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充滿人情與面子。婚喪喜慶等禮尚往來的事情本來是表達喜悅或者悲傷的機會、拉近親朋好友關係的機會、增加人情味的機會,卻變得讓人頭疼,其目的也已經部分異化。這種頭疼都來自於隨份子,來自於人們常說的“搭禮”,就是參加宴席要交納禮金,而且是面子上過得去的禮金,甚至是鉅額負擔的禮金。

我們結婚的目的,我們給孩子過生日的目的,在於分享一份喜悅、增進親情,不在於禮賬上張三李四的份子錢。可是,在一些人眼中,舉辦婚禮不再是為了結婚,孩子過生日不再是為了慶生,而是為了禮賬上的數字和信封裡的鈔票。這一切都已經異化,手段成為目的,金錢搭禮是為親情友情服務的,現在,親情友情卻成為金錢的奴隸。

中國搭禮的傳統由來已久,這和中國歷史和社會的發展特點分不開。中國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存在無數農耕的村落,人們定居和互相認識,村子裡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一家有事鄰居親朋都會搭把手,一家有婚喪嫁娶整個村子都知道。久而久之,聯絡比較緊密。一家結婚開支巨大,而每個普通家庭資金有限,所以親朋好友都會出點錢或者酒肉來幫助,辦一個體面的婚禮。一家老人去世,辦喪事眾人也會扶持,給以金錢撫卹。所以,久而久之,人們之間就會形成婚喪嫁娶互相請客、隨份子的習慣。這是在落後的生產力條件下中國傳統社會凝聚力的體現,互幫互助共渡難關,你來我往。後來,這種主動的幫助變成被動的請客,別人的請柬一來,礙於人情與面子,就必須赴宴搭禮。

最初的搭禮是鄰里親朋互幫互助的結果,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開始。明代以前,古人參加婚禮一般不直接送錢,而是送實用的東西以體現人情,這就沒有沉重的經濟負擔。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一切就變了味。明代朱元璋建立鄉飲酒禮制度,百戶人家在春秋聚餐喝酒,培養集體意識。《禮部·鄉飲酒禮》記載,“凡我同裡之人······其婚姻喪葬有乏,隨力相助”。這就助長了鄉間大擺宴席的風氣。朱元璋晚年在《教民榜文》裡說:

鄉里人民,貧富不等。婚姻死傷吉凶等事,誰家無之。今後本里人戶,凡遇此等,互相周給。且如某家子弟婚姻,某家貧窘,一時難辦,一里人戶,每戶或出鈔一貫,每裡百戶,便是百貫,每戶五貫,便是五百貫。如此資助,豈不成就。日後某家婚姻亦依此法,輪流周給。

這無疑是官方倡導的隨份子錢,對以後隨份子在中國社會的大興奠定了基礎。元代,大官舉辦宴席直接從下屬的俸祿中扣份子錢,就像直接從工資里扣個人所得稅一樣。清代,滿族八旗為體現高貴在紅白事業上出手闊綽、大興份子錢。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提倡簡樸,改正不正之風,徹底在祖國大地上消滅了吸毒、賭博和嫖娼現象,重金搭禮這種充滿銅臭氣的資本主義行為為黨和國家所不容,人們恢復到民風淳樸、簡單送禮的時代。搪瓷杯、毛主席語錄、暖壺等成為人們互相搭禮的首選。

改革開放後,不正之風死灰復燃,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帶來了富裕,一方面人們的貪汙腐敗、攀比之風、奢靡之風、拜金主義重新抬頭,嚴重損害了社會主義道德,這是毛鄧等領導人所預料不到的。消滅了近30年的黃賭毒和不正之風又捲土重來。人們時常懷念過去人心的單純、社會風氣的健康、人們生活的樸素,這是過去社會主義建設雖然有過失敗,但是讓人們足夠懷念的地方。那時候,物質雖然匱乏,甚至有時候吃不飽肚子,一件衣服穿很多年,但是,人們總是精神抖擻、總是健康向上、充滿幹勁。我們懷念過去那種健康的精神和向上的風氣。

當然,重金搭禮這種現象在中國不同地區有不同表現,有的地方嚴重,嚴重到月工資的三分之一都記在了別人的禮賬上。有的地方還可以接受,到2021年,仍然是平常的200塊的隨禮。對於鄂爾多斯這樣一片土地,重金搭禮已經成為一個惡劣的風氣。一部分人們舉辦宴席的目的已經完全異化、變質。唯金錢至上、以人情為籌碼。300塊的場合很難看到,500塊的禮金稀鬆平常,600、800、1000塊甚至幾千塊上萬都時常可見。每個月只有幾千塊工資的工薪階層,都在人情與面子中痛苦地掙扎。表面上在燈光下、在酒杯前笑臉相迎,背地裡口吐芬芳。

不少極端的家庭讓婚喪嫁娶成為賺錢的手段,結婚離婚再結婚,可以請兩次人。訂婚加結婚,可以請兩次人。升高中宴、升大學宴,還可以請兩次人。有些人家,訂婚大撈一筆後就沒有了結婚的下文,有些人離了又結、結了又離,每次都大動聲勢、高朋滿座。面子在金錢面前就是一文不值,悲傷的是必須隨禮的親朋好友,快樂的是數錢的主人、掙錢的酒店。任何一次宴席,門口就是鋪著紅布的豪華桌椅,一兩本禮賬擺開,拿著筆的記賬人員筆挺地坐在那裡,向你招手。流水的銀子記在流水的賬本上,大腹便便的主人喜笑顏開。

當然,很多人還是以親情為重,減少宴請次數,拒絕高額禮金。我們都知道彼此生活不易,不需要虛張聲勢、不需要靠金錢來維持情誼。真正的情誼是好朋友多年未見,一通電話還可以聊聊從前,還可以出手相助。真正財富的積累是靠自己的汗水和淚水換來的,而不是依賴親情、友情。不少人家辦宴席還是賠錢,給親人們、朋友們上好酒好菜,住好賓館、接待周到,這才是真正重視情誼的人,而不是利用情誼賺錢的人。

人們心中都有一杆秤,來衡量每一次婚喪嫁娶的成功與失敗。真正思考周全、尊重別人的主人是不在乎禮賬有多厚,只在乎朋友、同學、家人是不是開心、是不是吃飽喝足、聚得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的行動反映我們的理念,別人的眼睛會看見我們的行動。只要我們真誠地迴歸到舉辦宴席請客的原本目的,客人們都會開心和快樂,都會尊重我們。所以說,值得尊重、結交的人辦宴席是賠錢的或者不在乎賺錢的,不值得尊重和結交的人辦宴席才是為了賺錢,一個人的品質,透過主辦一場宴席,就可以高下立判。

造成當今隨份子不正之風的原因有很多,以鄂爾多斯為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要談到泡沫經濟。十多年前是鄂爾多斯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樓市瘋狂開發、私人借貸風起雲湧,人人都帶著一夜暴富的夢想來到這裡,街上豪車遍地,東勝、薛家灣、阿勒騰席熱、康巴什等等地方,走在大街上,你會看到人們浮躁的步伐,電話裡傳來的聲音都是這個總那個總,都是幾千萬、幾百萬。整個鄂爾多斯彷彿要上天了、起飛了,那種瘋狂的氣氛讓人感覺,末日也不遠了。隨後世界崩塌了,幾乎是一夜之間崩塌的,資金鍊斷裂,樓市泡沫,虛擬經濟嚴重超越實體經濟,鄂爾多斯變成了一個笑話,一個天大的笑話。這種曾經暴富的背景下,人們的份子錢是少不了的。在那個瘋狂的年代,幾百塊都顯得寒顫,那些出手闊綽的大領導、大老闆,幾千、幾萬的人情是常有的事。所以,即使在經濟危機時代,鄂爾多斯人們的搭禮還是數額高昂。恢復到常態的現在,500塊成為普遍標準。

其次,溜鬚拍馬是隨份子居高不下的推手。老闆、上司、領導發請柬了,手下的勢利者搶著抱大紅包、搶著說祝福、搶著在禮賬上表忠心。十八大以前,這種風氣尤為惡劣。你500,我要1000,你1000,我要2000。就這樣,忠心也成了拍賣品。所以大家都不得不提高標準,原來的200、300成何體統,給領導隨份子,不得500、1000嗎?於是,大家都受困於這個高標準,即使口袋沒錢,貸款也得給領導隨份子。

再次,就是物價上漲。十年前,300塊的禮金可謂是大禮一份,如今,500塊才勉強拿得出手。搭禮的數目都是隨著物價而上漲,只有漲而沒有降。酒店的飯菜成本提高了、工資上漲了,那禮金也隨之而起。這是符合經濟規律的,但其起點就違背了正常。對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十多年前300塊在月工資中就佔了至少5%-10%,如今500塊在工資中佔5%-10%。一個月如果有三次,工資的五分之一甚至30%就沒了。哀民生之多艱!

互相之間的“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你請我,我也請你,搭出去的禮錢要收回來。所以,各種名義的請柬越來越多,你辦一場我辦一場,麻煩十足。

放開二胎也是一大誘因。過去,漢族一戶一孩,也就結一次婚過一次生日了結。現在兩個寶寶,超級加倍。所以次數更多、頻率更平凡。當然,如今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導致了複雜繁多的人際關係,當2030年人口減少的拐點來臨,人少了,舉辦宴席自然少了。

如何改變這種不正之風呢?我覺得歐美的禮尚往來值得我們借鑑。歐美人舉辦宴席尤其是婚禮的時候,不送禮金而是送禮物。比如法國,在結婚時,直系親屬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會事先挑選合適禮品送給新人。對一般朋友,新人會在結婚前會開出物品清單,參加婚禮的客人選一樣東西帶來。一般,為了不重複,新人往往指定地點去購買,有專人來管理,買過的東西不必買。清單中有貴有賤,可以按照自己的經濟實力購買。沒有參加婚禮的親人會在事後請新人在餐館吃飯。這些方式我認為非常可行,物品不在貴賤,表達情誼即可。沒必要一統天下收500塊。

當然這種做法也有壞處,就是主人常常賠錢辦婚禮,物品的質量也有好有壞。每個人參加婚禮的支出就大不相同,購買物品要大費周章,東西也要合適。但這樣最大的好處就是減輕了金錢負擔,人們可以真正表達親情友情而不是被禮金束縛。

在中國這樣一種強大的人情社會,搭禮制度不可能廢除,但可以改變。禮金我認為還是最合適的一種形式,但是在部分地區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沉重負擔,這種局面要改變。禮金的數額要在可以接受的合理範圍內,舉辦宴請的次數要縮減。當今鄂爾多斯的禮金在500塊,我覺得降到300是合理的,這樣的話,舉辦宴席的本質就不會改變,沒人會為了撈錢而辦宴席,使得禮金收入和成本大致相當,迴歸舉辦宴席的初衷,大家聚一聚、樂一樂。但不排除有些人選擇用更低的成本、更差的酒店去接待客人。次數要減少,滿月、週歲不搭禮、訂婚不搭禮、升學宴不搭禮,只將12歲生日、結婚和葬禮作為搭禮的場合。這樣會大大減輕人們的負擔。

我們的祖先在制定禮儀制度的時候,從來沒有考慮到禮金會成為人們的負擔。從《儀禮》開始,中國的禮制越發完善,婚喪嫁娶都是人生的重要時刻,人們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喜悅或者承擔痛苦都是理所應當的。但如果被金錢束縛、被禮金困住、被賬本套上枷鎖,那一切就沒有了意義。

我們需要禮儀,我們需要相聚,我們需要親情友情、需要人情面子,但我們要拋開罪惡的金錢宴席,讓相聚迴歸初衷。

參考文獻

[1]劉鍇.在法國“隨份子”[J].華人時刊,2015(01):37.

[2]元物志.隨份子簡史,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是哪個古人發明的?https://xw.qq.com/cmsid/20200430A0H9D700.2021.1.13

[3]王海燕. “一年工資,三分之一隨了份子”[N]. 北京日報,2013-06-20(002).

[4]餘瀟茜.讓人吃不消的“份子錢”[J].百姓生活(下半月),2011(11):22-23.

[5]唐珍.“隨份子”的真誠與無奈[J].社群,2010(24):29-30.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母親覺得自己長得醜,怕嚇跑兒媳婦就躲進深山,真是令人心酸