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單親家庭,父母在我11歲的時候離婚了,我跟媽媽一起生活。我媽是事業單位合同工,我爸是包工頭。
離婚後我爸跟那個破壞我家庭的第三者又重組了家庭,他們又生了一個女兒。我媽後來也談過幾段戀愛,但沒有再婚。我媽一個人辛苦拉扯我長大,每次看到我媽哭的時候,我就會恨我爸、恨第三者。
大學畢業後我考到了家鄉公務員的編制,生活算穩定了下來,家人開始給我介紹物件。千挑萬選選了我現在的老公,他是開培訓班的老師,長得矮一點,但人還挺風趣,教孩子的人也比較耐心。
我是比較沒有安全感的人,父母離異的經歷讓我小時候很痛苦,所以我結婚就抱著一定不能離婚的想法,不能讓我的孩子重新經歷我的痛苦。
我懷疑他至少精神出軌了,但沒有發現開房的實錘,我很害怕他是真的出軌了。現在女兒10歲了,我不想重蹈我媽的覆轍,我現在該怎麼做?
幸知線上高階情感諮詢師:席菲
01
這位女士,看了你的人生故事,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你內心的“被拋棄”感,爸爸多年前狠心拋下你和母親,讓母親常常以淚洗面,讓你失去了父愛和一個完整的家庭。
時光荏苒,媽媽單槍匹馬的把你拉扯大,母女相依為命,讓你真切的感受著媽媽的痛苦,這份痛苦時刻鞭策著自己:“我一定要幸福,讓傷害和拋下你們的人後悔”,這份堅定支撐著你為了穩定生活而奮鬥。
大學畢業後工作穩定,也找到一個風趣又耐心的丈夫,彷彿兒時的痛苦正在離自己遠去。
可是,生活似乎就在此時給你開了一個玩笑,你發現丈夫和女同事之間的曖昧。這件事情如同一根“導火索”,引發了你內心最深層的恐懼,瞬間把你“拽”回到父親出軌時的情景中,彷彿看到那個失去父愛的“小女孩”,不停的告訴你:“不要離婚,否則我是無法得到快樂的!
從你的訴說中,我似乎看到,你更擔心的是害怕丈夫出軌後,10歲女兒和你會重蹈覆轍:女兒會感受到你童年的黑暗,自己會陷入“被拋棄”感中。
這些過去的畫面讓你極度驚惶、恐懼,以至於只要想到“離婚”,這種強烈的感受就會侵佔你的內心,如同一個埋在心底的"地雷”,隨時可能讓你情緒崩盤。
如果你產生了這樣的感受,這種失控感,也就是你過去的傷痛被開啟的時刻,我們可以稱為“情緒過激”。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情緒過激”是人自我瞭解的良機,也可以說是通往潛意識的視窗。若把握了自我探索的機會,透過“情緒過激”時刻,你可以更加深入的瞭解潛意識中的種種情結,進一步學會滿足自我心理需求,建立更好的親密關係和家庭關係。
在你瞭解自己的“核心情結“前,你需要了解兩個概念:“原生家庭”和“移情作用”。
02
你從小成長的家庭就是你的“原生家庭”,也就是早年的三口之家,演變到母親和你組成的單親家庭。而你成人以後和你丈夫組成的家庭,我們叫做“再生家庭”。你深深的“被拋棄”感源自於你在原生家庭中成長的點點滴滴,它塑造了你的個性,影響了你人格的成長、管理情緒的能力,也給你了成人以後人際互動的模式。
當在原生家庭中成長時經歷的強烈的情緒經驗,在長大後,尤其是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的丈夫、你的女兒相處時,重複浮現,就出現了“移情作用”。
你小時候父母離婚,父親棄家而去,重新組建家庭,還有了“新的女兒”,讓你處在了那個最不重要,最容易忽略的位置上。故而,你長大以後挑選配偶,小心謹慎,千挑萬選,意在我要一個幸福的婚姻,堅決不能如同母親一樣,失敗離婚。
而這樣想,恰恰是因為潛意識安全感不足,對所愛的人是否能留在身邊沒有把握。
親密關係是個微妙的東西,它常常在夫妻雙方的潛意識主宰下互動,而難度最高、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就是兩人的潛意識深度互動,人都會不自覺的把自己小時候,原生家庭的心理劇本,搬到如今的婚姻關係裡重演一遍。
不僅僅是自己習慣性的,扮演原生家庭中的某一成員,更奇妙的是,這種扮演可以在潛意識層面影響伴侶,使得對方在不知不覺中,也開始入戲,扮演他家庭中的某一角色,弱點相互觸碰,相互拉扯。
仔細想一想,當丈夫還是風趣、有耐心的丈夫時,你是如何與他互動、一起生活的?你猜他感受如何?當他因為疫情,事業受挫,失業在家,你是如何關心他的?是相信他、陪伴他、鼓勵他還是也會擔心、害怕、甚至更加忐忑不安呢?
另外,還有一種心理現象叫做“強迫性重複”,意思是人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對特定型別的人產生深刻的愛恨關係。
你丈夫吸引你,是因為他身上的某些心理特徵,讓你在和他的互動過程中,可以再次有機會回到過去,有機會再次面對內心的恐懼,從而有機會療愈過去的傷痛,滿足過去未能滿足的心理需求。
03
長大的你,和小時候你母親的處境很類似,母親當年的痛苦也就會在潛意識中過渡給你,而你會把自己小時候的痛苦,嫁接到女兒身上。
會下意識的認定,如果離婚,她就會成為兒時的你自己。這些都不是你願意看到的,你越是害怕,想避免,劇本越有可能向著這個方向寫下去,因為這樣的畫面不停的在腦中浮現,那麼它就是你最"熟悉“的生活,雖然你的意識“不喜歡”,但是你的潛意識,無比熟悉地在靠近。
當你慢慢讀懂自己潛意識的運作,就可以慢慢探索自己內心脆弱的部分。但需要注意,你要傾吐自身脆弱的物件,需要是一個“有安全感”的人,可以是你的知己好友、你信任的長者或者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諮詢師。探索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請給予自己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去撫平內心的傷痛。這個過程大致分成五個步驟:
1.覺察過度強烈的情緒
在生活中,每當發現自己對某些人、某些事情有超過尋常的情緒反應,請加以留意,尤其是特別強烈,反覆出現的情緒。比如,你只要一想到“離婚”,就會產生濃濃的“被拋棄”感,從而對離婚這件事情感到害怕,甚至恐懼。
2.回溯心理歷史
找個安靜的地方,閉上雙眼,開始由這個不尋常的過激反應開始回想,在過去的經歷中有哪些情境也曾經激發起類似強烈的情緒?比如,你可能在父親離開家門的時刻,可能是看到母親默默哭泣的時刻,可能是想到父親和重組家庭快樂生活場景的時刻...
3.找到相似之處
找到現在與過去的兩個情景能激發同意強烈情緒的讓你、事、物與互動模式有什麼相似之處?比如,你可能是看到丈夫和女同事的曖昧資訊,想到父親當初為了小三拋棄自己和母親的決絕行為,於是開始不停地擔心這一幕再次上演。
4.找到不同之處
找到現在與過去兩個情景有什麼不同地方,有什麼新的資源可以用來解決問題?如果你此刻意識到,與母親相比,自己的工作更加穩定,同時還擁有愛自己的母親和女兒,又或許有三五知己的陪伴。另外,時代對於離婚現象也越來越接納,那麼“離婚”是不是不能和“不幸福”完全劃等號呢?
而在發現丈夫和女同事有曖昧資訊之前,丈夫也是風趣的、對女兒的陪伴也是有耐心的,這些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是不是都是正面的影響呢?所以,女兒的體驗也不完全和自己兒時一樣?將來也似乎不太可能完全重疊?
而丈夫即便和女同事曖昧了,也並不意味著就到了離婚那一步?你和那位女同事誰才是你丈夫最終的情感歸屬,還不一定?而那個女同事之所以可以闖入你們的感情生活,是不是正說明你們之間有一些情感間隙呢?還有時間和機會來修復嗎?
5.找到新的應對方式
每當“核心情結”被開啟,如果我們都能如上面4個步驟思考一番,這樣的方式就能慢慢變成我們新的經驗。從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過激,到發現它與過去傷痛的連結,再從與過去相同之處、以及不同之處來看待現在的情景,或許你就能跳出潛意識的主宰,將過去傷痛變成意識的一部分。
比如,這位女士你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那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冒出來的想法:“一定不能離婚”,“我不想重蹈我媽覆轍”,是不是也不再那麼可怕了?而你將會更加聚焦在夫妻相處之道的提升,以及如何陪伴女兒成長方面,多下功夫,成長自己、感染身邊人。
能夠很耐心的完成上面的步驟,恭喜你已經走得很遠了,這樣的練習有著極強的自愈功能,當然也可以嘗試和丈夫互動練習,彼此發現脆弱,循序漸進,相互支援,大部分夫妻的關係都會有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