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群體當中,現在流行搭夥過日子。也就是不扯證,只是一起生活。
這種做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彼此的財產不會發生混淆,而且雙方的家庭及子女,也不會過多摻和到兩個人的感情當中來。
應該來講是比較簡單、單純的一種生活方式。
可依舊有些男女沒辦法在一起過太久。
和鄰居搭夥四年,一位67歲老人苦不堪言,直言:“三個孩子掏空了我。”
看過他的經歷之後,大家會發現,無論什麼樣的感情相處模式,如果不能擺脫一些具體的影響因素的話,最終都會面目全非,陷入無奈與困境當中。
01
卞老人今年已經67歲了,61歲的時候,自己的原配夫人因病過世。
之後單了一年,62歲的時候跟同樣喪偶獨自生活的女鄰居產生了感情,63歲開始搭夥過日子,直到現在,兩個人在一起已經生活了四年。
可以說,他們兩個人對待彼此還是蠻真誠的,也不貪圖對方什麼。
純粹就是想身邊有個人可以相互陪伴與照顧,將餘生過得更好。
只是,儘管搭夥的心是單純的,但是靠得太近的感情,是無法做到全然不顧對方家庭的。
這4年間,因為雙方的3個孩子總是向他們伸手索求金錢與物質,這對老人被搞得焦頭爛額,窘迫無奈,現在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
原本以為,自己找個老伴一起生活,至少減少了孩子的負擔,不必讓他們給自己養老。
可誰曾想,老人能顧好自己還不行,早已成年的孩子要是內心沒有斷奶,仍然會不停想要變相向父母討要金錢與物質方面的支援。
這對他們的生活,就構成了相當大的衝擊。
02
卞泰安與妻子只生育了一個兒子,從小到大就看得很重,因為嬌生慣養,所以個性方面是挺自私的。
而現在跟他搭夥的這個女人,與前任老公婚後生了兩個兒子,情況大概也差不了太多。
也是從小到大看得很重,兩個人儘管都已經40出頭的人了,可是精神上還沒成年,總是認為父母只要活在世上一天,就永遠有義務照顧自己、幫助自己。
好傢伙,這樣三個已經步入中年期的孩子湊到一起,就成為了拖垮父母感情與生活的元兇。
因為這對晚年階段生活在一起的男女,都是那種具有天然溺愛孩子傾向的老人,所以無論是哪一邊的子女提出要求,兩個人都是慷慨解囊、竭力滿足對方要求。
其實人在錢財方面,即使生性不在意,也要記得為自己多做一點打算,太無私的付出會讓自己將來生活沒退路。
因為這種做法,只會加重不懂事的子女的依賴與索取心理。
但是他們卻忘記了,父母生存也是需要金錢與物質的,不是餐風飲露就能過得好好的。你在乎的東西,別人同樣需要!
自己不能給予,至少也不能時常來打劫。這種做法有可能會使得自己的父母晚年特別容易陷入困頓無助的情況當中,是為最大的不孝!
03
而且最讓他們感到束手無策的是,就算是雙方的子女都幫了,自己手頭已經沒剩下什麼積蓄了,只有兩個人的養老金支撐著日常生活。
可是兩邊的子女之間又發生了爭執與摩擦,關係變得相當緊張起來。
他們總是私下裡跟自己的父母講對方的壞話,認為對方從兩位老人這裡攫取了太多的利益,存心不良,特別貪婪……
這種做法,越到近期,越發明顯。
弄得兩位老人沒辦法,為了顯示自己的公平與無私,只能儘量加倍滿足兩邊孩子的需求,結果,自己的日常生活品質,就大受影響了。
本來以為晚年找個人搭夥過日子,能夠比獨自一個人生活過得更好。
至少家務方面有人分擔,生活成本會降低一半!
可誰知,卻因為子女方面的問題而陷入困境,簡直讓他們欲哭無淚,束手無策!
這種晚年被子女掏空所有的感受,真心不好受!特別無奈與無助。
而且由於兩邊的子女之間產生了相當大的矛盾,也影響到了他們的感情,現在兩位老人已經不知該如何是好。
其實呢,孩子之間的矛盾,來自親疏不分。想要解決這種問題也不難,不管兩邊子女的事情,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讓他們自己管好自己的生活,不要來妨礙與打擾老人安度晚年,兩個人的晚年才能安寧。
既然是搭夥過日子,那就不要將各自的子女扯進這樣的一種生活當中來。
在此之上,身為已經年過6旬、快要奔7的老年人的子女們,也得有點自知之明才行。
已經步入中年階段,靠自己的能力管好自己的生活是一種本分。
不要因為自己的自私與貪婪,而剝奪了父母晚年賴以安身立命的物質保障,這樣做,實在不是為人子女之道。
就算自己沒辦法回饋父母無私的養育之恩,可是自己養活自己,不成為父母一輩子甩不掉的包袱與負擔,也是一種清醒與負責任的表現。
當然,最後也想轉告父母們一句話:年紀大了,能夠照顧好自己,已經是一種最大的愛子女、為他們著想與分擔的行為了,如此便好。
不管是獨自度過晚年,還是與人搭夥過日子甚至是再婚都一樣,不要再對子女有求必應、過度慷慨與疼愛。
那樣既是害了他們,更是害了自己。
孩子永遠學不會獨立與堅強,不會有大的出息。而自己呢,既依賴不了這樣的孩子安度晚年不說,連最起碼能保障自己晚年過得安全一點的物質資本也悉數被對方搶去,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生活?
這個問題恐怕會這樣的子女們是不會管的,最終還是得老人自己來承擔與面對,那晚景就相當淒涼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