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面對孩子的問題的時候,深感自己的知識匱乏,很多東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養娃實操中不能靈活運用,融會貫通。
於是開始看一些兒童心理學的書,也聽一些兒童心理學的課。遇到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孩子發展的路上,先天遺傳和後天培養,誰說了算?“
剛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覺得這有什麼可以討論的,雖然我們不是遺傳學家,也不是心理學家,但我們都知道,是先天遺傳和後天培養共同決定的。遺傳很重要,後天培養同樣重要。
對,都重要。經過了長達一個世紀的爭論,各門派的學者已經達成了共識:是遺傳和後天環境共同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
可問題來了,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遺傳基因最重要的影響是什麼?如果基因一般,好的後天培養能否成為助力實現突破?先天遺傳和後天培養如何一起影響一個人的發展?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老俗語很形象的解釋了什麼是遺傳。
孩子生下來的那一刻,不,可能還要早,在媽媽肚子裡入住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未來你的樣子,比如是一個面板白皙還是黝黑的娃,是一個濃眉大眼還是一個單眼皮小眼睛的娃?是一個天賦異稟還是一個資質普通的娃?
貌似在遺傳這一塊,我們能改變的似乎太少。除了強身健體,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給娃一個安全的登入環境之外,其它都是已經註定了的。
先天的遺傳因素,相當於把娃放進了一個框架裡,未來他所能到達的高度已經設定好了。
當然,娃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能達到這個極限,就取決於後天的環境了,後天培養就像那股助力,好的助力能夠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朝極點無線靠近。
所以,基因和後天培養對孩子的影響沒有一個既定的模式,它們以一種變化的,非常複雜的關係,沒有固定的說誰佔百分之多少的比例。
就算轉基因比較好的孩子,如果後天環境跟不上,也就是空空浪費了身上的好基因。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或許我們自己都有可能是這樣的例子。
智商平平的孩子,如果後天環境好,在成長的各個階段都能得到好的培養,也會有一個出色的人生。不僅勤能補拙,後天培養也能補拙。
後天培養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沒有一個標準供我們衡量,也沒有一個完全的技能List,讓我們從上崗前就開始接受培訓。
每個娃又是不同的個體,就算是一母同胞,有時候還需要不同的技能包修煉升級呢。
再比如,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孩子在特定的年齡會出現一些特別的行為,就像兩歲左右的孩子老是說不不不,什麼事情都要按自己的順序,不能錯一點。如果我們把這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出現的行為當成熊孩子行為,甚至進行壓制,這些被壓制的情感或行為將可能在未來比如青春期釋放更大的破壞力。
這些知識的補充也就佔用我們一部分刷手機的時間,達到的卻是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2. 順應遺傳規律,尊重孩子的天賦,設定可行的目標。
拿孩子上興趣班來說,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來幫孩子選,甚至有時候強行把自己小氣候沒有機會實現的夢想綁架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天賦在哪裡,孩子自己並不知道,需要不斷地去嘗試,去看孩子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找到與天賦相匹配的技能修煉,孩子也會展現出自己的恆心與毅力,如虎添翼,攀登高峰。
如果按父母的意願,遠在了孩子天賦的短板上,那麼天賦就會悲催的變成天花板。
3. 拿父母最關心的學習成績來說,天賦和後天努力各佔50%。
我們不能要求孩子每個科目都達到頂尖水平,這是基因決定的。
但也不要盲目的否定孩子在某個科目上的興趣,比如我家孩子不擅長數學,就我們從前上學的經驗來講,很可能因為一個外在的因素比如不喜歡某個科目的老師而失去興趣。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激發他們的興趣。
默默耕耘,靜待花開,理解了遺傳和後天培養的的關係或許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耕耘的新方向。我們既不要過於主觀的相信天賦,也不要過於執著的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有最好的結果。
天賦和後天培養這種互動的影響,成就了我們人生的無限可能。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在這條路上娃需要努力,我們父母同樣也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