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為了實現一個目標而做了詳細的計劃,但最後卻沒能按照計劃執行起來?
也許你想提高英語水平,你下載好了軟體,制定了每天的打卡計劃,甚至為了激勵自己還交了保證金,但在執行了幾天以後便沒了下文。
也許你想做自媒體,你報名了學習班,買了很多裝置,但在拍了幾條影片以後,因為沒有收到很多關注,便不再繼續拍攝了。
也許你下定決心改掉壞習慣,做更好的自己。但在堅持了幾天以後發現,你還是習慣那些壞習慣,很難堅持去改變。
如果碰巧你也有類似的情況,相信我,你不是一個人,因為我也跟你一樣。曾經,我以為我思故我在,我既然想到了絕妙的點子,又有了周密的計劃,那麼我一定能實現我的想法。
但是,現實給我潑了一盆冷水。記得《士兵突擊》裡團長跟許三多說,想到和得到之間還差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那就是做到。
我們大部分人都想得到,也知道該如何去得到,但卻很難真正去做到。而無法做到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持久的內在動力。也正為此,內在動力是否充足,成了人與人之間拉開差距的關鍵。
如世界級大腦教練吉姆•奎克在其圖書中《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所言:“去做別人不會做的事情,才能過上別人無法過上的生活。在正確的方向上邁出哪怕一小步,都可以徹底改變你最終能夠到達的高度。”
吉姆·奎克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在童年時期大腦受傷,曾經在學習方困難重重。後來,他透過獨創的方法提升了自己的腦力水平。從那以後,他用全部精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開發潛能,併成為了矽谷名人和各大機構爭相聘請的大腦教練。
《無限可能》一書中介紹了關於升級大腦的系統方法,幫助你從思維模式、內在動力和方法方式三個維度來喚醒你的學習腦,開啟無限可能人生模式。其中如何創造內在動力,是創造無限可能的關鍵因子。
1.內在動力不是拍腦門想出來的在許多人看來,內在動力是憑空想出來的,一場動員大會,一次痛徹心扉的醒悟,好像都能瞬間激發起一個人的內在動力。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面試了一個工作,在那之前我做了充足的準備,也很希望自己能面試成功,但最後因為英語口語太差被刷了下來。
那次對我的打擊很大,下定決心要提高英語水平。後來也確實認真學習了幾天,但很快就堅持不下去了。因為在那之後我找到了工作,而那份工作對英語沒有要求。
可見內在動力如果只靠憑空想象和一時熱情,是很難維持的。吉姆·奎克在《無限可能》中提到,“內在動力不是你擁有的固定資產,而要靠行動去爭取。”
現實中,沒有動力成了很多人拖延的理由。因為沒有動力所以不去學習,因為沒有動力所以要玩會兒手機等動力來了再去學習。
在吉姆看來,“我毫無動力”其實是一種自我催眠,一種偷懶的擋箭牌。內在動力不是需要等待才能有的東西。而是一種精力管理,它是一個過程,一種策略,你能控制它,並且可以遵循正確的方法不斷地創造它。
2. 內在動力來自與你想要實現的目的還是回到我下定決心學英語的例子,一開始下定決心是因為我需要透過提高英語水平達到找到工作的目的。可後來為什麼沒能堅持下來呢?那是因為我的目的變了,我已經找到工作了,而且這份工作不需要英語,也就是“需要透過提高英語水平達到找到工作的目的”這件事情不存在了。
這裡想澄清一點,那就是目的不同於目標,目標是一個人想要到達的位置,而目的是一個人想要實現目標背後的原因。
喬布斯賣蘋果手機,他的目標是掙錢,但他的目的是讓每個人享受科技對生活的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商家愛打情懷牌,因為他們深知“人們購買的不是你生產的產品本身,他們購買的是你生產這款產品的原因。”
回到我們個人身上也是如此,內在動力像是買家,能激勵買家的從來不是那個要掙多少錢的目標,而是掙錢背後的目的。
古人云三十而立,很多人在三十歲之前沒什麼目的,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三十歲之後有了家人孩子,他的目的一下子就變了,他要養活全家,他想家人幸福,掙錢是他的目標,但是真正能激勵他前行的不是工資到賬的瞬間,而是帶家人出去消費時她們臉上的笑容。
3. 目的要與價值觀和身份認同相匹配很多人會說,我有強有力的目的啊,誰不想讓家人幸福,可是為什麼我還是沒有強勁的動力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個故事。
阿平是個燒烤攤攤主,也是個菸民。他老婆和父母勸說了他無數次,想讓他戒菸。他自己也覺得吸菸對身體不好,但在戒了很多次之後,都失敗了。
後來阿平有了一個女兒,女兒嫌棄爸爸身上有煙味,不讓他靠近。為了女兒,阿平再次下定決心戒菸,最後很快就成功戒掉了。
這個故事看起來像是簡單的父愛故事,因為愛女兒所以有了足夠的動力去改變。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那難道是阿平對父母和老婆的愛趕不上他對女兒的愛嗎?
答案其實不是這樣。深層的原因是阿平的價值觀和對自我的身份認同變了。以前,在阿平看來,吸菸雖然是有害健康,但並不什麼壞事情。同時,他覺得自己就是個想享受生活的人,而吸菸是他享受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了孩子以後,阿平變了,首先在價值觀上,他開始以是否會傷害到女兒來判斷事情的好壞,其次在身份認同上,他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好爸爸。兩者的變化影響了他的內在動力。
這個故事其實也清楚地展現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目的要與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他的身份認同相匹配。你的行為必須以某種方式體現了你的價值觀,否則你的行為便會缺乏動力。同樣,你要採取的行動要與你對自己的看法保持一致,而不是因為別人的看法而做出行動。
有了這些,我們就能獲得最強勁的驅動力。當下次你感到深陷困境、手足無措時,可以思考一下你的目標和價值觀是否匹配,然後問問自己,需要進行怎樣的調整。
最後:探尋你內心最深層的渴望,挖掘讓你超越侷限的內在動力很喜歡吉姆在《無限可能》中寫道的一句話,他說“自己對自己的愛,很大一部分體現在保護自己的時間和能量上。”
當今社會,很多人每天都會感到很累很焦慮,那不是因為他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而耗費能量,而是在被不符合自己價值觀和自我認同的事情所折磨,只因為那些事情是別人所認同的。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超人,找到自己的超能力的方法就是要先認清自己是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要聽別人來告訴你你是誰你該怎麼做。如果什麼都是聽別人的,那麼你自然會動力不足。
從今天開始,請試著探尋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併為此付出努力。相信我,最後的結果一定不會辜負你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