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eGo_老王
談戀愛之前覺得對方不錯,確定關係後還算親密,就是熱戀時間不長,很快就厭倦了。
缺乏新鮮刺激,感情不知道怎麼維護,分手吧,好像又不至於。
常常陷入感情不順利的狀況,換了很多物件,沒有一個堅持下來,是天生情感淡漠,感情進入倦怠期,還是本性貪新厭舊,安定不下來?
所以愛會消失,對嗎?
感情倦怠期是客觀存在的。
戀愛經歷過一段時間後,感情會逐漸趨於平淡,突然發現沒那麼愛對方了,也不像之前一樣能強烈地感到被愛。
溝通減少,敷衍增多,抱怨時有發生,沉默無處不在。
生氣了,不再能迎來耐心的安慰,有時想想吵了也是白吵,不分手,吵來也是浪費精力,懶得吵了。
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讓人鬧心,積攢起來的怨氣無處可發洩,受到委屈了不敢說,不想說,因為開口前已經能想象到迴應。
戀愛只剩下沉悶與乏味,就差沒分手了。
這就是感情倦怠,它總會出現,區別只在於來得早或晚。
解決辦法不是分手換個物件,而是承認倦怠期的存在,正視它,積極溝通,拓展自我,共同參與更多新體驗,或是創造“小別勝新婚”的環境。
感情倦怠是小事,通常消極的狀態會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細水長流的默契,不熾熱,卻柔軟綿長。
比起這個,還有其他更值得重視的,可能導致人們對親密關係失去信心的理由。
1.對伴侶期待過高。
不得不說,電視劇、電影、網路短影片等對人們在愛情觀念上是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的,更具體點說就是在不知不覺間拔高了我們對伴侶的期待。
正常來說,在擇偶前人們內心都有著一套關於理想伴侶的標準,但最終會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最後找到的可能只符合一兩條其中最重要的原則。
後來感情越來越深,無關符合期待,只因為TA是獨特的,這是健康感情的體現。
不過仍有一小部分的人無法放下高期待,他們愛上的是那個完美伴侶的形象,反觀現任越看越不順眼。
典型的例子就是對著劇裡的男人叫老公,再看看身邊那個窩在沙發打遊戲的不爭氣的玩意,氣得忍不住想一腳踹過去。
還有的人孜孜不倦想改造伴侶,你不夠好,我就想辦法幫你,督促你變得更好,更符合我的理想要求。
什麼時候人們能停止對完美伴侶的想象,停止對伴侶的改造,懂得欣賞對方的優點,感恩擁有,這場“病”才算好過來。
2.進入關係前考慮的是絕對安全可控。
有時候厭倦來得特別快,是因為你本來就對伴侶不甚滿意。
開始一段關係,不過是因為對自己挺好,可以試試。
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是,比起自己愛的,你更願意選愛自己的,在這樣的關係中你才感到安全。
然而安全同樣意味著無聊、不刺激、沒挑戰性。
除了【對我好】以外找不到其他繼續戀愛的理由,對關係的滿意度較低。
如果你符合這種情況,那考慮提升關係滿意度之前,應該先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承認自身的脆弱面,在找物件的事情上不要太將就。
3.可能你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相互瞭解。
最後一種情況多出現在相親場景上,人們覺得不能再拖了,對時間異常敏感,稍微有點不合適就想分手換下個。
分手理由可以有很多,但大致上意思差不多——聊不來、沒感覺、三觀不合、沒共同話題。
就算當時答應交往試試,自我說服要投入,在實際相處過程中還是急,怕拖著別人,更怕自己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
很多時候感情就是需要時間培養的,沒有認真相處下來真的很難出來感覺,而太急躁又讓你早早定下了【不合適】的判斷。
這時候問題不在於感情倦怠,不是貪新厭舊,更沒有情感冷漠,而是你沒有給空間去觀察這段關係,讓它成長。
經營關係和種花的道理差不多,適宜的溫度,恰到好處的陽光,及時的澆水,無不需要投入耐心和時間。還沒到開花的時候,別那麼早就下定論。
可能你們的關係沒有問題,是你的判斷標準出了錯,錯在太著急想要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