如何做好這兩點呢?

根據主題提取資訊

不管你跟別人聊什麼,都必須要有一個清晰的主題或者是談話目的。

很多人由於不知道跟別人聊天什麼,所以就導致了想要提取某些資訊去聊天,都無從下手。因為談話沒有清晰的中心點。

當你有了一個主題的談話方向或者主題之後,接下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提取出來的資訊,有沒有針對談話的主題去做?

例如你想和女朋友去看某一部電影,這是你的談話方向,那你會怎麼說服她呢?如果你只是簡單地說:“好久都沒看電影了,不如我們去看《XXXX》這部電影啦?”你認為你女朋友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她可能會想:為什麼要去看“這”部電影,而不是去看“那”部電影呢?既然好久沒看電影,看哪一部電影都可以嘛!

很明顯,你這個表達所提供出來的資訊量,並不足以作為說服你女朋友去看“這”部電影的理由。也就是說,你並沒有針對談話的主題,提取出更多的相關資訊,用來說服你的女朋友。

那怎麼修正這個問題呢?這時,你就可以針對這個談話主題,提取一些跟“這”部電影相關的一些資訊,諸如:

1,電影是什麼型別;

2,劇情怎麼好;

3,演員是哪些人;

只要你能夠在你那句話後面,額外補充多一兩個跟電影相關的資訊,那麼你這種表達就會很清晰明白許多了。如你可以說:

“親愛的,我們好久沒有看電影了,今晚一起去看《拆彈專家2》這部電影怎樣?我看了預告片,這部電影是香港擅長的警匪動作片,但是加入了很多震撼的爆炸大場面,特效非常好。劇情的發展聽說有點《無間道》的味道,而且還有劉德華和劉青雲這兩大影帝聯袂演出,相信這部電影會值回票價的。”

這是口頭表達上的做法,力求精準、簡潔。如果你要寫影評之類的文章,當然要在資訊量上面做足功課。

但不管是哪一種做法,都是根據談話的主題,而引入或者調動跟主題相關的資訊輔助表達的。所以你要考慮:

提取哪些資訊,更適合佐證你的觀點?

這些資訊,適合用故事、理論還是引述的方式去呈現?

哪些資訊需要適當進行修飾,讓表達更婉轉?

有了這些思考之後,那麼不相關的資訊,或者對主題幫助不大的資訊,就儘量不要提取了,免得干擾你原本要表達的意思。

這是第一點。

讓資訊更易被理解

表達的目的,是為了交流資訊。

當你能夠提取出相關的資訊去表達之後,你還需要保證,如何讓這些資訊,更容易被聽者理解到。

所以我們提取資訊、組織語言的過程中,就要考慮到聽者能不能理解、接收到說話者所要傳遞出來的資訊了。

我們想要清晰地把自己的想法向聽者表達出來,那麼如何把話說明白,講清楚,這就是我們要動腦子的地方。只要你能夠把資訊清晰而準確地說出來,讓對方理解到你的意思,他們才能夠跟你形成良好的互動。

一般來說,容易被理解的資訊,都有三種特徵:

1,通俗易懂;

2,邏輯清晰;

3,形象化。

通俗易懂很好理解。口語表達和書面語表達是不同的。

寫文章的時候,你對於詞語的運用,句式的鋪排,可以弄得花裡胡哨的,就算別人第一眼不明白,他還可以停下來慢慢琢磨這些話的意思。

可是口語表達,如果你每說一句話,別人都聽不懂,都要問你什麼意思,那麼這個交談就會變得囉嗦、繁瑣了。

對於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很容易做到。真正困難的,是後面兩點。

邏輯清晰的表達,自然是很重要了。那什麼樣的表達才算是“邏輯清晰”呢?答案是層次分明,敘述有序。

當你提取出相關的資訊之後,你怎麼去組織和鋪排這些資訊呢?例如我賣保險那個朋友,就是用講故事的形式,去鋪排資訊。根據故事的前因後果,從事情的起因、過程和結果,一步一步地去講述。

聽完之後,大家都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了。如果你只說過程,別人不知道結果,就很難對故事產生什麼特殊的感覺;但如果你只說結果,別人不清楚原因和經歷,缺失前面的鋪墊,故事最後產生出來的效果又不會太大。

所以朋友就選擇把整個故事全盤說出來,我們跟隨著故事的主角,去經歷一下他的經歷。最後很明顯,我們聽的幾個人都無不對此感慨。

而如果你的表達,無需用到故事這種形式,那麼你就可以把相關的事實資訊,按照一定的邏輯關係羅列出來。

例如前文說服女朋友看電影的那個例子,就是這樣做了。把你所知道的資訊,透過宏觀到微觀的方式,去羅列出來。

換言之,就是先從電影型別,再到電影劇情,最後到電影演員,按照從大到小的法則去鋪排資訊。這樣就聽的人,就不會感到雜亂了。

至於最後的形象化,則是輔助資訊更好獲得理解的一種手段,可以用到比喻或者類比這些修辭方式。

例如女朋友問你,賺錢重要還是她重要,無論你怎麼解釋,她都不依不饒。這時你就可以把你的觀點形象化了,說:“賺錢和你,就相當於我們的左右手。那你認為,左手對你重要,還是右手對你重要?”

這樣一說,她就明白了!如果她繼續纏著不放,那隻好違心哄她一句甜言蜜語:你比什麼都重要了!畢竟高情商的表達,有時也很重要。

總之,我們必須明白一點,不同階層、不同性別、不同生活經歷的人,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跟我們是很難一模一樣的。

所以說話忽略前因後果,無視彼此的背景,你說出來的話只是從自己的角度理解而已,聽的人就很難會明白到你要表達的意思。

想要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就必須要懂得從資訊的運用入手,堅持從這方面去鍛鍊自己調動資訊的能力。

久而久之,你的表達能力,就會越來越好了!

1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這六種女人,非常適合娶回家做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