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之前,擇偶、相親、徵婚的渠道非常稀缺,絕大多數單位都不關心大齡青年找物件的事,幾十年都難看到單位舉辦一次大齡青年聯誼會。去婚介所登記的基本上都是文化水平要求較高的人,大城市晚報中縫週六才登一次徵婚資訊,雜誌上更是一兩個月才登一次。那時候沒有網路,只有極少數人才有最低端的數字尋呼機,中文機直到九十年代中後期才開始有人配置,有私家電話的家庭寥寥無幾,有大哥大(磚頭手機)的人還不到萬分之一。總之,在那個聯絡極難,社會上極少有人管婚姻介紹的年代,找物件比登天都難!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排名越靠前造成的剩男、剩女越多)主要有:1.幾乎所有的未婚女對未婚男的經濟能力要求大漲。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之前,女青年要求男青年家在結婚時準備一間婚房,未婚夫有讓未來組建的小家庭成員吃飽穿暖的收入就行。那時候,絕大多數新婚夫妻,都只能跟婆家人擠在一起,共住一套房。結婚時最多要求男方家包酒席錢。現在,女青年對男青年家的經濟條件要求平均漲了N倍!比如:要房、要車,要各種禮金(見面禮、端茶費、改口費、彩禮等等)。很多女青年家,把解決自己家庭經濟困難,提高孃家生活質量的重擔,壓在待嫁女兒身上。這導致眾多經濟條件達不到女青年家要求的男青年成為剩男,也造成大量擇偶標準遠超自身條件的女青年拖成剩女。
2.從徵婚啟事可知,只要涉及文化程度,大部分未婚女要求男方的文化水平在自己之上,其餘的擇偶標準是等於或高於自己的文化水平。由於男孩更貪玩,自律性更差,身高、體力比女孩優勢大得多,家長管男孩玩遊戲更難!因此,男孩玩遊戲的人數遠多於女孩,男孩玩的時間也遠長於女孩,這導致男孩平均文化程度低於女孩,成年後男青年工作環境比女青年差,收入比女青年低,危險性比女青年高。女性對伴侶文化及收入的要求,都是男方必須比自己高,而現實卻正好相反。大多數未婚男被未婚女的文化、收入高門檻擋在門外。
3.絕大多數男青年,不願意找身材較高且壯實,面相比較強硬,聲音比絕大多數女性粗,說話帶渣子(罵人的詞),一看上去就給人一種不好惹感覺的女漢子,擔心她們發脾氣時罵大街。不想娶沒有女人味(長相、聲音都不秀氣),過於肥胖,或長得太醜的女青年。
4.部分長相不漂亮但學歷較高,在單位升任一官半職的未婚女,她們不願意下嫁給學歷比自己低,職位沒自己高的未婚男;而學歷高,有一定官職的男青年更看重女青年的樣貌、身段。喜好錯位導致一些女青年看上的男青年,男方不願意談,想找這些女青年的男青年,女方又瞧不起。
個人覺得:長相、身材、聲音、學歷、官職等等條件,要麼天生註定不可改變,要麼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已經來不及再透過努力改變了,因此產生的剩男、剩女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男多女少,導致幾乎所有的擇偶女,都要求男方的整體條件必須高於自己,但對物件的索要,超出自身條件太多而拖剩,那就無自知之明瞭,畢竟,沒有多少人願要比自己差太多的情侶。隨著容顏的衰老,越拖,自身條件就變得越差,就越是沒資格要求對方達到自己想要的標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