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60後代表著1960年,到196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們熬過了全國性饑荒、經歷了改革開放,他們憑藉頑強的毅力,完成了一樁又一樁的壯舉;

2020年開始,60後邁入花甲,逐漸進入退休養老的狀態。他們本該安享晚年,卻頂著莫大的壓力,肩負家庭的責任,過著“上有老、下有小、下還有小”的日子。

所以,他們不敢休息,退休後也會選擇再就業。“目前,我國60歲以上就業人數在9230萬人以上”。他們只是想再多賺一些錢,來貼補兒孫、接濟父母。

“六十而耳順”,60後經歷過艱苦的歲月,也懂得今日幸福的不易。儘管他們也明白世事難料,但他們還是想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上一輩和下一代,帶來更好的生活。

60後的父母,已漸漸失去了照顧自己的能力。他們或年老力竭、腿腳不便;他們或久病未愈、臥床不起。他們雖不願麻煩兒女,奈何歲月無情、衰老成了他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心有餘而力不足”的60後父母,不得不將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因為60後的父母,普遍喜歡家族式養老,他們中的大多數,不願在養老院安享晚年,更不願將積蓄,送給養老院。

60後的陳菊,需要照顧因高血壓,而癱瘓在床的母親時,已經60歲了。母親育有2女1子,小兒子雖與母親住一起,但是要工作;二女兒路途遙遠,遇到颳風下雨的天氣,很難及時到達。

陳菊作為長女,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重任。她身體還算硬朗,為人也豁達,只是家中丈夫小腦萎縮,亦離不開人,成了她最大的困難。起初,丈夫狀態好的時候,陳菊還帶著丈夫,一同坐公車去母親家。

後來,丈夫的病情越發嚴重,性格越來越倔強,大小便也失去了控制,陳菊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將丈夫反鎖在家中,一個人去照顧母親。然後,在飯點趕回家,給丈夫做飯。

很多人勸她,為什麼不把丈夫送進養老院、或是讓弟弟妹妹多分擔些?陳菊總覺得自己“可以”,但這句“可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不容易。

陳菊的母親王奶奶,是個特別愛“乾淨”的人。腿腳靈活時,地板要一天擦兩遍;床單要三天換一次;一丁點的油湯濺在沙發罩上,她會馬上拆下來洗曬。對待這些生活中的細枝末節,王奶奶非常講究,從不肯將就。

癱瘓在床後,王奶奶依然保持著“愛乾淨”的習慣。就像《流金歲月》裡的蔣奶奶一般,活了大半輩子,“精緻”已經活在了她的骨髓裡,改也改不掉了。王奶奶常年臥床,大小便都要在別人的幫助下,才能完成。

由於王奶奶的身子,過於沉重,兒女們的腿腳,也不如年輕時有力。便建議她穿上“紙尿褲”,這樣起碼不用因為搬運,而損傷了兒女的腰椎。可王奶奶卻堅持不穿,兒女來得稍微不及時些,她就會尿在床上,隨後便會要求換新的床單。

也許是因為自私,也許是想要維持最後的尊嚴。王奶奶沉重的身子,壓在兒女的身上,需要他們扶著下地時,或許從沒考慮過,60後的兒女也已逐漸老去,也正需要別人的照顧。

60後響應國家計劃生育的政策,家家戶戶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長大後,就成了如今的80後、90後。他們精力有限,很難在生活上,給予父母些許的照顧,卻常常得到父母無私的饋贈。

如今90後已邁入而立之年,但,擺在他們面前的房貸、車貸,卻依然壓得他們喘不上氣。為了給孩子減輕些生活壓力,為了幫孩子完成嫁娶大事,60後鉚足了勁,退休後也要回到職場,補貼孩子。

陳菊的侄子因為沒有房子,年近30,也未娶上媳婦。60後的母親劉女士,不得不在退休後,找地方繼續打工;陳菊的弟弟陳化,賺得工資後,也省吃儉用、鮮少外出應酬,為的就是攢錢幫兒子買房。

可是,高居不下的房價,對公積金少得可憐的普通單位員工而言,簡直就是奢侈品。然而,房子卻不該是香奈兒、巴爾曼那般的“奢侈品”。

與60後結婚時的時代不同,或許還能趕上單位分房。80、90後的房子,必須要自己買。為了解決兒子的買房困難,有多少人,像60後的陳化和劉女士那般,退了休還要在職場上拼搏的?

縱使買了房子,結了婚,年輕人想要換車、換傢俱的,60後們也從來沒含糊過。陳菊女兒換車那年,陳菊的丈夫,剛因小腦萎縮,在醫院裡搶救了半個月。憑著陳菊和丈夫的這點退休金,已經捉襟見肘。

陳菊卻還是顧著孩子,拿出了幾萬塊錢給她買車。或許女兒根本不知道,這幾萬塊錢對母親來說有多難,她只是理所當然地接受,理所當然地填補了自己的資金缺口罷了。

或許她並不知道,陳菊清湯掛麵的吃了好多天。大部分的60後,都是想著上一代,顧著下一代,頂著三代人的壓力負重前行。他們很少有埋怨、也不敢撂攤子。

或許,是因為見證了時代的變化,60後們感恩父母贈予的生命;或許,是因為吃過了太多的苦,60後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吃與自己同樣的苦。

孩子需要付出時間去陪伴,付出精力去照顧。這本該是父母的責任,卻因現實種種的無奈,將重任轉交到了60後的身上。從出生到上學,孩子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間,似乎比父母還要長。

陳菊妹妹陳梅的女兒,自從生了孩子後,就一直是陳梅在照顧。婆婆是郊縣的,來市裡一趟不容易,生活習慣也和年輕人不同。坐月子期間,沒少產生磕絆。陳梅的女兒,雖然和婆婆保持著面子上的禮貌,卻也忍不住和丈夫吐槽婆婆。

女兒的丈夫倒是心大,也不摻和。面對親媽和媳婦,莫衷一是。陳梅擔心日子久了,會影響他們夫妻倆的關係,便咬著牙,攔下了照顧孩子的重任。幸而,陳梅女兒買的房子,就在自己小區隔壁。她來回來去,也方便。

都說孩子是開心果,但養育一個嬰兒的不容易,恐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知道。他不是櫃子裡的洋娃娃,你喜歡他就抱抱他,不喜歡就棄之不顧;他也不是解悶的寵物,你把他反鎖在家,他就老老實實地等你回來。

從吃喝拉撒、到衣食住行,你要像一個貼身管家,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即便他在學爬的過程中,打碎了你心愛的花瓶;或是半夜就是不睡覺,你也無法跟他講道理,因為小孩子是不講道理的。

年輕人因為照顧孩子,黑眼圈重了、心臟脆弱了、腰也垮了。60後照顧孩子,難道就不會有同樣的問題嗎?他們又不是金剛不壞之身。

但是,為了能幫襯上孩子,他們即便扭了腰、累了心,也會和孩子笑笑說,“沒事兒,你忙你的,現在找工作不容易”。

在我看來,大部分的60後,都有一種“奉獻”意識。他們講究雖多、卻很少有人擺著長輩的款兒,去為難自己的兒孫;他們也愛抱怨,卻很少有人,能忍心不顧自己的爹媽。

生活中,像陳菊姐弟三人那般,揹負著三代人的壓力,負重前行的並不在少數。他們或許是公司裡,退休再就業的清潔工大媽;或許是公交車上,腿腳不便,卻還是讓座給孫子的大爺;又或許是醫院病床上,因為照顧父母而腰椎損傷,等待手術的患者。

當然,世事無絕對,也許你也遇見過:刁鑽的60後公婆、“吃人”的60後爸媽、“沒事找事”的60後長輩親戚。

我承認,我就遇到過。但我並不會,因此而憎恨或抱怨。只會為這些60後感到遺憾,遺憾他們年輕時,沒被好好善待;遺憾他們年老後,學不會善待別人。

60後,出生在新舊交替的年代,在他們的身上,有著舊時代的印跡,和新時代的機遇。他們用自己的負重前行,換來了三代人的歲月靜好。如今,他們已逐漸老去,希望他們能有更多的機會,為自己而活;也希望他們的兒孫、父母,能體諒他們的不容易。

1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為什麼有些親戚不如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