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期待別人隨時體察我們的情緒,沉默換不來別人的幫助。如果我們需要幫助就要用語言表達出來。
這段話來自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它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人際關係中溝通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人人都有被瞭解的訴求,最好的方法是主動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訴求,無論是有關哪一方面的,才有可能被別人瞭解。
特別是在需要幫助的時候,語言表達是讓別人瞭解自己真實內心需要的重要途徑。
01溝通是給別人一個機會懂你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並不善於表達,當他面臨情緒或者工作、生活問題困擾時,往往寄希望於別人體察到自己的需求,一旦別人沒有做出他所期待的迴應,心中就會生出許多的怨懟。
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還會對親密的人態度冷漠,或者直接冷戰,更甚者會伺機大發脾氣,這些表現不但對自己真實的需要沒有幫助,還會使其的人際關係面臨緊張。
這些都是因不懂得溝通所造成的。但根本的原因是認知的錯誤,也可以說是因為忘記溝通的原則。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的思想意識,隨時都在變化,而且我們面臨的問題也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
即便關心愛護我們的人,心甘情願給予我們更多的關注,但是不能指望他們隨時隨地都有時間和精力去揣摩你的心思。
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白期待別人隨時體察我們的情緒是一種奢望和幻想,想要獲得別人的理解和幫助,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就是要學會表達自己。
也就是說,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要學會與人溝通,因為溝通就是給別人一個機會懂你。
02表達真實需求,而非情緒但是懂得溝通的重要性是一碼事,會溝通又是一碼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踩過哪些有關溝通的坑呢?其實主要兩方面:
一,理不清自己的真實需要,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當我們與人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如果頭腦中所浮現出的資訊是雜亂無章的,我們就會語無倫次,對方也就無法準確的接收到你的訴求。
《請停止無效努力》的作者孫圈圈認為:很多人覺得,自己的表達能力存在問題。其實,當你無法清楚地表達想法的時候,可能的原因是:你的想法本身就不清楚。思路非常清晰的人,很少有表達不清晰的,因為表達本身就是思路的一部分。
二,只顧表達自己的情緒,忽略了自己的真實需要。在與人的溝通當中,我們的表達,完全被情緒左右。也就是說,我們只是在表達情緒,根本不關心事實是什麼,以致忽略了自己內心真實的需要。
比如,夫妻吵架喜歡翻舊賬,就是在宣洩自己的委屈和不滿,往往到最後,完全忘記為何而吵。
實際上,引起吵架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那個感到特別委屈和不滿的人,真實的內心需要只是希望得到對方的關心和關注罷了。
所以,想要滿足自己內心的真實需要,首先要梳理好自己的想法,我們要明白,我們要表達的是自己的真實需求,而非情緒。
03如何梳理大腦,讓思維清晰孫圈圈認為:要想梳理好大腦中雜亂無章的資訊,讓表達更加清晰,我們需要有一個思路將這些資訊進行結構化。其實就是要有結構化思維,它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我們更好的溝通。
那要做到將資訊結構化,關鍵是這三個步驟:
第一, 想主題。我們與人溝通必然是先想好一個溝通的主題,通俗些說,就是自己想溝通哪一方面的事情。
比如,工作中所遇到的哪個具體專案上的問題,或是生活中有關夫妻關係間的困擾等等。總而言之,這個主題應該是盤旋在大腦裡訊號最強烈的那一個,抓住它,就是找到了你最想溝通的事情。
當然要選取的主題要以你溝通的物件為前提,比如,同事間最好溝通工作方面的事情,好朋友間或親人間就可以溝通私人方面的事情。
第二, 丟擲觀點。想好主題以後,就要丟擲自己的觀點。因為直接丟擲觀點,更能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引起對方的思考,讓溝通順利進行。
第三, 陳述理由。陳述理由時,要條理清晰。也就是說,要按照步驟,有條理、有邏輯地去陳述。
比如,你可以選擇以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後去陳述;也可以選擇事件發生的空間順序去闡述;當然也可以按照事件所包含的幾個要素去分別陳述。
以上就是結構化思維的三個步驟,我們會發現,這跟我們寫議論文是一樣的道理,也就是說,寫文時同樣要先找到一個主題,然後可以用案例引出自己的觀點,接著分析觀點,給出論據,最後再得出結論等。
其實,當我們擁有結構化思維後,無論是說話,還是寫文都是一個邏輯體系,這個邏輯體系可大可小,大到它可以是一本結構嚴謹、內容詳實的書,小到它可以是一次5分鐘的交談。總之,我們做所有事都可以運用這個邏輯體系去演繹。
04結語
人是由社會屬性決定的,所以溝通力是我們生存必備的能力。
但是,溝通不但是給別人一個機會懂你,也是讓自己有機會聆聽另一個世界,也就是說,溝通帶來的影響是雙向的,它是人類彼此建立連結的重要紐帶。
也可以說對我們在乎的人,透過溝通,瞭解他們的真實需要,就可以及時給予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以增強我們的親密關係,收穫親密的情感體驗。
所以,在溝通時,我們不但要會表達,還要會傾聽,甚至有時聽比說還要重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聽,也是一種溝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