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二十幾年,一直活得很抑鬱,每天都很崩潰,無論我做什麼都得不到媽媽的認可,我真的這麼差勁嗎,媽媽到底想讓我怎麼樣,是不是隻有我死了,她才會開心?我不知道,或許是的。

有一天我看到了《聽見你說》中的小雨,我很佩服她,我連說出來的勇氣都沒有。

經常聽到別的阿姨教育自己孩子說,看我多麼優秀,成績好,也聽話,每次聽到這種話我都很難受,覺得她們在諷刺我,我這麼差勁,總是不能考滿分,媽媽很生氣,我想做飯哄媽媽開心,媽媽嫌我不學習,我想去朋友家玩,媽媽說她壞話不讓我和她玩,有個男同學問我作業,被媽媽看到了,她誣陷我談戀愛,把我筆記本都撕了,我想看會書,媽媽說都是沒用的不要浪費時間。她說什麼我就必須聽什麼,稍微有點不順她的意思,她就發脾氣,罵我。

爸爸在我家是禁忌,絕對不能提起的,連說“那個人”都不行,媽媽不知道我曾經在校門口看到過幾次爸爸,我很想和爸爸說兩句話,可是我不敢,我怕媽媽看到了又罵我。媽媽到底有多麼恨我,才這樣對我,既然恨我,為什麼生下我,她沒有經過我同意就生下我,憑什麼這麼恨我,又不是我的錯!!

這是網友寄給我的信,沒留聯絡方式,希望你能看到我的回信。

我很心疼你,也很想抱抱你。

你知道嗎?中國改革開放才42年,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卻已經流傳幾千年,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棍棒式教育,封建社會實行的是家族制,棍棒式教育更易於管理,也更利於家族延續,哪怕是進入新時代,中外文化日益交融,人們思想愈發開放,傳統文化仍然佔據著很大空間。

在這種背景下,確實有部分家長使用較為傳統的“胡蘿蔔+大棒”的方式教育孩子。不理解、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只是簡單的要求孩子聽話,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行事,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物,甚至會有些家長說“這是我的孩子,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多麼可怕的一句話。

孩子只是乘藉著我們的肉身來到這個世界,小的時候還沒有認識這個世界,需要我們的引領,但是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想法,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就像一個導遊一樣,而不是統治者。而這一點恰恰的棍棒式教育家長完全無法意識到的事情。

而且,做家長是不用考證的,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開車需要考駕照、幹財務需要考會計證、做律師需要考法律職業資格證、當醫生需要考醫師資格證。

做家長不用考證意味著,成為一名家長後,大家都是憑藉自己多年多學、自己的經驗在教育孩子。

那麼,一個思想開明、見識開闊、性格開朗的家長,就更可能會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引導孩子認識世界,而一個思想狹隘、見識淺薄、陰鷙偏執、暴躁的家長,就更可能會採取最簡單直接的呵斥、打罵等方式教育孩子。

親愛的,希望你能先理解這點,很多事情並不是你的錯,可能是你的家長有所欠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可況,即使是聖賢也會有犯錯的時候。所以,不管是誰的錯,都應該學會包容、接納。

1.這個世界有很多不完美

完美,是每個人的期待。

小時候,看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青蛙王子的故事,他們都有完美的結局,所以看完心滿意足,長大後也非常羨慕,總是期盼著自己的生活能夠完美。但是生活本來就是不完美的。

在童話故事裡,灰姑娘雖然最後和王子生活在一起了,但是灰姑娘無權無勢,能否得到王室的認可,能否為王室延續血脈,王子因為她的美色愛上她,是否會變心,這些都無法預料,白雪公主、睡美人都面臨這些問題。童話就是因為忽視了生活的瑣碎所以才特別美好,特別完美。

現實生活中,完美是不可能存在的,楊穎很漂亮,但是嘴比較大,可並不影響她的漂亮;王祖賢很漂亮,但是上牙略有突出,可依然美得驚心動魄。如果再加上其他因素就更不會完美了。

作為一名普通大眾,芸芸眾生,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你的媽媽可能對你確實多有苛責,要求嚴厲,不允許你犯錯,但是這一切都不妨礙她愛你,只是她不會愛,不知道怎麼表達愛,錯誤的以為只要你能獲得高學歷、嫁個好人就是愛你了,忽略了你的感受,你的需求。

但是反過來想想,如果身為成年人的你,能夠理解媽媽錯誤的愛你方式,在愛自己和接受媽媽的愛中間找個平衡點,或者與媽媽談談的話,或許對彼此都好。

2.接受與包容是一生都要學習的課題

接受別人的善意、好意很容易,但是接受對方的不美好、自己的錯誤很難。

包容自己的錯誤很容易,但是包容別人的錯誤很難。

當然,你現在不僅無法接受、包容別人,更無法接受、包容自己。

所以,要先平復自己的心境,放下媽媽的要求和指責,去幹點你想幹的事情。想旅遊就去,想和朋友聚餐就約,想自己待著就找個地方,放下你現在所有的負擔,不要有顧慮,既然你都不怕死了,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去做你想做的事情,等你平靜了,去想這個問題:我到底長大了嗎?我能承擔起自己的人生嗎?

等你學會理解與包容就真的長大了。我可以提供幾種方式:看書,多看點心理學方面經典著作,比如《自卑與超越》《身體知道答案》《親密關係》等;去逛市場,與人接觸,看看生活的煙火氣,近距離感受最真實的生活;去談場戀愛,當然是要在保證自身安全、足夠愛護自己的前提下,去體驗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3.精神要永遠在路上

身體可以被桎梏,但是精神不應該被桎梏。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如果不具備行萬里路的條件,那不妨先讀萬卷書。

人終其一生,能走過的路,能見識到的風景,能透過自身經歷認識到的東西終究是有限的。國學大師不可能對物理學研究透徹、生物學家不可能對心理學研究透徹、醫生不可能對歷史研究透徹,但是隻要感興趣,都可以透過讀書學習、認識。

讀書的目的不在於掌握多少知識,能掙多少錢,而在於認識這個世界,開闊眼界,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生活的一畝三分地之外,還有著廣闊的世界。

眼界開闊了,思想自然就開闊了,就不會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無法拔身。

就像56歲,依然敢獨自自駕遊的蘇敏一樣,勇敢邁出第一步,走出舒適區,努力掙扎著好好生活吧。

1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位62歲大爺坦言:和親家住在一起,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傻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