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這句話我相信大家都比我更熟悉,因為幾乎每個人的手機裡,總是有這麼一個類似的家族群和家族群名,很多家族群感覺都像是約定好的,起的群名總是脫離不了“相親相愛”這個範疇。

人們喜歡用“相親相愛”形容一家人,表達的是家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和家人之間的親情與愛意,這沒有什麼問題,這個詞兒的確非常適合形容家人之間的感情。

可是這個詞兒其實說白了是一個很空泛的詞兒,怎麼做才算是相親,怎麼做才算是相愛呢?要是我問了這個問題,估計有很多人會當場腦袋卡殼,明明腦子想到了許多,可讓人用語言表達出來的話,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但實際上,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真正表達出來,從來都很實際,畢竟生活就是生活,不是小說也不是電視劇,不是光用嘴表達表達就能拉近家人之間的感情的。其實,相親相愛,說白了也就是互相幫助的意思。

當家人遇到了困難,毫無疑問作為家人的你應該伸出援手,不求回報,不怕辛苦也不計較利益得失,這是幫助。

當你遇到了問題,家人們呢,也會做出一樣的舉動,家人之間的事情不分彼此,不分你我,幫對方就像是幫自己一樣,對待家人從來都是自家人的事情,你對我好,我對你好,大家就都好,這就是互相。

這就是真正的相親相愛,家人之間的親與愛,就是這麼被行動表達出來的,也只有這樣,家人之間的感情才會越發深厚,感情越發穩固。

這麼看來家人之間的幫助也太重要了,可話又說回來,是不是家人之間幫助就是必須的,是應該的,是不容拒絕的呢?大家可以帶著思考看一看下面的故事。

胡雪(化名)的哥哥要結婚了,婚事就定在下個月,元旦假期胡雪被母親叫回家說是幫忙。

胡雪本不想回去的,畢竟如今病毒又開始捲土重來出行實在是不方便,天又太冷,最關鍵的是,她和哥哥,和孃家真的沒那麼熟悉。

是的,雖然是最親近的家人,但胡雪已經有兩三年都沒有回過家了。

“那時候我剛剛大學畢業,父母為了不讓我留在外地,把我的學籍檔案都藏了起來,也不給我一分錢的生活費,他們想讓我在本地找個人嫁了,留下彩禮好給我哥娶媳婦,我沒有同意,從家裡偷了檔案,聯絡了同學讓他們偷偷把我帶出去。”

從那時起,胡雪就和家裡鬧僵了,父母罵她不孝順沒良心,讓她跑出去就別回來,於是這些年,胡雪都沒有回過家。

“他們既然都這麼說我了,那我也不能白白被他們說,就按照他們說的那麼做了而已。”

不過胡雪並沒有她自己說的那麼心硬,從開始工作,生活稍微週轉的開以後開始,她就從未間斷過往家裡寄錢,每個月都會寄,雖然她自己說只是為了不欠父母,但說到底這個姑娘心中到底還是有家裡人的。

所以說,當父母讓她回家幫忙的時候,她還是沒能說狠話拒絕,最終答應了母親的要求,回來了。

胡雪看似不情不願,但回來的時候也沒忘了給父母和哥哥嫂嫂帶禮物,這個姑娘彆扭的可愛,嘴上說得很硬,但內心很柔軟。久違地回了一趟家,她一定是想和孃家冰釋前嫌的,她本以為孃家也是這麼想的,然而現實就是現實,胡雪到底是想錯了。

“你的眼光好,你幫你哥哥嫂子掌掌眼。”

胡雪也沒多想,被母親挽著手臂她想拒絕也拒絕不了,於是就跟著去了。逛了好幾家金店,最終在胡雪的建議下,嫂子的最終選擇下,選定了手鐲、項鍊和戒指,三件金飾,共計兩萬三千元錢。

胡雪本來覺得自己已經是圓滿完成工作了,然而母親卻突然在背後推了她一把,偷偷說道

“結婚花銷太大了,你哥已經沒錢了,你幫你你嫂子選的都是好東西,太貴了,原本以為大幾千就能成了的,你去幫你哥把錢付了吧,你反正在大城市一個月能拿一萬塊,兩三個月就能賺回來。”

胡雪本來不肯,但母親聽到以後臉一下子就垮了下來,立刻就把挽著胡雪的手臂給鬆開了。

胡雪看著母親的表現,心臟隱隱被刺痛,她咬咬牙對著母親說到:“媽,我都聽你的,還不行嗎?”

眼見胡雪答應了,往收銀臺去了,母親高興了,然而當胡雪買完單回來以後,母親卻慌了。

因為胡雪拿著東西,直接就要走,根本沒有給哥嫂的意思。

“閨女,東西給你哥嫂啊,你看你,非要逞能給你嫂子買東西,記性咋還這麼不好?”

然而胡雪卻並沒有如母親所想的,是忘了。

“媽,這本來就是我買的,本來就是我的東西,我打算以後我嫁人的時候用,什麼問題?”

胡雪的母親讓胡雪幫哥哥給嫂子買三金,胡雪本來是不願意的,然而在母親的威逼之下,她不得不答應。只是她後來的舉動出乎了全家人的預料。

她買了三金,然後自己取走了,沒有給嫂子,也沒有給哥哥和母親,乃至孃家面子。這讓她受到了家人的指責,然而胡雪做錯了嗎?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認為的,但我認為,一點兒錯都沒有。

為什麼?賬是胡雪付的,等於就是她出錢買東西,這是買賣方很正常的等價交換,我給了你錢,你給我物品,錢是屬於賣方的,物品的使用權和所有權自然是屬於賣方的,也就是出錢的那個人的,所以胡雪把東西拿回來了,不給嫂子,而是當成是自己以後出嫁用的首飾,都在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範圍之內,如果有人非要說她錯了,那麼請有理有據地告訴我,她錯在了哪裡?

可能還是會有人爭辯,她答應了啊,這是幫家裡人的忙啊。她是答應付賬了,可她有沒有答應是幫哥哥付賬呢?沒有啊。

幫家裡人的忙,這個理由就萬能到可以不講道理?

感性上來講,幫助家裡人的確是理所當然應該做的事情,畢竟都是一家人,能幫一把是一把,舉手之勞而已,當然得幫,還得不遺餘力的去幫。不幫的話自己內心也會受譴責,會覺得自己愧對家人,自己都會覺得自己過於自私。

理性上來講,幫是情分,不幫也是本分。幫助,從來都是基於個人意願的單方面行為,說白了,就是你想幫那就是幫,不想幫那就不幫,這是一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有能力也有意願幫,那幫就幫了自然更好,可若是沒能力也沒意願,那幹嘛要幫?幫了豈不是打腫臉充胖子?這大家其實多數也都能理解。

可若是有能力沒意願,這種情況下,爭議可就多了。

有人會覺得,對方可是你獨一無二的家人,你既然有能力幫,為什麼不幫,這可不就是冷血無情六親不認嘛?

但也有人會覺得,家人又如何,親人又怎樣,想幫才是前提,不想幫就是可以不幫。錢在我的腰包裡,本來就是我自己的東西,憑什麼讓我在不自願的情況下被迫掏出來給你,這分明就是強人所難,是道德和親情上的綁架,根本毫無道理。

幫與不幫,到底是道德綁架,還是六親不認,這類的爭議總是不斷。

很多人把家人這個詞兒看得十分神聖,認為親情不容褻瀆,這份對家人對親情的看重,從來都不是壞事,這說明你這個人講情義,有感恩之心,但是,看的太重,也未必就是好事,也有可能讓你看不清客觀事實。

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弄錯了一件道德的主體。覺得自己很講情義,為了家人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覺得家人之間根本不應該計較拖累與否,只要家人開口就應該幫,這是道德底線。

可這只是你的道德底線,你沒有錯,可是你不能要求別人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因為道德應該是律己,而不是律他。

說白了,你只能管好你自己,你願意講情義,講道德,那就你自己做好自己,而不是去約束別人,那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也是如今很多網路噴子、槓精產生的原因。

你覺得是對的,自己去做就好了,你去無條件的幫家裡人,去扶貧孃家,這是你的自由,可你不能對別人說,你這樣做不對,這樣不行,就應該怎麼怎麼做,這樣才對,即便是父母,這種裹挾對方的意識實施道德綁架的行為,也都不合理。

我並非在教大家,不幫家人的忙,而是告訴大家,幫忙從來都是憑藉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而不是被迫,或者是因為道德不得不幫。

有些忙,你一定是得幫的,而這些忙你也不需要糾結,身體會比大腦先行動起來,自發的去幫助家人。但有些忙,即便你考慮再長時間,甚至幫完了,你都覺得心裡不是個滋味兒。

因為那些忙本就不該幫,你猶豫不想幫或者乾脆不幫,都不是你的錯,而是從對方開口求你幫助的時候,就是錯的。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發現另一半,在網路中與他人激情曖昧,互叫老公、老婆時,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