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篇文章其實想寫很久了。
我和老公都是外出打拼沒在父母身邊一起生活的,父母們在生活中許多壞習慣,卻總是不聽我們的勸,讓我們做子女的遠在外地十分擔心。
去年,婆婆不小心摔倒,把手臂摔骨折了。姐姐帶她去醫院,醫生讓住院幾天,做個小手術固定骨折的地方,婆婆堅決不同意。
我們沒在家,只能不停的打電話關心近況,也不停的勸說她聽醫生的建議。
婆婆還是去了小型的骨科診所,讓那裡的醫生接骨。但是她回家後不聽話,還用受傷的手拿東西,導致固定好的地方不停的活動,傷一直好不了。
她卻認為是醫生技術不好,去了另外一家骨科診所。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趟。時間耽誤了不說,手一直沒好,甚至有更嚴重的趨勢。
最後是恐嚇她再不治療手可能就廢了,這才聽子女們的話乖乖治療。
父母的固執己見、聽不進勸,已經是陳年大難題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們是能不聽你的就不聽你的!
比如:爛了的蘋果不能吃、剩菜最好倒掉、蔬菜豬肉能吃新鮮的就不要買太多在冰箱裡凍著、炒菜不要重油重鹽、別亂買些亂七八糟的微商淨水器水龍頭、別明明身體不允許卻還要抽菸喝酒、體檢體脂率高,讓減肥卻說自己一點也不胖……
就說年初疫情戴口罩這件事,非得要新聞裡反覆強調疫情的嚴重性,加上藥店裡口罩限量供應,他們這才願意配合。
為什麼父母們會如此固執己見呢?到底要怎麼樣讓他們聽自己的勸呢?
二
曾經我因為爸爸買理財產品被騙的時候,有想過去學習金融經濟學方面知識。
因為我一直覺得爸爸不聽我的勸告,是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權威人士,不夠專業。
後來我才意識到,就算你是總統,可能也無法說服你爸媽別瞎買保健品!
因為爸媽們聽不進去的原因,是因為這些話是從我們這些子女的嘴裡說出來的。
在他們眼裡心裡,我們一直都是孩子,哪怕我們已經長大了。他們認為自己生活經驗更加豐富,閱歷更加豐富,所以聽不進我們的話。
如果換做是親戚朋友,鄰居同事,隔壁樓的阿姨來說,他們會無比堅信!
脫口秀演員的呼蘭,是哥倫比亞大學精算系的高材生。可是他也沒法讓他的媽媽不去買騙人的理財產品。
他最後只能戲謔苦笑的稱自己的媽媽為“東北金融女魔頭”……
韓劇《機智的醫生生活》裡,主角之一的柳演錫,飾演的角色是個醫生,劇裡他的媽媽也不聽他的話,飲食非常單一不夠均衡。
三
我和我的父母的每次溝通,都會陷入一個怪圈:
心平氣和講道理,各種舉證搬事例➡️然後他們聽不進去我開始生氣,直到我們吵起來最後不歡而散➡️我開始檢討我自己,為什麼在工作中甲方爸爸都可以說服卻說服不了自己的爸媽,肯定是我哪裡說的不到位,我語氣不該這麼重,要有耐心。➡️然後下一輪的溝通,生氣,不歡而散……
父母的固執是從老了才變成這樣的嗎?其實不是的,他們年輕的時候也很固執。他們強勢固執的性子不是一天養成的。
從小要求我們不許這樣不許那樣。要聽他們的話,要走他們覺得正確的路線。
爸爸媽媽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聽話的小孩,但是作為已經明白事理的小孩的我們,同樣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對聽話的父母。
雖然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是小孩,但是,小孩也會長大不是嗎?小孩也會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明白許多道理,甚至獲得許多父母所不知道的知識。
我理想中與父母之間的狀態,應該平等交流,知識共享的狀態。
可是太難做到了,從古至今,大部分學者專家都在研究如何教育出一個聽話的孩子,卻沒人告訴我們該如何讓父母聽聽孩子的話,聽聽孩子的勸。
而且,父母們多數還死要面子又固執,被孩子指出缺點後,不但堅決不認錯並且還會覺得傷自尊而發脾氣,好像只要能在氣勢上壓的我不敢還嘴,錯誤就不是錯誤了。
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說教幾句,也許就能糾正錯誤。實在不行,吼幾聲,或者大巴掌揮過去,孩子肯定是乖乖地改了。
可如果是老人呢?有時真不是規勸幾句就能轉變,說得多了大聲幾句,還會讓父母覺得自己不孝順!在那裡傷春悲秋的,真是子女們傷透腦筋。
歌手周深說,
父母其實也不知道怎麼當父母!
多理解多尊重吧,這可能是人生的必修課。也希望以後自己為人父母時能做得更好[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