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和希望 總是相違背
我和你是河兩岸 永隔一江水
——王洛賓
這是一首王洛賓寫於上個世紀50年代的歌詞,我希望藉此讓你體驗今天我們要說的人們的無助感。
生活總有些不如意,會讓我們陷入到無助之中,但是如果長期的陷入無助,養成習慣性無助,這是你需要格外警惕的一個心理狀態。
看過一個我國外國動物研究實驗室做過的研究,把一群猴子關在籠子裡,在籠子裡的桌子上放上猴子最愛吃的香蕉,但是在桌子四周圍上電網,猴子只要過去拿香蕉就會被電網電擊。經過測試,在一段時間的嘗試拿香蕉而被電擊之後,籠子裡的猴子就再也不敢接近香蕉了,即使移除電網,它們仍然無動於衷。無助感讓猴子不再吃香蕉,這就是習慣性無助的危害。
無助情緒,常常因為在某種特定場景、條件下,一個人無法靠自己的努力和現實行為改變結果,從而形成。這種情緒形成,蔓延放大之後,會造成你在觀念上接受“行動不能改變結果”的消極情緒,養成逃避心理,對任何事情都難以產生興趣。
你是否也處於一種習慣性無助的狀態裡,來自測一下吧!
1. 經常認為靠自己的努力,是無法達成自己的目標的
2. 常常在嘗試之前,優先的看到阻礙和消極面,並且習慣性放大消極因素的影響力
3. 迴避付出,認為那是無意義的
4. 迴避期待,不再對自己的生活做出更高的要求和預設
如果陷入都習慣性無助中,你該如何應對和解決?
建議1:力所能及的設定一個小的、短期內可以收穫結果的目標。比如,一週瘦2斤,一天背5個單詞。短期內有反饋,可達成的目標,可以鼓勵你持續性的付出,達成長遠的效果。
建議2:不要輕易的否定,給自己一個嘗試的可能
建議3:陷入無助情緒的時候,提醒自己,你的困難來自於情緒體,與現實的結果是否可以改變無關。給自己的心理暗示,幫助你瞭解真相,有利於對情緒的糾正和減少情緒對你生活的影響。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