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完美"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完美的人"在你心中又意味著什麼?

或許你會把偶像明星當成"完美",或許在你心中父母老師是一種"完美",或許你所追求的物件就是你認為的"完美"......而你也努力在朝著完美前進。

但是,常常出現的卻是事與願違。在你的內心深處也許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完美無缺",可就是不願意放棄"完美"的腳步,以至於越希望"完美",結果越失望;越追求天堂,越墮入地獄。

你以為這樣的心理是"完美主義",是一種正常的心態,是人人都擁有的想法。但《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告訴你:要警惕這種感覺——我們的人生是完美的,我們的家庭是完美的。

作者武志紅是一名資深的心理諮詢師,他在得到、喜馬拉雅等多個付費平臺都著有心理科普專欄。他在這本書中告訴我們,一些所謂的負面情緒,如壞習慣、痛苦、悲傷、憤怒、恐懼等雖然不好,但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和正面意義。

這些情緒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而且這些情緒並不是我們的敵人,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接納它們,並要感謝它們讓我們越來越堅強,體驗更多生命的無限精彩。

一、不要剝離自己

也許你對自己一刷就是兩個小時的抖音深惡痛絕。

也許你對自己回到家就對父母、伴侶、孩子大呼小叫懊悔不已。

也許你對失敗後的低落總是無法自拔。

面對這些大家眼裡的壞習慣、壞情緒,你一定想了很多辦法去解決、去克服,也可能諮詢了無數人、看了無數書,卻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狀態,甚至是不斷惡化。

為什麼會出現越努力、越失敗的結果呢?

原因就在於你把自己剝離出去了。

在《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這本書中,作者哈維·艾克提到一個觀點:你不等於你的心靈。你比你的心靈更大,也更強。心靈只是你的一部分,就像你的手只是你的一部分。

同樣,那些自己和別人眼中的壞習慣、壞情緒,其實也只是你的一部分,它並非你的全部,更不是你的對立面。你完全不需要把它們作為一個假想敵來對待。

怎麼才是正確的做法?

找到內心的和諧。所謂自控,其實並非只是偉人、超人的獨有特點,普通人一樣能做到。他們只是將自己內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當作朋友來看待,這樣才能從那些負面中找到正面的、積極的一面。

二、不要延伸自己

你何時才會感受到負面情緒?是一次演講失敗、一次表白被拒,還是一次工作失誤?

就如同前面所說,你怎麼看待這些情緒才是最關鍵的。但是,很多時候,往往並不是這個事件本身導致了我們的情緒低落,反而是這種情緒低落導致了一連串的事件發生。

比如,當你一次關鍵的演講比賽失敗,你會認為自己技不如人,會產生非常自卑的心態。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想法其實很正常,只要不過度延伸就沒有任何問題。

但內心的小怪獸卻不會"善罷甘休",它可能會想:這次失敗證明了我確實能力不行,我不該參加這種比賽,我不該在這麼大的舞臺上丟人現眼。這種負面情緒的延伸,可能就導致自己以後極其抗拒在公眾面前的表達。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滑坡謬誤"。

對於一些掌控感很好的人來說,他只會把某次失利當成一個普通的事件;而對於掌控感比較弱的人來說,他很容易產生"天塌下來了"的感覺,覺得生活、工作的一切都非常糟糕,從而從一件事的失利進而轉嫁到否定自己、否定全部。特別地,不僅僅是從自己身上延伸出去,還將這種負面情緒帶回家裡延伸到伴侶、父母、孩子身上。

面對這樣的"困境",張海迪有一句話很值得我們借鑑:"人就像一部機器,殘疾人就像部分零件損壞一樣,不能因此就把整部機器毀掉,那些能用的部分還是大有價值的。"

回到負面情緒本身,它僅僅是我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即便在當下看來這種負面情緒很不好,不是自己想要的,我們也沒有必要否定自己的全部。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不必糾結在這一個點,而放棄了整個森林。

三、不要拒絕自己

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會是一帆風順,在這條路上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阻礙和挫折。很多時候,我們會刻意遺忘這些過去,就好像它們從來沒有出現在生命中一樣。

但是,這些被否認的部分並不會真正地消失,而是轉為潛意識的一部分,潛藏在你的內心身上。它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就影響著你的一言一行,有的時候你開心,有的時候你憤怒,有的時候你悲傷,並不完全源自當下的感受。你以為的自由,可能只是過去拉長的剪影而已。

怎麼才是正面地看待這些呢?

學會接受自己。無論是負面情緒,還是眼前的難題,逃避永遠是下下策。只有直面它們,才是唯一治標又治本的方法。

我們需要接受什麼?

接受過去的不幸,接受當下的狀態,接受那些讓我們憤怒、悲傷、內疚、恐懼的事情,接受你和父母、情人、孩子之間的關係。

我們常說,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確,自律是當下大多數人的口號。我們如果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又談何成功?

但是,當你嚴格對待自己的時候,你就會"寬以待人"嗎?比如明朝時期的海瑞,被譽為海清天,他的清正廉潔自然不在話下。但他對身邊人的嚴格卻極難讓人接受,甚至是自己的妻女。

學會寬容自己,其實就是學會和自己和解。只有完全接納了自己,才能夠更好地接納別人。

王爾德曾說,人真正完美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在於他是什麼。

我們所追求的完美,無論結果如何,關鍵在於這個完美是我們自身,否則毫無意義。只有當我們全身心地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這才是內心最和諧的時刻,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完美。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心理學:你最喜歡哪款手機殼,測出你的愛情為什麼遲遲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