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一般情況,大部分人是不需要理性思考的。為啥要辛辛苦苦地思考?思考就是做抉擇,而抉擇需要付出成本、承擔風險。

按照上級的指示,跟著集體的步伐,遵循家人的期望來生活工作就夠了,小日子照樣有滋有味。

所以相比於創業,大部分的人還是願意做打工人,因為我們不用去承擔體制、企業、學校、社團等組織的風險,實現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不是說舒適區的人沒腦子,他們也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不過相比於科學思考,他們更加常用的是思維的快捷方式,也就是直覺判斷。

直覺判斷可以應付工作和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情況,只有那些試圖走出舒適區、徹底改變命運,或者想取得更加偉大就的人才需要科學思考。

那麼,常見的思維快捷方式有哪些呢?

一,奇蹟思維

當我們身處困境無法掙脫的時候,我們總指望奇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比如,指望窮困潦倒的自己中彩票一夜暴富,指望國足一戰成名拿到世界冠軍,指望平時成績不咋樣的孩子能逆襲考上清華北大,指望日思夜想的女神能突然投懷送抱……

有人可能會反問,世界無奇不有,就是有天上掉餡餅的事發生,就是有人一夜暴富,這個怎麼解釋?

我不是說世界沒有奇蹟,而是說不能指望奇蹟。狗屎運可能會發生,但我們能一直守株待兔嗎?

有三個理論決定了奇蹟思維不靠譜。第一,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沒有相應的付出,奇蹟不會憑空出現,憑空出現的奇蹟是極小機率的事件。

第二,市場均衡假設,殺雞不會用牛刀,滅蚊子用不著高射炮。經常排隊車票的你,一直憧憬想要能夠瞬間移動的特殊能力,那就不必辛苦等待,那就可以馬上到達目的地。

既然你都有了這種超能力,你還會把瞬間移動用在解決交通問題上麼?都無所不能了,都可以進行星際旅行了,那當然有更大的用處。市場會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人們總是用同一個水平的工具去解決同一個水平的問題,而不是用一個特別高水平的工具去解決一個低水平的問題。因為如果高水平的工具可以隨便用,低水平的問題早就不存在了,不會等到你來解決。

第三,熱傳導定理,溫度會從高溫自動流到低溫。也就是說,如果奇蹟真的僥倖發生在你身上,那也留不住,因為你沒有做好迎接奇蹟的準備。

那些憑運氣一夜暴富的人,最終也會憑實力把錢全部輸光,電視上不乏這樣的新聞。

一個食不果腹的窮光蛋撿到了一顆鑽石,他應該做什麼?是直接賣掉換取食物,還是戴在手上做裝飾品?答案不言而喻。能夠買得起這顆鑽石的人也是不缺錢的。

老子說的“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就是這個意思,熱傳導定律會讓我們都不會過於驚喜手中的東西。

二,願望思維

願望思維的特點就是把願望直接等同於事實。比如,我們經常聽到這些句話:我都為你付出這麼多,為什麼你不感動?我給孩子報了那麼多補習班,他這次考試一定會考好。我給領導送了禮打了招呼,我那事兒肯定沒問題……

事實就是事實,無論你做了什麼,願望不等於事實,二者沒有直接因果關係,到頭來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難道我們不應該抱有希望麼?心理學上不是有皮革馬利翁效應和自證預言麼?是的,皮革馬利翁效應指的是你希望別人是什麼樣子,你就像希望的樣子那樣對待他,他被你影響後慢慢就真的變成了那個樣子。

自證預言是在自己還有選擇的情況下,自以為事情會如何發展,就按照這個方向去做,結果事情就真的發生了。

以上二者都是落實到了行動,都是自己促成的;而願望思維是直接把願望等於事實。

以男生追女生為例子。

皮革馬利翁效應:我把她當成我女朋友,我就按照男女朋友相處的方式和她相處,該哄就哄該關心關心,最終她成為了我女朋友。

自證預言:很多人都在追她,我可以放棄也可以轉移目標,但我選擇繼續追,最終她真的成了我女朋友。

願望思維:她一定是喜歡我的,對,她就是我女朋友。然後沒了。

有人會反問,我怎麼可能這麼無知?我當然能分清願望和事實的!局中者迷旁觀者清,有多少人莫名其妙就網戀了?就相信網上的女神看上自己了?也不想想女神為何平白無故要看上你?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才是常態。

三,圈子思維

圈子不同不能硬融,這句話大家應該耳熟能詳。加入某個圈子是迫於某種壓力,從而尋找安全感,尋找圈子對自己的認同和接納,為了達成某種利益而聚集在一起,加入這樣的圈子有意義麼?

圈子是不允許別人思考的地方,圈子為了維繫自身存在會排斥異己。圈裡的人基本上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盲目服從,大多數就可以。

比如,校園裡的熊孩子圈,他們認為抽菸打架是最酷的事情,要加入這個圈子就必須模仿他們,和好孩子劃清界限;如果你有不同意見,那就會被踢出熊孩子圈子。

然而所有集體都是愚昧的麼?非也。組合就和圈子不同,組合允許每個人有不同的觀點,允許個性的存在。

唐僧師徒四人就是典型的組合,他們每個人性格不一,讓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是一個和諧的整體。

組合和圈子的區別,正如孔子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圈子雖然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卻讓自己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的圈子加入又有何益處?

四,故事思維

故事思維就是我們往往會把所有的人和事都故事化,自己給自己加戲,認為世上的人分為好壞兩種,認為所有的事物有開頭也有結局。

實際上,人是多面的,不能簡單用好人和壞人來區分;事物也是複雜的,往往有的事就是那麼莫名其妙。

故事思維容易導致陰謀論,容易把一件自己解釋不了的事情說成是某個政府、某個國家、某個人的陰謀,形成一套完整而嚴密的解釋體系,以此來增加自己對世界的掌控感。這其實是一種妄念。

比如這樣的故事思維:人類早就發現外星人了,只是美國為了搞陰謀研究,嚴密封鎖了訊息。

故事思維也容易導致固執己見,沉迷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自拔。比如:他為什麼不接我電話?是不是不愛我了?是不是有了別人?可能只是別人有事兒沒接電話而已。

五,簡單思維

我們容易認為自己是複雜的,而別人以及周圍的世界都是簡單的。我們喜歡給別人貼標籤,說某某人脾氣暴躁無法溝通,說某地生產刁民,說法國人浪漫。

這其實是無知或者資訊不全帶來的傲慢與偏見,但往往我們脫口而出。

如果別人也這樣評價自己或自己的故鄉,那我們會面紅耳赤據理力爭,說他們根本不懂我們,不懂就別亂說。

有些人很喜歡談論國家大事,分析其中美博弈來頭頭是道,覺得自己很懂美國,是把美國具象化、人格化、標籤化。

實際上根本不懂美國,美國是一個複雜的利益群體,分為美國政客、底層民眾人民、美國企業家等等不同階層和群體,美國政客也分為鷹派鴿派等。

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美國一系列新聞,只不過是這些利益群體多方博弈的結果。那你憑什麼說自己懂美國?在你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時候,為何從來沒仔細分析過這些細節?

綜上,奇蹟、願望、圈子、故事等思維方式都是快捷方式,這些思維能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是進化留給我們的生存策略能力。

比如,女生在路上遇到一陌生男子的搭訕,理性思維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全面考察這個男的,然後再考慮要不要搭理他;直覺思維告我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出於安全考慮,一般情況下而言,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直覺思維,因為它管用,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抉擇。

這樣的思維快捷方式有一二百個,本文不可能全部列舉,咱們抉擇時候也不至於每次都要對照檢視自己是否陷入直覺思維的怪圈。

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指出,思考分為快慢兩個系統,直覺思維和理性思維必須互相搭配,我們才能正常抉擇。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機器人一樣理智,反覆權衡利弊,那就永遠也決策不了,生活和工作早就癱瘓了。我們不可能摒棄思維快捷方式,但我們不能濫用快捷方式。

1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夫妻兩地分居,女人想老公了怎麼辦?聽聽2位女士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