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對“錢”是什麼樣的感覺和態度?
提到“錢”這個詞語的時候,你第一時間想到了什麼?
然後又想到了什麼?
最後又想到了什麼?
請尊重自己的直覺,做3次關於“錢”的自由聯想。
注意自己的感覺,是感覺到興奮、愉悅、眉飛色舞;還是壓抑、緊張、愁眉不展;或者是排斥、厭惡、嗤之以鼻?
錢、權、名、色被稱為“四大俗物”,錢是最“俗”的一個,卻也是人們普遍最渴望的一個,同時也是受到攻擊和詆譭最多的一個。
金錢,是最現實的東西,也是讓世界變得錯綜複雜的關鍵,有太多的人性之惡圍繞著金錢而展開,因此金錢經常被視為是壞的、邪惡的東西。
金錢很委屈:你們人類拼命想得到我,卻又如此地抨擊、踐踏和詆譭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有這樣一句話:你真正想要的,其實不是什麼“公平正義”,而是希望自己能夠“分一杯羹”。
金錢沒有錯,當我們得不到的時候,或者得到的遠遠低於我們的預期的時候,我們就會懷恨在心,並且把自己的不如意怪罪和歸咎於它。
金錢有著一個最簡單、最直接的功能——增強一個人的力量。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我們排斥金錢時,也就是讓自己陷入了無助和虛弱的狀態。
我們對金錢的態度,決定了我們得到和擁有它的多少。
02 你在跟錢過不去嗎?露易絲▪海在《生命的重建》中列出了26種“跟錢過不去”的觀念、思維和行為模式。
現在,請你拿出紙和筆,對照和記錄自己有哪幾條“中獎”了。
1、錢是醜惡和骯髒的;
2、錢是邪惡的;
3、賺錢不容易,錢又不是從樹上長出來的;
4、我很窮,但是我很清白;
5、我很窮,但是我很好;
6、有錢人都是騙子;
7、我不想有錢,不想盛氣凌人;
8、我永遠不會找到好工作;
9、我永遠賺不到足夠的錢;
10、我花錢總是比賺錢快;
11、我總是負債;
12、窮人永遠翻不了身;
13、我的父母很窮,所以我也會很窮;
14、藝術家一定要在窮困中掙扎;
15、只有投機取巧、徇私舞弊的人才會有錢;
16、總是別人先得到;
17、哦,我不能收費太多;
18、我不應該得到;
19、我沒有能力掙錢;
20、我不要告訴別人我有多少錢;
21、永遠不要借錢給別人;
22、節省一分錢就等於賺回了一分錢;
23、我要為“不測風雲”而存錢;
24、壓力會在任何時刻產生;
25、我憎恨別人有錢;
26、我只有拼命工作才能掙到錢。
03 未經考驗的人性和道德是蒼白的這些模式讓我們害怕錢,也讓錢對我們敬而遠之。
金錢會說:為了保持你的高尚、清白、清高,不汙染你純潔的心靈和人性,我還是離你遠一點吧。
可惜的是,沒有經過金錢這個所謂的最現實的“俗物”的衝擊和考驗,我們所標榜的道德的高尚、人性的純淨,只不過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和不堪一擊的空中樓閣。
很多時候,讓我們維持節儉的,可能是我們的貧窮;
讓我們保持低調的,可能是我們的卑微;
激發我們“看淡一切”的,可能是因為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所謂的“剛正不阿”,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被誘惑的資格。
當真正的考驗到來時,其中很多人會變得“翻臉比翻書還快”,根本抵擋和抗拒不了金錢的衝擊和誘惑。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從底層逆襲、上位之後的人,會急於和原來的階層劃清界限,更加排斥、痛恨和殘酷打壓原來所處階層的人的根源所在。
這是人性之惡。
限於篇幅,關於金錢的限制性觀念和思維模式形成的原因,如何進行清理、調整和療愈,後續的文章我們繼續探討。
N+011:“現在,我期待最好的,我接受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