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泡不泡腳,我給您燒水,不泡囉要睡覺囉,這是我和岳母用方言的對話。
進入冬季以來,我基本每天晚上都會問一下岳母要不要泡腳,有時候我問,有時候我讓媳婦問,但她總是找各種理由不泡,要不就是說這裡不舒服哪裡不舒服不泡,要不就是說太晚要休息了不泡,總之每次都能找出各種不同的理由,其實也不晚,也就是九點多的樣子,我心裡說,晚上看電視的時候你都看到十一點多,我一讓你泡腳你就說要睡覺。
其實,家裡買這個專用泡腳的盆子源於老人在電視上看的廣告,廣告上吹的神乎其神,能治什麼什麼病,老人就想打電話買一個,當時電視上的價格是一千元左右。對於電視廣告,我向來是持懷疑態度,因為老人在電視廣告上買了很多東西都是貨不對板,因此我們準備自己去給老人買一個,還沒等我們買,老人的大女婿已經買了一個回來放在我們家,大概是幾百塊,可以恆溫,還可以足底按摩,並配了一大袋小藥包,每次泡腳的時候裡面放一小包。
上圖是岳母的泡腳盆,可以恆溫加熱、足底按摩
洗腳盆買回來,天氣也漸漸涼了,我就經常問老人要不要泡,大多數時候老人都是找各種理由不泡,即使偶爾的泡一次,45度的水溫老人說好燙好燙,我趕緊加點涼水進去並把溫度調低,老人坐在沙發上一邊泡腳一邊看電視,有時候一泡就是半個多小時。我覺得這樣挺好啊,泡泡腳睡覺多舒服啊,為什麼老人不願意泡呢,後來我一想明白了,其實老人原來就是被電視廣告迷惑的,這個新鮮感過了,就不在意了,人家壓根就沒有熱水泡腳的習慣,是我自作多情罷了。 就像媳婦說的,我們給別人的東西一定看是否是對方想要的,否則就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說起泡腳,在我們北方老家,冬天都有熱水泡腳的習慣,這主要是因為,冬天天冷,泡完腳熱乎乎的,再在火爐邊烤一烤,上床睡覺,這樣才暖和一點。要不然,一個晚上都睡不熱。記得小時候,晚上燒一大木盆熱水,我們父子幾人幾雙腳放在一起泡,如果水太燙,就把腳拿出來放在盆沿上一會,待水溫下降了再放進去繼續泡,直到把水泡涼了拉到。那時候的農村,那來那麼多的講究啊,還一人一盆,沒有那回事,從來沒有說什麼腳氣,都好好的。當然,我說的是我童年的時候,現在泡腳的習慣仍然還在,但絕對是一人一盆水。
說起這個泡腳還有個插曲,那時候每年過年的時候去前女友家,晚上,前岳母都會燒好一盆水給我泡腳,在最後分手的時候,我記得她說過這樣一句話:虧我給你端了幾年的洗腳水啊!我永遠會記得她的好。
其實,我們看到大街上到處都是開的“足療”店,還這麼好生意,有錢人都去外面泡腳,這是有原因的,據百度百科解釋:足療在中醫文化中,足浴療法源遠流長,它源於我國遠古時代,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總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傳統。古人曾經有過許多對足浴的經典記載和描述:“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溼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蘇東坡曰:“熱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又在詩中寫道:“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復聞鐘鼓。”陸游道:“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澆湯。”清朝外治法祖師在《理論駢文》道:“臨臥濯足,三陰皆起於足,指寒又從足心入,濯之所以溫陰,而卻寒也。
我在外面足療店唯一的一次泡腳是在幾年前和領導一起出差,晚上沒事 ,領導說,我們一起去泡腳去吧,我推辭不過,去就去,反正和領導在一起,領導有肉吃,我們絕對有湯喝。足浴店的木桶很深,我們泡了一個多小時,還有服務員在那伺候著,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著,第一次享受著被人伺候的感覺。絕對是純粹的泡腳,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
近幾天氣溫很低
時至今日,每到冬天我還是有泡腳的習慣,尤其是近幾天溫度很低,晚上打一盆熱水,我用的水溫在55度左右泡半個小時,孩子看我泡腳,也用個小盆打點熱水學著我的樣子,有模有樣,熱水泡腳真的很舒服,如果有專用恆溫帶足底按摩的泡腳盆子會更好,不信您也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