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參加一場會議,一定會見過這幾類人:
有的人全場沉默,一言不發,輪到他發表觀點也常常是隻言片語,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
有的人能言能語,“撐場面、刷存在”不是問題,但說的話僅僅是口水話,或者邏輯混亂的車軲轆話,你聽完之後,仍然不知所云;
有的人“能言善辯”,你聽他的話邏輯也清楚,觀點也明晰,但是,對事情並沒有說到“點”上。
上面這三類人,他們的表達存在幾個典型問題:
第一類人不願說;
第二類人說不好;
第三類人說不破 。
真正讓人們傾心佩服的是第四類人:他們邏輯清楚、表達簡潔,直指問題,一針見血,讓與會者聽了之後情不自禁點頭。但是,這樣的人極為少見,大部分人在語言表達中,多多少少都會存在類似上面三類人的問題。
今天這一講,我就帶你詳細剖析上面三類人表達中存在的問題、背後的原因、破解的辦法,讓你成為“會說話”的第四類人。
破解“不願說”
“不願說” 的同學通常有這麼幾種情況。
不敢說
其實這類同學多少也有一些自己的觀點,但可能因為某次的發言被上級批評了,或者被同事嘲笑奚落了,後來不到萬不得已,絕不發言。還有一類人不敢說是怕擔責任,他們本著“禍從口出、言多必失”的信條,總是謹言慎行,寡言少語。其實完全不必這樣,很多人所害怕的擔責,其實都是自己給自己預設的一個假想敵。
其實人在職場走,哪有不被說。如果你放棄大量的表達機會,在遇到你不得不說的時候,你的表達能力就越欠缺,越是這樣你越說不好,越是狀況百出。其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是你的領導,或者是公司的 CEO,也都一定也會出錯,但他們就因此不說了嗎?相反,他們之所以在各種場合暢所欲言、能言善辯,也是因為他們在平常就儘可能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別人交流。所以,我建議你多嘗試,畢竟說得多了,出錯也就少了。
不屑說
他們本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信條,覺得別人說的那些都是廢話,毫無意義、浪費時間,只有自己掌握了真理。但是,這類人的處事態度最為可惜。
如果你周圍確實是一幫沒有啥見識,只會吹牛不幹實事的人,那你最應該做的是離開這裡;如果你確實有真知灼見,而其他人確實是因為見識所限、見解不高,那你正好可以脫穎而出;如果你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自高自大,這種心態就更加要不得了,因為沒有人掌握絕對的真理。
總之,不願說的原因有很多,但沒有破解不了的困境,關鍵在於自己的心態。嘗試著去改變,你一定可以看到職場精彩的另一面。
擺脫“說不好”
在職場中,有一類人自信十足,他們並不怵說話,但你聽他們的話總是感覺雲裡霧裡、一團亂麻、沒有重點,怎麼也理不清。
其實,他們也很想說清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但是,似乎被一道繩索給困住了,該如何破解呢?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會有邏輯地表達,為此,最好掌握金字塔原理 16 字箴言: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簡單來說,就是這三點。
1. 開頭一句話丟擲觀點或者概括核心內容
到你說話的時候,千萬不要囉裡囉唆,說半天還沒進入正題,別人就不願意聽了。所以,最好用一句話提綱挈領,抓住聽講者的注意力。
如果對方問你這個事情你怎麼看,你覺得好還是不好,這種類似要發表觀點的場景。你第一句話就得直接給出答案、丟擲觀點,緊接著再說出原因來支撐你的觀點。
比如,領導讓你幫忙面試一個新同學,完事兒問你這個新同學表現如何。你會怎麼說?大部分的回答是:
“我問了哪些問題,這個同學回答的什麼,回答得怎麼樣,看起來某某方面還不錯,但也有一些不好的點,比如什麼什麼,基本情況就是這樣。”
這樣回答完全不行,為什麼?因為領導不知道到底要不要錄用或者再來一輪面試。
應該怎麼回答呢?應該先給領導答案是否可以錄用、是否可以進入下一輪面試,如果想更具象化些也可以說滿分 10 分你打 8 分,這樣領導更能知道面試者的好壞程度,接著再說這樣決定的原因是什麼。這樣才能達到領導讓你幫忙面試的目的。
如果你要闡述一個複雜的問題,第一句話就要把要說的事情從全貌總結一下。
比如,你可能要分析一個業務下滑的問題,其中有現象、有原因、有解決辦法。那麼,開會發言的時候,你就可以這樣先概述。
各位同事大家好。針對業務下滑這個問題,我會從三個點和大家來交流我的看法,第一點是目前的情況表現,第二點,我大概分析了三個原因,第三點,針對上面的情況,我認為應該採取的三個措施。
這樣一句話的概要介紹,就像是一個概覽圖,讓其他人可以概觀你的觀點全貌,便於他們跟著你的節奏。
2. 中間用一二三明確分層
當你丟擲觀點或者總括內容之後,馬上就要進入細節的內容。如果你是發表觀點,那麼馬上就要說明你的理由。如果是分析問題,那麼就展開現象、原因和解決辦法。在說的時候,我提醒你注意兩點。
明確分層:把你所講述的細節內容要點分清一二三,因為人類的耳朵天然不擅長處理結構化的資訊,耳朵在接受資訊的時候,聽到的往往是線性的資訊。
說話節奏:在需要停頓的時候進行停頓,該強調的一定要突出語調,對於資訊的不同層次,結合第一、第二這樣明顯的分界標誌詞說出來,讓他們聽到你的結構,減輕聽講者的負擔。
例如,針對上面的業務下滑的問題,你可以這樣說。
①業務下滑的表現:
近一週的收入資料下降了3%,尤其是昨天的下降了5%,並且下降的趨勢還在繼續。
②業務下滑的原因:
第一,最近的新增使用者數下降了;
第二,部分核心產品的客單價在下降;
第三,下單客戶比例在降低。
第一,進一步分析收入下降的資料,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發現;
第二,排查市場投放渠道是否有變化;
第三,電話訪問部分異常訂單的使用者,看產品流程方面是否有什麼問題。
不過,你要注意,對於原因和解決辦法的每個要點,記得補充相應的資料、證據等細節內容。
3. 結尾重複總結核心內容
為了防止參會的人聽完後面的資訊忘了前面的觀點,所以在講完時要總結,再強調下你的觀點。否則,參會的人可能會進行選擇性理解,這樣就會導致溝通偏差。
比如,上面的業務下滑問題,當你講完表現、原因和解決辦法之後,最後還要總結一下。具體你可以這樣說。
上面我給大家分享了我對這個問題的三方面的觀點,關於業務下滑的資料表現,以及下滑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結合剛才大家的觀點,我認為當前最緊要的是,儘快從市場渠道排查(第二個措施)和電話訪問(第三個措施)兩個方面入手,進一步驗證我們對於這個問題的判斷,以便儘快改變業務資料下滑的現狀。
聽完上面三個部分的內容,我相信你對什麼是有結構、有邏輯的語言表達已經心中有數了。
有邏輯地表達,不僅在各種會議場合很重要,在工作彙報、晉升答辯、求職面試這樣的強語言表達場合都很重要。掌握上面三步策略,就能夠擺脫“說不好”這個表達的困境了。
走出“說不破”
跟前面“說不出”正好相反的人,便是“話匣子”。他們的話不缺乏邏輯層次,在一些簡單的問題上,也能發表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但遇到複雜問題,他們長篇累牘的“演說”其實寡味平淡。他們總是積極發言,想努力表現最好的自己,但是,往往自認為發表的高見,在真正的高手眼裡只是一場自嗨型的表演。他們陷入了“說不到點子上”的泥潭。
這類同學的問題根源在於兩方面:沒有從問題出發、沒有研究透問題。
沒有從問題出發
很多同學在發表觀點的時候,往往容易忽略問題本身,而是從一些自己熟悉的內容延伸開來,開始自己的長篇大論,結果說了半天發現根本沒有回答問題本身,很難說到點子上。即使有一兩句說到了點子上,但說著說著就陷入了洋洋灑灑的專場彙報了,結果對於問題僅有的一點看法,被淹沒在大量的資訊碎片中,讓聽講的人無從抓住他的核心觀點,他們“失焦”了。
怎麼辦呢?發表觀點時,一定要時刻以問題為原點,跳出資訊的海洋,用最精簡的資訊來回答問題。比如,如果領導讓你談談公司進入某個業務領域的可行性。你就應該緊緊抓住可行性這個點,在充分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回答基於目前公司現狀,公司是否可以進入這個業務領域,可行是基於什麼判斷,不可行又是為什麼,分別都要給出具體的觀點和理由就可以了。
沒有研究透問題
還有些同學在發表觀點的時候,倒是不會出現失焦的情況。但是,可能對問題沒有研究透,聊到的都是一些皮毛的東西,也會出現說不到點子上的困境。他們能把最近媒體上關於某個話題相關的看法組織得井井有條、說得非常全面,但是,這些內容往往缺乏深度,缺乏對於更加本質核心問題的研究。因為媒體的文章、一些報告的內容大部分都是二手資料。
要對問題形成深入的看法,就不能僅僅依賴於這些二手資料的整理,還需要和行業的業內人士進行溝通交流,要和產品的使用者進行調研訪談。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才可能對問題有更深入的洞見,才可能真正說到點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