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是我在一個課堂上的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很認真地聽講,儘管戴著口罩,我能從她的眼神中讀出她的認真。
我在講到戰略的時候提到一個問題,就是人的身份選擇。
我提出了一個觀點,在企業裡邊兒有個身份選擇,就是我未來的願景是什麼?
在家庭裡邊人一個選擇,我未來要組建什麼家庭,要不要?
我順便問了她一句,我說你有沒有結婚,她說沒有結婚的。
我和這個同學們談起來,就是在個人成長過程,家庭的重要性。
一個人一定要成立家庭,因為一旦你成立家庭以後,你的人生可能會因為成立家庭而發生改變,一個人一輩子一個人過是孤孤單單的,短期可以,長期不行。
沒想到下了課以後,有一個男的過來找我,說要感謝我這個人。
後來他說是女孩子的父親。
他說我是上一期的班長。我最發愁的是我的女兒不找物件,不結婚。
這種女兒不想結婚,父親希望結婚,這種在生活中很常見,這種現象是怎麼產生的?
第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沒有給孩子植入一種叫婚宴婚婚戀觀。女孩兒如果家庭條件好,認為自己能過得好。所謂的富養導致她沒有看到和男孩兒相處以後結婚的樣子。所以說要在早期的孩子成長過程植入要結婚這種觀念,這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如果父母對孩子很好,給錢又給視野,她覺著我幹嘛要結婚。我還要生男孩的氣,我還要做你的老婆,幫你生孩子。
這種只為自己活著的女孩子,老了以後會後悔的。
在年輕的時候認為可以不結婚,甚至認為一個人活得很好。
但是30歲、40歲、50歲,甚至老了以後,是什麼樣的情況?
舉了個例子,我碰到曾經碰到一個女士,60歲了。
在深圳有五套房子,父母在安徽,每年回去看父母,父母也會來深圳去看她。
後來父母突然去世了,女士就給我感感慨他的人生。
她現在每天抱著五套房子,收房租,掙掙錢,過過小日子。到過年的時候,當所有人,和她這個年齡的人,都有自己有兒有女,甚至有孫子,他們不會願意和女士一起過年,所以再有錢也是孤單的。
所以一個人要學會在年輕時做出選擇,要找到自己生活的節點。
我的結論是,要學會去尋找生命中那一半,有人照顧。
年輕時候是愛情,老了以後是互相的幫助,是相濡以沫的互相的體貼。
我不知道我的這個觀點能不能打動女孩,但是我從他的眼神裡慢慢能看到她接受了我的觀點。
一堂課,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