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31號,和大家一起跨了個年,我說,實在過得太快了,好像就是吃了幾頓火鍋,這一年就結束了。

這是真的,有時候的確會恍惚,這一年究竟做了什麼事情,收穫了什麼體驗?

如果不認認真真的覆盤和回顧,好像時間過了就是過了,沒有任何意義。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我覺得成長也是,並不是所有的年歲更迭都叫成長。

成長是在時間裡開出的花。

新的一年,我依然會堅持閱讀和健身,爭取在時間的花園裡種出更多的花。

分享給你們這一年我最愛的書,還不知道看什麼的寶寶,快收藏~

《緣緣堂隨筆》

/ 豐子愷 /

第一次讀這本書,還是在高中,這本書很薄,就把它當作課後讀物隨意翻了翻,看的只是一些趣事,入眼卻沒入心。

今年重讀,只覺得他的書跟他的畫一樣,洗眼洗心,寥寥幾筆,讓人看了之後心胸開闊不少。

夏目漱石三十歲的時候,曾經這樣說:“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處必有暗;至於三十歲的今日,更知明多之處暗也多,歡濃之時愁也重。”

十幾歲時看這本書,眼中只有生活的甜。

“吃酒是為興味,為享樂,不是求其速醉。譬如二三人情投意合,促膝談心,倘添上各人一杯黃酒在手,話興一定更濃。吃到三杯,心窗洞開,真情摯語,娓娓而來。古人所謂“酒三昧”,即在於此。……所以容易醉人的酒絕不是好酒。”

二十幾歲時看這本書,開始嚐到生活的苦。

“你的黃金時代快要度盡,現實漸漸暴露,你將停止你的美麗的夢,而開始生活的奮鬥了。”

三十歲再看這本書,人生的歡愉與至暗時刻紛至沓來,生活百味,不敢獨拈一味。

“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

看似輕描淡寫,對親人,對萬物,對人間,卻情深義重。

跟這本書同一時期看的書,還有張恨水的散文《綠了芭蕉》,他們同樣是生於民國時期,同樣經歷了動亂逃難,文字也是同樣的雋永乾淨。

張恨水雖然是以小說出名,但他的散文更別有一番韻味。

“蘆花淺水之濱,天高月小之夜,小舟一葉,輕蓑一襲,雖非天上,究異人間。”

”未入鄉時,曾於破貨攤上,以法幣三角,購得燒料之淺紫小花瓶一。瓶未遭何不幸,隨餘五年於茲。在鄉採得野花,常納水於瓶,供之筆硯從中。花有時得嬌豔者,在綠葉油油中,若作淺笑。餘擲筆小思,每為之相對粲然。“

《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

/ 新井一二三 /

年末週末整理書櫃的時候,找到很多年前看過的一本書,叫《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作者新井一二三,是一個旅中日籍作家,用可愛詼諧的文字寫在中國的旅行見聞。

其實整本書的內容,我已經快忘光了,但有一句話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獨自在陌生的城市,沒人認識我。完全自由!”

翻開書,果然,我在這句話下面劃了線。

後來,在無數次一個人的旅行中,我來來回回咀嚼這句話,理解這句話。終於明白,女生第一次體會到自由帶來的激動人心,總是從旅行開始的。

可能是第一次騎腳踏車上學,可能是第一次坐火車去外地上大學,還有可能是第一次出差,第一次和男朋友遠行......甚至是第一次離家出走。

我曾寫過,我對一份工作究竟要不要繼續都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無論是出差旅行還是搬家,收拾行李出發前,是不是能夠感受到一種激動人心。

那種激動人心,我一直深有體會,一旦開始湧動,便會指引你通往正確的地方。

我自私的希望,在40,50,60歲的時候,仍然敢隨時隨地把生活打包,說走就走。

《那些有傷的年輕人》

/ 莊雅婷 /

從上學時候起我就很喜歡莊雅婷。

她聰明,清醒,文字就像一把刀,尖銳又精準,刀刀致命。但是她的文字又特別有女性的細膩和婉轉。

羅永浩評價她,是聰明女人寫的刻薄文字。

這本書寫的是男女之間的是非情仇,但是我卻是被這本書的自序打動買下這本書的。

她的自序標題是《我未見一個幸福的人》。

為什麼所有的人都不幸福呢?

“所謂有生皆苦,無論你身處何種環境,擁有何等心靈,人生的磨難是免不了的,否則你自己都會覺得白來這一趟。所以,從這個角度,我未見一個幸福的人。”

因為深知生而為人的苦痛和磨難,所以她用玩笑或刻薄口氣去輕描淡寫。

人與人雖然不同,但我們的喜怒哀樂卻是相通的,所以我們想要透過文字來獲得安慰和理解。

這本書你們一定會喜歡的,光是文章的標題就很犀利。

《愛情與飯館都經不住摧殘》,《單身女人:她們害怕去愛嗎?》,《朋友值千金,千金如糞土》,《親愛的,讓我們吵一場有技術含量的架吧!》,《單身是最好的經濟學選擇》......

“女人的人生,都是由珍珠通向魚眼的生活。無論結婚與否,都概莫能外。那些看起來大手大腳的單身女子,我們就不說他們是如何拉動內需了。

從人性的角度說,他們是為了把珍珠的日子留得儘可能長久一些。

從這個角度說,單身是最好的經濟學選擇。”

看完這本書,如果你能有一點共鳴,或者知道了其實有很多人都和你一樣痛苦,因此而得到安慰,或許作者的努力就有了意義。

《精簡:日式精要主要生活法則》

/ 石原左知子 /

這是一本很值得摘抄的書,但是本著全書推崇的「精簡」的原則,我沒有把好的觀點抄寫在手賬本上,而是立刻付諸實踐,記在了行動裡。

不過首先我還是把這個法則先分享給你們⬇️

關於極簡生活的12個建議:

不要把衣服和傢俱當成是“一輩子的東西” 也不要把房子當成是一輩子的東西讓家不停變化吧門戶開放=頭腦開放使用物美價廉的傢俱,享受輕鬆生活 不能讓人放鬆的沙發,根本不值一提 把全世界的美好,裝進畫框裡“衝動購物”才可以買到真正喜歡的東西 極盡“喜歡”,收集“中意” 只保留真正會用到的東西 生活要有良好的迴圈節奏 房子必須要有露臺才可以

其實看完所有的法則以及全書,你就知道作者並不主張一味地把東西的數量降低到最少,作者廚房裡的廚具和餐具數量簡直比我十幾年獨居生活所擁有的總和還要多。

但是她收納得很好,一目瞭然,而且方便取用。

我自己其實是不太主張極簡主義的。我喜歡熱氣騰騰的世俗生活,我享受好物帶來的極致體驗,以及被物品包圍的安全感。

一個名牌包不僅僅是收納物品的容器,它可能也代表了一段艱苦奮戰的歲月;一件珠寶也不僅僅就是財富的象徵,也可能是一段絕美愛情的見證。

在生活的很多個節點我會收集一個東西。寫完第一本書的一瓶酒;25歲生日的25號CHANEL口紅;30歲生日的一件珠寶;人生的第一套房子......這是屬於自己很個人的回憶。

家裡還存了很多酒和各種各樣的杯子。

去到世界各地,我最喜歡買的就是杯子。酒杯,馬克杯,咖啡杯,甚至是很好看的一次性紙杯。

它們大多數的工藝並不是很精美,有些可能都已經不能再用了。但是這些杯子都裝滿了回憶,承載著平凡生活中最閃耀的時刻。

好物如果帶給你的是美好的回憶或者積極的生活態度,就沒有理由丟掉啊。

但我同時也深深贊成作者所說的,不要把任何好物都當成是一輩子的。

再有紀念意義的杯子,珠寶,包,都不是一輩子的。我前面說好物如果帶給你的是美好的回憶或者積極的生活態度,就沒有理由丟掉。

但如果這些好物限制了你的對未來的想象,或者阻礙了去往更大世界的腳步,那就果斷拋棄吧。

無論是好物還是人,該丟棄的時候,就應該乾脆利落。

《杜拉斯談杜拉斯》

/ 瑪格麗特·杜拉斯 /

杜拉斯最被我們所熟知的書就是《情人》和《廣島之戀》了,還沒看《廣島之戀》這本書之前,早就聽過莫文蔚的同名歌曲了。

每個人的愛情都有一首歌,而凡是不能實現的愛情,都叫做廣島之戀。

《廣島之戀》其實也是杜拉斯自己的故事,她的寫作完全就是一場獨白,那些家庭的陰影、內心的禁忌,全都重現在故事裡。

就像這本書的這本傳記採訪者利奧波迪娜評價:“她如此虛榮、固執、口若懸河、強勢而又自我。……她又顯得溫柔而奔放、羞怯、強忍笑意或放聲大笑。基於某種無法抗拒的貪婪的、近乎孩子氣的好奇心,她好似突然活了過來。”

她直接、坦然、犀利、孤傲又毒舌,勇於剖析自己,也不忌諱詆譭他人。

杜拉斯身上,滿是激情而又隨性,那些獨立、自我、偏執與愛憎,都容易使人著迷。

她對激情的理解,對寫作的執念,以及與她牽扯不清的法國文壇八卦……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返巴黎午夜的入口。

談論寫作時,她說:“我寫,是因為我要讓自己變得庸俗,我要把我自己給殺死;其次就是為了奪走我的重要性,卸去我的重量:我要文字取代我的位置,如此一來,我才會比較不存在。唯有兩種狀況,才能將我從我自己中解放出來:自殺一途和寫作一途。”

談論愛情時,“愛是真正唯一重要的東西,想將愛侷限為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故事,這麼做很愚蠢。”

這樣的女人,別說是男人會迷戀,就連女生也忍不住要多看幾眼。

杜拉斯的書,是開放的,未完成的作品,是“一個正在形成的世界,一個始終在變幻著的世界”,就像她的人一樣,是一面鏡子,也是一個深淵。

女孩就應該像杜拉斯這樣,獨立、有想法、有魅力,一個女孩想要修煉氣質,最簡單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不停地閱讀,不停地思考。

透過一本書,看到無邊的世界,也能觸控到你的靈魂,感受到它一點一點的變化。

你要知道,迷人的姑娘不僅僅要有好的皮囊,更是在談話時,有故事可說,讓人想要探索,讓人一眼望不透,才會想要流連忘返,這或許即是令人過目不忘的氣質。

/ 《一個人住第五年》 /

高木直子

寫獨居系列的時候,提到過高木直子的《一個人住第五年》,這本書我經常拿出來翻,特別是獨居時,在生活中碰到很棘手的問題,就會翻開這本書看看作者是怎麼解決的。

比如我對做飯的興致就是週期性高漲,間歇性厭倦,但即使是厭煩做飯的時候也不想太虧待自己的身體,畢竟它是無辜的。

然後就會翻翻《一個人住第五年》,發現即使是一個人住了5年的高木直子,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我是心裡一吃飯,就希望立刻吃到的那種人。因此當想要做飯時,心裡就會想‘哎呀,得先洗米煮飯才有飯吃?!’

這麼一來,做菜的興趣就頓時大減。無法耐著性子等到飯煮好(因為需要40分鐘)所以時候也會喝啤酒果腹。”

書中有一章的標題叫“寒酸簡單的冷凍飯”,寒酸倒不至於,不過確實簡單易行。

在煮飯的時候,一次性煮很多,然後把米飯放進保鮮盒,每一盒大約就是一頓飯的量,然後把米飯放冷凍室。

到了吃飯的時候,直接把飯拿出來加熱解凍,然後做一點快手菜比如味增湯,炒個青菜,或者吃一些佐飯小菜,醃黃瓜,泡菜這種即食的。

為了減少盤子清洗的數量,作者也懶得把不同的食材分開盛放,索性都堆在一個盤子裡。如果是有包裝袋包裝盒的即食菜,能不用盤子的就不用盤子。(你們是不是也這樣!?)

但一個人住最大的自由就是,即使飲食如此的隨心所欲也不會有人跑出來對你的生活指手畫腳。

喜歡吃拉麵,連著吃好幾天也不會有人要求你要換換花樣;想嘗試黑暗料理,也可以儘量釋放想象力,自由發揮,創造出想要的味道。

如此一來,碰到不想做飯或者怕麻煩的時候,我也就釋懷了,開心時有開心的吃法,懶惰時有懶惰的吃法,總之,享受食物帶來的快樂,而不要被所謂的“精緻”綁架。

畢竟,即使是最簡單的白米飯,在你餓的時候,也能帶來最大的幸福感。

/ 《表情不錯的人》 /

今年在拍vlog,想要學習一些攝影技巧,所以在逛書店的時候,經常會去攝影專區逛逛。

這本書就是這樣逛來的。

不過與我預料相反的是,它沒有很乾貨地告訴你,拍攝時需要注重什麼,拍攝出怎樣的畫面需要用怎樣的鏡頭。

這本書是直接告訴你,當他在拍攝時,他在想什麼,他教會的可不止攝影這麼簡單。

技巧可以透過訓練不斷提升,但是照片所能夠呈現的獨特氣質,還是要靠攝影師獨特的眼光。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就算使用同樣的器材來拍攝,不同的攝影師拍出來的圖片會有天壤之別。

“我拍過成千上萬張臉。我一看過臉就知道,那個人是怎樣生活過來的。因為一切都會在臉上表現出來。”

荒木經惟在談論到拍攝人物時說,“即將到達頂點的表情是最好看的……從那種臉上,能夠看到一些未來。不是很遠的未來,是不遠的未來。”

這讓我想到美學裡的一個概念,包孕性頃刻,它是前一刻的結果,也是後一刻的原因,是視覺藝術裡定格畫面的最佳時機,可以讓人充分聯想。

這個觀點放在人像拍攝上也是如此,捕捉到包孕性頃刻的表情是最好看,最生動的。

表情很重要,因為一個人的狀態最先是從臉上傳遞出來的。而表情往往也暗示了你是什麼樣的一個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比起擁有“美麗面孔”的人來,還是“表情好”的人生更幸福。”

/ 《食事》 /

小時候,就對汪老先生寫過的高郵鹹鴨蛋念念不忘,最近看著滿大街的粽子鴨蛋,又有點兒饞了,索性直接把他的整本書拿來解饞。

“嫩豇豆切寸段,入開水鍋焯熟,以輕鹽稍醃,潷去鹽水,以好醬油、鎮江醋、姜、蒜末同拌,滴香油數滴,可以“滲”酒。炒食亦佳。”

汪先生的語言風趣直白,沒有客套話,也不拿捏,三言兩語就把事情說得明明白白。看每一篇食物,都有看李安《飲食男女》開頭的酣暢淋漓。

翻讀這本書很輕鬆也很下飯,看了一道菜又想看下一道菜,根本就不滿足本來是拿來解饞的閱讀,看完之後,讓我有種馬上就去中餐店吃飯的衝動。

“總之,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嚐嚐。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

介紹了那麼多菜品,在最後,老先生還是不忘再多叮嚀一句,無論是食物還是文化,都要多包容一點。

旅行或出差時,去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最能讓我直觀感受到差異的就是當地飲食了。

同樣的食材在不同的地區會有截然不同的做法或吃法,有的地方無辣不歡,有的地區則崇尚清淡;有的人一日兩餐,有的人一日四餐;你在這裡吃到的美食,到了另外一個國家就變成了法律規定的違禁物了。

你永遠也想不到,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人在用和你完全不同的方式生活。他們可能擁有你未曾有過的體驗和快樂。

所以在看過那麼多種生活以後,我再也無法說出“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話了。

食物究竟該怎麼做,沒有定論,生活也是。

/ 《月亮與六便士》 /

翻看經典總是能夠帶給我一些思考,世上的故事千千萬萬,情節大同小異,但是流傳下來的,總是一些能夠觸動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故事。

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讀這本書也會有不同的感觸。

有的人讀到了生活的兵荒馬亂:“生活不過是一場混亂,充滿了種種的荒謬和汙穢,只能引人發笑,未免樂極生悲。”

有的人讀到了愛情的艱難:“一個人要是為情所困,就會對世界上的一切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囚禁在小船上搖漿的奴隸,身不由己。”

有的人讀到了人性:“那時,我尚不知人性有多矛盾,不知道真摯中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藏有多少卑鄙,或者是邪惡中藏有多少善良。”

而我讀到了,關乎夢想,關乎勇氣,關於不甘。

“我總感覺,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不大對勁兒。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渴望一種桀驁不馴的旅程。這樣的安逸總讓我驚懼。我的心渴望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變——改變和不可預知的冒險,我將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險灘。”

說到底,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單槍匹馬走江湖的獨行俠。

生活不會一成不變,來到每一個路口,雖然不同的選擇都會指引到不同的道路,但到最後,你就是你的選擇本身,是你選擇了生活,而不是生活選擇你。

就像我知道,如果不出去看世界,而是在這一平米不到的格子間埋頭苦寫,囿於鋼筋森林,不會是我的選擇。

也如查爾斯說的,“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 《在路上》 /

有多少熱愛旅行的人包裡沒裝著這本書呢?

凱魯亞克的人生和寫作都是如此瀟灑,恣意瘋狂是他的人生信條。

他把紙張粘成一條紙龍塞在打字機裡,用了20天的時間寫出了這本傳世名作。

這本書雖是小說,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他的個人精神傳記。主人公薩爾和一群朋友幾次橫穿美國大陸,喝酒狂歡、激情洋溢又離經叛道。

“真正的靈魂不會去真的計較什麼,因為他們的內心深處有國王般的驕傲。”

他們也真的這樣去做了,在一無所有中,在世俗鄙夷的目光中開懷大笑,不斷地行走,不斷地尋找新的可能性,不斷地貼近山川河流和沙漠。

他們才是真正熱愛生活的人。

“今夜,金星一定低垂,在祝福大地的黑夜完全降臨之前,把它的閃閃光點灑落在草原上,使所有的河流變得暗淡,籠罩了山峰,掩蓋了海岸,除了衰老以外,誰都不知道誰的遭遇。”

路上的景色是多麼美好!他們在車頂上躺下來,看著星空與草原,看著遠處的山川河流,如果衰老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去衰老。

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是一場奇遇。

“乖孩子的路,瘋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蕩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麼地方,給什麼人,怎麼走呢?”

瘋狂的人生也好,激情的人生也好,樸實的人生也好,沉默的人生也好,只要是自己去行走的人生,便無所畏懼。

這就是我想推薦你們的十本書,希望你們也有閱讀的收穫。

2021年,我們繼續在路上。

10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95後女孩的後悔:為了“精緻”地活著,出賣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