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容易,活很容易,生活不是很容易。假如能活70歲,現在30多歲的自己,處於迷茫、焦慮、困惑的狀態,不明白人活著的意義其實是正常狀態。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用自己的理解是這樣子:我十五歲開始認真學習,學了十五年,到了三十歲,能夠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安身立命(其實也就是有了住的地方,能夠有飯吃);四十歲不再感到困惑(言外之意是說明三十歲到四十歲也是感到困惑的);五十知天命(這句話各種解釋的挺多,存在意義的分歧,結合前後自己的理解,覺得應該是五十歲知道了天命難違,命裡有時終需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六十歲的時候耳朵裡面聽到的流言蜚語,哪怕是別人背後的詆譭嚼舌根子,也不在意和理會了,都老了,還爭強好勝個什麼呢,何必為這些言論生氣動怒;直到七十多歲,才能按照自己心裡所想,自由自在生活,但是還不能逾越規矩。
【生活這麼艱難,主要是因為不自由】
想想,人生確實很難。小的時候,我們一直被父母管著,這不讓幹,那不讓幹,我們期待早點兒長大能夠獲得自由;上學的時候,一直被老師管著,除了學習考試,就是考試學習,期待早點兒進入社會工作掙錢,不再被學業束縛;好不容易工作後,發展還要被領導管著,這做的不對,那做的有錯,恨不得掀桌子拍屁股走人,可是又能往哪裡走?到哪裡打工,都有老闆,都有領導,都還是要被人管理。就算是當上了領導,可是領導上面還有領導。仔細想想,我們這輩子所追求東西一直未成變過,就是自由,和孔夫子也是一樣的,可是孔子也是希望到了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還不能逾越規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也說明,自由是多麼的難。如果三十歲就想實現財務自由,進而實現人生自由,又怎麼可能那麼容易。就算是馬雲這麼有錢了,也不是沒有人能管住他,已經在公眾視野消失了幾個月的馬雲,遇到了什麼糟心事兒,大家也都明白,所以,財務的自由,也不一定能夠讓你不受規矩的管控。從心所欲,一定也不能逾越規矩。
【為什麼三十而立到四十才不惑?】
成家立業。三十歲到四十歲是人生的黃金十年,可能也是最困惑的十年。在這個時間段,傳統人基本都成家了,過上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但是這也就是完成了前半段。困惑的地方也就是為完成立業。一個人長大成年後,職業生涯基本佔據了人生三分之二的時間,沒能透過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需求,於是就會產生焦慮、迷茫和困惑。三十多歲,正好處於尷尬的階段,論資歷、年齡、經驗都比二十來歲的小夥子們強,可是精力卻拼不過他們,不能承受高強度的工作負荷。又比已經四十來歲的當時管理層的領導們年輕,論資排輩比不上別人,上面的位子不動,自己也動不了。面對生活的壓力,又不敢輕易辭職,工作上又遇到瓶頸,又怎麼能不困惑。那麼怎麼辦?來看下孔子是怎麼說的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學習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感到困惑。所以,三十歲到四十歲,感到困惑的根本原因就是想的太多,而學的太少。要想四十歲不再感到困惑,只能透過學習和思考。學習,可是三十多歲的自己,又該學習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