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當代年輕人究竟被婚姻追得有多緊?看看知乎上關於被催婚問題的熱度和關注者就知道了。

有被催婚到過年不回家的

有被催婚到出現抑鬱症的

更有甚者出現了催婚導致自殺的案例

父母們用不確定的未來做鞭,一遍遍地提醒孩子們不結婚的悲劇下場。猶如不顧售後的王牌銷售,只想快把手中的產品出手。

親朋好友更是火上澆油,在每一個原本應喜氣洋洋的大年夜反覆提起他家循規蹈矩結婚生子的孩子,彷彿他就是現代年輕人生活的標準答案,是每一份人生作文的參考模板。

但鄭淵潔面對這一個反抗便是不孝,順從人生無盼的尖銳答案給出了屬於自己的溫柔回答。“這是民法典賦予你的權利。”

1. 婚姻是什麼?

一萬個人心中對於婚姻有一萬種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婚姻是感情到盡頭的昇華,如水到沸點融入了空氣;有人把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奉為圭臬,認為婚姻不過是兩人激情退卻生活最原本的模樣;而我的父母比較傳統,認為婚姻一開始便是一種合作,一種對抗生活的合作,離婚對於他們簡直是天方夜譚。

於西方來說,有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血淋淋指出婚姻有為了私有制財產的繼承的功能,有了婚姻制度才能確保自己一輩子賺取的私有財產能傳給自己的親生子女。他還毫不客氣地把由當事人階級地位決定的不斷權衡利弊的資產階級婚姻形容為粗鄙的賣淫,只不過那種婚姻不是如工人一樣一次次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而是把身體一次永遠出賣為奴隸。(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

於東方來說。不同於西方基督教的來生來世,中國自古以來所帶有的腳踏實地的唯物主義色彩產生了一個成語——人死燈滅。人死了就是歸於黃土再無來世了,所以傳宗接代就是一種自身血脈在子女身上的一代代傳遞的觀念,這就是中國人想繼續留存於世的方式。

但婚姻在於現代生活的語境下究竟有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能讓大家減少恐懼,緩解焦慮呢?

在我看來,婚姻不是人生這場考試中的必答題,而更像數學考試中的附加題,答對了加分,不答不扣分。

2. 為什麼當代年輕人結婚率偏低?

根據2018年的中國結婚率和離婚率報告顯示,中國離婚率增長迅猛,自2003年以來,已連續15年上漲,從全國平均水平看,2010年離婚率為2%,2016年達到3%,2018中國離婚率達到3.2%

離婚率已經連續15年上升,總的來說:結婚率在下跌,離婚率在飆升。從民政部公佈資料來看:2014-2018中國結婚率已連降5年至7.2%。2018年結婚率更是創歷史新低。

在城市裡,平均的初婚年齡在26到27歲,發達地區則更晚,2017 年,江蘇人平均初婚年齡為 34.2 歲,而2015年時的平均結婚年齡僅為28.9歲,現在仍然有上升的趨勢。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傾向於不結婚呢?

根據人民日報微博的調查,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和沒有能力承擔家庭的責任再不結婚的調查比例中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而還有一個嚐嚐被人忽略的原因也隨著這次調查浮出水面——享受單身生活,這就是當代年輕人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對於主導自己生活方式的渴望,和一種活在當下,只對自己負責的人生態度的體現。

享受單身生活的百分之16.5不可忽略

3.結婚真的代表安全穩定嗎?

“如果你害怕寂寞,就不要結婚。”

——契科夫

面對選擇,人類總是想要權衡出一個最有利於自己的答案。

縱然,婚姻仍然是目前最具權威的生活方式,仍然是兩個陌生人類關係的至高形式。但正是這種權勢滔天的目光使得人們很難運用自己批判地看待任何問題的手段。特別是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一段婚姻就是拯救他們於水火的最後法寶。

但婚姻真的如同大家所認為的那樣,能百分之一百地提供穩定感和安全感嗎?

我享受和女朋友一起看電影,一起壓馬路,在南方的冬天一起在冰冷的被窩裡瑟瑟發抖;但我也懷念和好朋友們一起逃課翹課,一起通宵打遊戲,一起街邊啤酒燒烤吹牛到天亮。

無形的孤立感深入婚姻和親密關係,以至於很少有人能察覺。而這種感覺的由來正是前文所提到的當代年輕人強烈的,獨立的自我意識。

正因為獨立,婚姻不是兩個群體的結合和互相滿足,而是兩個獨立個體的奔赴;正因為獨立,婚姻時雙方都必須被假設已經能自給自足,不再依賴父母;正因為獨立,結婚的壓力精準無誤地落到了每一個獨立的肩膀上。

既然如此,婚姻就不應該成為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了。不是每個人都想承擔原本一個社群才能負擔的責任,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自己的主體身份在婚姻後被慢慢淡化,婚姻應該逐漸從人生的義務和使命,變成個人的選擇和自由。

請大膽對催婚說不吧,當我們對愛的定義還模糊不清前

(圖源網路,侵刪)

#鄭淵潔對不想結婚的看法#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同樣是子女跟老人住一起,有的家庭很幸福,有的卻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