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富蘭克林說,傻瓜的心,在嘴裡;聰明人的嘴,在心裡。
人這一生,其實,就是一個修口修心的過程。
膚淺的人,總以為,言語勝人、刻薄刁鑽是本事;
成熟的人,卻明白,不語也是智慧,沉默自有力量。
01
智者不爭
作家李尚龍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他要飛往外地,由於天氣原因,他所乘的航班被取消。
李尚龍隨著起鬨的人群,和機場的工作人員爭辯,場面一度陷入混亂。
這時,他身旁的朋友說了句,“這樣繼續爭辯下去,能解決問題嗎?”
李尚龍恍然大悟,立刻轉身衝出去,改簽了最近的航班。
等他們準備登機時,打口水仗的人群才開始湧向改簽處,可惜的是,已經沒有當天的票了。
卡耐基曾說:“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
沒有結果的事,一味爭論,只會自尋煩惱;無關緊要的人,始終強辯,只會自我消耗。
浪費的時間,本該交給重要的事;難得的好心情,應該留給值得的人。
曾國藩求學期間,總有一位同學來“找茬”。
看到他的書桌靠窗,這位同學說:“光線都被你擋住了,我們還怎麼看書啊?”
曾國藩也不爭論,只是默默將桌椅搬到了角落。
深夜,曾國藩還在用功讀書。
那位同學又提意見:“這麼晚還不讓我們休息,明天怎麼上課?”
曾國藩聽後,從此只在心裡默唸。
不久,曾國藩中了舉人,那人又說:“帶走了我的好風水,才考中舉人,還不是沾了我的光!”
很多同學為曾國藩抱不平,可曾國藩卻不以為意。
是啊,常與同好爭高下,誰與傻瓜論短長?
事情有輕重緩急,認知分三六九等。
在雞毛蒜皮的瑣碎上,爭高下,只會拉低格局;與層次不同的人,辯輸贏,只會浪費口舌。
一笑而過,遠比唇槍舌劍更有姿態;心平氣和,遠比針鋒相對更顯魅力。
欲成大樹,莫與草爭;將軍有劍,不斬蒼蠅。
02
仁者不責
相信在生活中,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話:
孩子磕磕絆絆,丈夫控訴妻子,“連個孩子都看不好,你還有什麼用!”
學生屢教不改,老師情緒崩潰,“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
工作出現紕漏,上司不分青紅皂白,“能幹幹,不能幹就滾!”
一句句指責,是一把把鋼刀,說者輕飄飄,聽者卻心如刀絞。
久而久之,吵著吵著,彼此的感情變淡了;罵著罵著,自己的口碑就淪陷了。
老子曾言:“大道之行,不責於人。”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凡事先從自身找原因,而非一味推責,始終怪罪他人,發難周遭。
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
有一位悲觀厭世的年輕人,來到一座寺廟,希望得到方丈的指點。
年輕人問:“大師,大千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複雜了,不是爾虞我詐,就是虛偽以對,實在是沒意思。我該怎麼辦呢?”
方丈沉默不語。這時,樹上鳥兒啼鳴,零星的鳥糞落下,剛好落在了他的肩上。
年輕人怒不可遏,指著樹上的鳥兒,放聲叫罵:“你這該死的鳥,沒長眼睛嗎?”
方丈聽罷,微笑著說:“施主,你想要的答案,就在你的手中。”
年輕人不明就裡,看了看自己的手,原來,指向別人的同時,還有三根手指正指向自己。
方丈說:“樹木本就是鳥兒棲息的地方,鳥兒無錯,怪只怪我們站錯了地方。凡事多從自身找找原因,你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有一句話說:人的眼睛很容易看到別人出的錯,卻很難看到自己的後腦勺。
其實,我們苛責他人時,最該問問自己:
別人的錯誤,自己真的不用承擔責任嗎?他人的過失,自己就能保證不犯嗎?
埋天怨地,只會暴露自己的無能;百般責難,只會廉價自己的擔當。
《增廣賢文》裡說: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成年人最大的成熟,是明白,與其挑剔別人,不如警示自我。
03
善者不評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這樣一段話: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博主回覆道:“一個願意噴香水的人,就證明她熱愛生活,一個願意打扮後出門的人,一定對這世界充滿溫柔的期待,所以,不要干涉別人的選擇,也沒必要批判他人的生活。”
人生在世,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守住自己的歡喜就好,沒必要驚擾他人的幸福。
不隨意給人貼標籤,不戴有色眼鏡看人,不評價,是剋制自我的修養,更是兼顧他人的善良。
老話說:“未知全貌,不予評價。”
其實,很多時候,即便我們真的知道真相,也沒必要大肆聲張。
曾看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老太太拎著一個大牌包包來機構鑑定。
店家略微嚴肅地問:“阿姨,您買這個包,家裡人知道嗎?”
大媽回答:“知道啊,這是兒媳婦送我的。”
店家鬆了口氣,笑著迴應:“哦,這包質量不錯,您還可以繼續背。”
大媽急了,“可是我們小區的張大姐說,這個包有問題,我還不知道問題在哪兒!”
店家擺手:“那她肯定是看錯了,這包沒問題,我也不收您鑑定費了,回去吧。”
從始至終,店家都沒有像那位張大姐,戳穿假包的真相,更沒有八卦地批判兒媳婦的行為。
年輕時,我們總以為“語不驚人死不休”才算本事,可年歲漸長就會懂得,守口如瓶,更是修行。
別人的苦,我們可以愛莫能助,但沒必要大肆聲張;
別人的生活,我們可以一知半解,但不該添油加醋;
別人的選擇,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但至少能做到尊重和包容。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給他人以善良,給歲月以慈悲。
▽
不爭辯,是不糾爛事的格局,更是專注自我的智慧;
不責備,是寬以待人的胸懷,更是躬身自省的修養;
願你我都能明白,眼睛總盯著別人的故事,就會忘記書寫自己的精彩。
要做自己生命裡的主角,而非他人故事的看客。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