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下面的現象你有嗎?

容易在陌生的環境裡感到害怕、緊張,卻努力保持鎮定?因害怕自己面臨尷尬或屈辱而經常逃避社交場合或聚會?

對所有可能的最壞情況都會考慮妥善的解決方案,但是考慮的程度明顯超出正常限度?無法控制自己頻繁且過度的擔心?

一直擔心很多事情,心裡裝著一塊塊大石頭,導致出現嚴重的拖延症,容易感到疲憊?經常有一些無法解釋的疼痛如:頭痛,肌肉痠痛,胃痛?

很難控制憂慮,頻繁感到不安且難以放鬆,很害怕在別人面前犯錯?

對某些自己或者別人沒有做好的事情,產生扭曲的責備感、恥辱、悲傷?容易憤怒或者經常處於憤怒的邊緣?

不善於處理不確定性很強的事情,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害怕失去控制?

這些都體現了一個人內心深處的焦慮感。

焦慮本身只是對還沒做或者還沒有經歷過的事情產生恐懼的情感性反應,但過度焦慮會形成情感性或生理性疾病。

過度焦慮甚至會導致人出現逃避和拖延,進而失去實現目標需求的動力。

人為什麼會出現逃避的行為呢?

根據研究表明,人在面對巨大壓力的時候,身體的交感神經系統會感到興奮,腎臟會加速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這種應激反應告訴大腦:要麼逃避,要麼面對。在人的基因裡,會覺得及時滿足和超常刺激比延遲滿足更有吸引力,逃避危險和逃避壓力是人的本能反應,是由基因決定的。

人面對壓力時,更容易透過吃的刺激、性刺激、勁爆的訊息來轉移,讓精神得到短暫的滿足。

過度的焦慮會使身體反覆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進而抑制副交感神經系統下的功能,會導致腸胃蠕動出現問題、血管變窄、心率過快等,進而導致食慾不正、失眠、心悸、性慾和免疫力降低。

焦慮成為習慣後,會成為人心中的負面自我認知,容易在心裡產生消極的自我暗示,進而出現惡性迴圈。

焦慮主要覆蓋的人群是什麼樣的呢?

從上圖可以得到當前焦慮集中在年齡段位於20-39歲的中青年,屬於建設社會的核心力量。

各個國家、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各階層都有不同的焦慮,焦慮的人群每年都呈現上升趨勢。焦慮表象是因為壓力大,那麼它的深層次核心誘因是什麼呢?

基礎層的人:這些人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吃飽穿暖,那麼他們焦慮的是如何穩定的保障自己獲取溫飽。

中下層的人:當生理需求被滿足後,開始尋找安全感維度的滿足,需要被庇護,需要一個可信任的外在環境,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需要有相應的保障。

中層的人:當有基本的安全感後,人類就開始尋找歸屬感,尋求社交關係,愛情,希望被別人認可,需要有穩定的圈子。

中上層的人:當有穩定社交圈子後,人類會進一步博取名聲,提高社會影響力,曝光於公眾面前,獲取大眾的尊重。

塔尖的人:這些人舉手投足之間都會受到大眾的密切關注,作為公眾模範,他們開始尋求更多自我精神上的突破,追求更多名利之外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對於中青年來說,核心需求層次位於中下層到中上層之間,那麼可以得到的結論:

當前中青年核心的焦慮誘因:是如何讓自己擁有安全穩定的外在生活環境、如何擁有穩定的社交圈子、如何更多得到社交圈外的關注和尊重。

中青年們正試圖透過自身努力,快速縮短理想需求與現實差距之間的真空帶,可一旦無法取得理想的結果時,主觀上就會陷入焦慮心境,加重負面的情緒,出現“越努力越焦慮”的尷尬困境。有些人陷入這種困境後,甚至開始逃避自我,尋求短暫精神上的刺激,陷入惡性迴圈,導致身心出現巨大的損害。

既然焦慮是主觀上產生的情緒,那麼分析它產生原因後,我們還是可以去消除的。中青年們為實現自我需求,進行努力奮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當能力與獲取目標的速度不匹配時,開始大量地在網際網路上獲取繁雜的資訊,犧牲自我健康,過分地追求短期回報,導致自己沒有清晰明確的目標和規劃,陷入“假忙”狀態,進而產生焦慮。

陷入焦慮的我們,要想擺脫當前困境,最好的手段是放慢追求成功的速度,設定明確的目標以及可執行的規劃。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學會接納過去那個不太優秀甚至糟糕的自己,區分當前能改變和不能改變的事情,在能改變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的關注,長期有耐心,慢慢沉澱屬於自己的成功。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談談交際舞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